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之才以卦变名家,其相生卦变与反对卦变以专言象数、不释文辞为原则,对此前致力于解说卦爻辞的卦变传统作了根本改造,对旧有传统辗转相生、两爻相易的卦变方法也有调整。李之才传人邵雍罕言卦变,前人对邵雍易学中所谓卦变内容的认识多出误解。邵雍罕言卦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卦变说以乾坤为本的理论前提存在困难。通过提出一分为二的成卦学说,邵雍将阴阳确立为根本,将乾坤还原为诸卦,确立了不同于卦变说的理论前提。这一改造实现了对卦变说的奠基与兼容,成卦与卦变被整合入邵雍伏羲之易与文王之易的易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2.
卦变说是理解项安世易说的关键,其卦变说接续了李挺之的相关识见,分反对卦与不反对八卦。反对卦皆自消息卦来,不反对卦皆自坎离来。以坎离作为主变之卦,既是对汉代易学重视坎离传统的接续,又融合了丹道思想,更是对当时理学家体用思想的认同与接纳,这使得项氏卦变说既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认同。项氏卦变说的理论动机是从易象本身开显易道之变易,以弥补程颐仅从义理一面揭示易道变易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邵雍逝世,程颐为他撰墓志铭,说邵雍的学问,得自李挺之(之才),李挺之又得之穆伯长.穆的学问,也远有端绪.后来朱震又进一步指出,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传李,李传邵雍.种放还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范谔昌传刘牧.刘牧的著作,是《易数钩隐图》,和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起,都被收入《正统道藏》.朱震还说,周敦颐的《太极图》,也得自穆修,穆修自然也是得自陈抟.这样,邵雍、刘牧、周敦颐三人的学问,就都是源于陈抟.  相似文献   

4.
坤卦卦名说     
细考《说卦传》、帛书《缪和》与《说文段注》之相关内容及"川"字形体演变之历史,可知帛书将卦名"键川"之川写作"川"并非误抄问题,坤卦之"坤"亦确系由"申"得声而非土申会义,无论其于古文献中书写形式有何不同,其名为"坤卦"且取名于地义是可以确定的。坤卦之"坤"的"土在申位"说出自许慎,又只能与《京房易占》的说法相吻合,故其说显系出于汉人的知识。改动传本《周易》坤卦卦辞的语序,以适应与传本经文卦序不同的八卦方位说,再增入汉易卦气说中才有的十二支,用这种方法论证《周易》本经中已有卦气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吴澄的《易》学成就,主要体现于其卦统说、卦主说和卦变说。吴澄"卦统说"反映了尚中、尚阳、尚礼的思想,可以比较理想地解释《周易》古经卦序和上、下分篇之由的象数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澄"卦主"说,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乾、坤、否、泰四卦之外,先看是否有坎、离。有坎、离,则以坎、离定卦主; 无坎、离,再看震、巽、艮、兑。卦中有艮、兑,先看是否属十二消息卦。如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中爻为主; 如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上爻为主。震、巽、艮、兑自相重之卦,以上卦定卦主; 震、巽、艮、兑互相合之卦,除颐、大过、中孚、小过外,皆以下卦定卦主。吴澄"卦变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类比逻辑思维。与此前虞翻、朱熹等人的"卦变说"相比,吴澄"卦变说"的卦变来源更加整齐划一,能够更好地满足诠释卦爻辞的需要。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总体而言,足成一家之说。通过对吴澄《易》著的研读,可以认为,皮锡瑞等先生对元代《易》学的宏观评价有可商之余地。  相似文献   

6.
从易学史看,对卦画形成的讨论往往比较粗略。朱熹从《河图》《洛书》之学出发,精心建构了作为易学基础的画卦原理。本文具体而微地呈现和分析了朱熹关于卦画形成的原理及其与邵雍先天之学的关联,并反思相关的清人考据成果和当代研究,以此彰显画卦原理所蕴含的形上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咸恒渐归妹四卦取象夫妇情义和男女婚嫁表达义理。咸恒两卦借夫妇情义讲事物相感应和恒久的道理。渐卦通过男子婚娶必具“六礼”说明事物渐进的规律。归妹言女子不备“六礼”而嫁,所取义恰是渐的反面。以下依次说解。咸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相感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说解]《周易》将咸恒二卦列下经之首,用意颇深。据《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  相似文献   

8.
茶山丁若镛在《周易四笺》中运用了推移、爻变、互体、物象四种解释方法,其中,两互作卦法属于互体之理论。两互法的由来可上溯至郑玄和虞翻,此法之运用则首见于完颜亮入寇时会稽之士所行之筮例,然其不过是一个事例而已。后来,吴澄构建了两互法体系。其体系与丁若镛两互作卦法大体一致,但又存在重要差异。吴澄的两互法基于邵雍的先天易学,而丁若镛则去除了先天易学的部分,仅择取其中的两互关系。另外,吴澄的两互卦遵循了秩序井然的规则,但这种规则性却未见于丁若镛的两互作卦法。总的来说,吴澄的两互法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而丁若镛却将两互作卦法广泛地运用于《易》辞的解释之中,这可以说是丁若镛对互体说与两互法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王堆汉墓帛书《易经》与邵雍先天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完《邵雍之宇宙图式》后,复睹《文物》杂志关于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会纪录。觉得其中关于易卦之排列顺序及方法,与邵雍先天图之排列,有惊人之相似。特为提出,以供海内外学术界研讨焉。 张政烺先生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会上发言说:“帛书本二十四卦顺序和今本大不一样。它把八卦按照阴阳,排成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以次把它们作为上卦。”“每个卦下再按乾、坤、  相似文献   

10.
季磊 《周易研究》2022,(6):53-61
“卦主说”是王弼在《明彖》中提出的一条重要解《易》体例。学者或以“卦主说”包含“二体说”,或以一卦有二主,皆是不明“卦主”内涵。“卦主说”的基本原理为从“卦体”中确定“卦主爻”,再由该爻统摄卦义,进而在此时境中理解各爻之义;其确立原则为找一卦之“中爻”或“少爻”,并以前者为主。“二体说”是以上下体之义明卦体,不属于“卦主说”,而是处理特殊情况“卦体不由乎爻”,且各体之义也以一爻为主。虽然王弼注文并未全尽各卦卦主,但很多卦的卦主其实可以根据此原理推断出来。孔颖达为调停讼卦注文中疑似存在的矛盾而提出的“一卦二主”说是错误的,讼卦卦主只有九五。  相似文献   

11.
<正> 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有下列文字:“《序卦传》认为,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二二相耦,非复则变。’(孔颖达《周易正义》)相反的卦,常在一起,两卦双双对立……《序卦》提出了对立物向它的反面转化的思想。”(第一册第200页) 案“二二相耦,非复则变”并非《序卦》之思想,因此《序卦传》认为,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二二相耦,非复则变”句欠确。《易经》虽各卦分立,但卦与卦之间有  相似文献   

12.
韩敬 《周易研究》2001,(3):92-96
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的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的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的“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的卦气思想之同.在一定程度上的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的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3.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卦变说探微     
《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易传》所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即是说《易经》六十四卦本身是处于随时变动之中的状态。“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正是这种爻变而成卦象之变的基本思维,引导人们不断地寻求变化之道,并逐渐形成逻辑的理论体系,从而产生了卦变之说。虽然说卦变者言人人殊,但却都遵循一定的体例。历代言卦变者,主要…  相似文献   

15.
《杂卦》是《易大传》的最后一篇,从来不被人们重视,注解者皆以“杂”字说之。如虞翻说: 《杂卦》者杂六十四卦以为义,其于《序卦》之外别言也。……于时王道踳驳,圣人之意或欲错综以济之,故此序卦以其杂也。(《周易正义》孔颖达疏引)韩康伯说: 《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周易正  相似文献   

16.
卦变说是揭示卦之所自来的有着独特理论内涵和功用的象数义例,与变卦说不同。朱熹认为,卦变说非画卦作《易》之本旨,属于后天之学。但细究其《卦变图》则不难发现,他是以先天卦序作为其卦变图建构原则的。这是朱熹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思想的一种运用和落实。考诸《周易本义》注文,朱熹卦变有其突出的特点。据此,不少学者指出朱熹《卦变图》与《周易本义》注文不合。然详考其实,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理论冲突,朱熹《卦变图》是一个纵横互通的系统,其施用原则非常灵活。朱熹卦变说是对程颐卦变说的批评,也是对李之才卦变说的发展,无论是在卦变理论特性的根本定位问题上,还是在具体卦变系统的建构和施用问题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失去了或者说舍弃了卦变说中一些原有的理论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易学卦变说源于《易传》,始成于汉末虞翻。丁若镛推崇汉易,接受了虞翻的卦变说。虞氏卦变说是丁氏卦变说(推移说)重要的理论来源。无论是其推移说具体内容,还是其整体架构,都可以看到虞翻卦变说对于丁若镛的影响。但是丁若镛并未照搬虞氏卦变说,而是发现了虞氏卦变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刻的批评;又通过检讨和整合了朱熹、毛奇龄等人卦变说,形成了融历法、筮法、易象为一体的独特卦变体系。因此,丁若镛卦变说本之虞氏,却又与虞翻卦变说有本质区别。丁氏卦变说,以中国古代历法为依据,其内容显得更为合理。又修正了虞翻等人的卦变说缺陷,其逻辑更为条理清晰。故他丰富和发展了虞翻乃至中国古代整个易学史上的卦变说。  相似文献   

18.
卦变说是揭示卦之所自来的有着独特理论内涵和功用的象数义例,与变卦说不同。朱熹认为,卦变说非画卦作《易》之本旨,属于后天之学。但细究其《卦变图》则不难发现,他是以先天卦序作为其卦变图建构原则的。这是朱熹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思想的一种运用和落实。考诸《周易本义》注文,朱熹卦变有其突出的特点。据此,不少学者指出朱熹《卦变图》与《周易本义》注文不合。然详考其实,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理论冲突,朱熹《卦变图》是一个纵横互通的系统,其施用原则非常灵活。朱熹卦变说是对程颐卦变说的批评,也是对李之才卦变说的发展,无论是在卦变理论特性的根本定位问题上,还是在具体卦变系统的建构和施用问题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同时也失去了或者说舍弃了卦变说中一些原有的理论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彖传》《大象传》释卦次序考廖名春一、引言《周易·彖传》与《大象传》解释上下经卦的次序问题,前人罕有论及,黄沛荣先生著《周易彖象传义理探微》一书 ̄①,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分析。黄先生说:《家传》释卦,除少数特例以外,其叙述之次序,皆自下卦而上卦;反...  相似文献   

20.
《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周易》认为,大至宇宙,小至一事一物,无不蕴含着阴性与阳性这一对普遍的矛盾;并由这对矛盾之间的互相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其所演的八经卦乃至六十四别卦,即以阴阳二爻之相互消长以明事物生生不已之理。其中“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二卦在易理中居于首要地位。故《系辞》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又曰:“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