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 ,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个体道德的发生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个体道德的发生 ,是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的。道德内化的过程是社会和个体互动的过程。因此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我们应当把外部道德控制和内部道德控制、道德灌输机制与道德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律的特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自律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道德自律特性的分析,需要有一个宽广的平台,既要从道德个体的视角,也要从社会规范的宏观领域来考察.道德自律的特性表现为自觉性、为我性、内化性和开放性.道德自律的特性体现在道德发展整个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是其在社会实践中将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的结果,而道德内化则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道德内化的发展性使得公民道德的发展呈现出自发、自觉和自由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研究和了解公民道德的实际状况和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做到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5.
诚信之德培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既是个人自我完善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诚信之德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内化,其必然性是由人的本质所内定的,体现为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外部道德调控、培育个体道德的接受机制和加强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高校党员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中表现出了价值论对方法论的掩盖。道德建设机制是方法论层面的一个关键范畴,是原理与方法、认识与操作的联结点。机制研究是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具体方法与系统方法论剥离的有效途径。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具有注重自享、强调自律、突出示范等特性。构建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要着力把握好教育引导、营造环境、勤于自省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乡村自律性组织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农民道德建设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组织依托,具有自主性、功能的单一性、务实性等特征,其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它反映了农民道德建设的一种自觉,充分发挥了道德的自律作用,强化了农村道德的评价机制和赏罚机制,提高了道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将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其自身的道德需要,形成其自身稳定的道德人格特质和道德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是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它一般由“由我是什么”、“我应当成为什么”和“我必须成为什么”三个逻辑环节组成。道德内化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统一、平衡性和失衡性相统一、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阶段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康德的道德自律论到心理学家对道德自律问题的关注实现了一次由形而上的哲学构架到形而下的经验研究的转化。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家从心理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的视角提出,个体道德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他律是较低级的道德阶段或类型,自律是较高级的道德阶段或类型;评定一个人是否自律应以其道德判断作为依据,由此涉及自律的标准问题。在实践层面,鉴于自律者具有可靠性、理性反思和意志力的特点,因而实现自律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在于主体拥有良心、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和相应的意志品格。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诚信的伦理本质是虚拟世界的真实道德。这一论断可以从三个维度渐次展开。首先,网络诚信以虚拟世界为场域,深刻地受到网络社会自身特性的影响;其次,网络交往主体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最后,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诚信问题根源于现实社会。未来,有必要更加突出道德自律,辅之以必要的制度他律,并以他律来促进自律,从而塑造一种诚信、和谐的网络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