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的南山寺、龙泉寺、菩萨顶都有一百零八级石台阶,唯有菩萨顶的最出名。人们谈起五台山游览的话题,常会问道:“爬过‘一百零八’吗?”这“一百零八”就是指菩萨顶的石台阶,它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菩萨顶的代表性建筑。叶剑英同志《游五台山诗》中的“三十六丈高耸塔,百零八级石阶层”,就是说的大白塔和菩萨顶。陈毅同志诗:“本  相似文献   

2.
老藏丹巴,山东莱州(今山东掖县)人。原为北京崇国寺喇嘛,顺治十七年(1660),奉世祖章皇帝之命,与其师爷阿王老藏和其师父老藏丹贝至五台山菩萨顶,提督五台山番汉事务。他在山30余年,首先是协助师爷、师父修葺了菩萨顶的全部殿堂楼阁。据其《重修真容院碑记》载,前自山门,中经过楼,迄于后院,增补缔缀,殿堂悉换琉璃黄瓦,遂使菩萨顶成了一座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的梵宇琳宫、皇家道场,居于了五台山所有寺庙的首位。据菩萨顶老喇嘛回忆说,经其修葺后,菩萨顶有殿堂院、禅房院、方丈院、客堂院、兴贡院、小厨房院、茶房院、李子树院、买卖院、新房院…  相似文献   

3.
菩萨顶的佛教历史肖雨菩萨顶座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的灵鹫峰上。灵鹫峰本来是中印度揭摩陀国王舍城东北的一座山峰,以其山形酷似鹫头,山中又多鹫鸟,故名。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于此山演讲《法华》等大乘经典,于是就成了佛教的灵山圣地。而菩萨顶者,冈峦特起,有类高...  相似文献   

4.
教显五台名山当初第一寺史则有年矣道通三界趣所由来凡七轮行敢不慎乎 (显通寺)塔耸院中高标虚空五峰拱拥壮佛国院居塔下名闻遐迩四海驰驱礼圣迹 (塔院寺)只为行者有归宿禅林讲慈悲但愿众生不势利世界无炎凉 (十方堂)登灵鹫峰顶便觉眼光远大入菩萨境界自须襟怀坦白 (菩萨顶)楼阁齐集万尊佛可知阁内究竟有祥瑞凡圣同观一台戏足见圣者未必无情缘 (万佛阁)寺集高贤乃莲社门临清流是虎溪 (普化寺)殿立峰头檐下每任流云过  相似文献   

5.
菩萨顶的建筑与塑像特点明和还玉菩萨顶坐北向南,长131米,宽70米,占地916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21间,石碑8通。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面部分呈上升状态,为寺庙门面。主要建筑有影壁、108层台阶、牌楼、石狮、幡杆等;中间一大部分为主体建...  相似文献   

6.
菩萨顶碑文     
菩萨顶碑文弘历盖闻青鸳建刹,须弥垂兰若之规。白马驮《经》洛下,记伽蓝之始。演龙华于印度,轮转峰台。广象教于阎浮,灯传鹄苑。矧擅神皋之名胜,尤瞻佛地之崇严。五台菩萨顶者,叶斗标灵,阳结秀。王舍城之宫阙,白玉为阶。给孤独之园林,黄金布地。溯化城之初启,...  相似文献   

7.
文殊殿     
文殊殿是菩萨顶南北中轴线上的第三进殿宇,专为供奉文殊菩萨而建,占地0.4亩,比第一进天王殿大,比第二进大佛殿还大。它所以有这样大的规模,传说是因为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具有特殊地位,并在菩萨顶显露过真容。文殊菩萨名叫文殊师利,佛经说他久已成佛,只是为利益众生而甘居菩萨地位。五台山是他的演教之区,又是他的居住处。他在五台山上随缘显化,办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菩萨顶真容院碑文玄烨碧落千寻,浮法云於五髻。绀宫百叠,涌慧日於一螺。摩滕天眼之所凭,阿育神光之所摄。譬诸木金水火,行配土而居中。岱霍华恒,岳得嵩而峻极。洵祗林之胜概,梵界之伟观矣。兹菩萨顶寺者,区包灵迹,阁贮真容。默赞化机,初布贞观墨诏。显资治理,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清初五台山菩萨顶第一任大喇嘛“清凉老人”阿王老藏的生平法绩和他对五台山佛教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是五台山藏传佛教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法会,诵经、器乐供养、跳布扎等融为一体,神圣而庄严,不仅彰显出藏传佛教格鲁派独有的仪式特征,而且彰显出汉藏兼容的音声佛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漫游菩萨顶     
盛夏的早晨,空气甜丝丝的。怀着东台顶观日出后的激动心情,我们驱车向台怀镇疾驰而下。透过车窗向台怀远眺,一座雄踞在灵鹫峰上的古刹,绿树红墙,赫然映入眼帘。哦,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菩萨顶!小车取道东庄村,爬上禅堂院。沿着弯  相似文献   

12.
禅林四布遍危台,暇日驱车挽胜来。琳宇庄严金界灿,梵音幽妙雨花开,登高放眼肖尘障,随喜舒怀启慧才。游兴冲冲催健步,菩萨顶上漫低徊。五顶撑空起,天风泻草涛,修然临胜境,不觉笠身高。奉和虞愚先生《留题五台山》(外五绝一首)@大刃~~  相似文献   

13.
普济众生,来十方丛林同登觉岸碧山结缘,进五台茅蓬共参妙谛 (碧山寺)耸青流翠,松柏影里藏古刹围红缭白,钟鼓声中伴梵音 (碧山寺)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画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 (普化寺)鸳峰云锁,百八台阶漫银汉山寺霭浮,三千觅树托金莲 (菩萨顶)经楼出红尘,看三千世界, 云路崎呕,何不慈航登觉岸白塔钻紫霄,听八百先音, 风铃清彻,谁能苦海识菩提 (塔院寺)“‘‘‘~卜‘卜~‘_‘沪_刁卜_j,_目卜_日卜_盛,_刁卜_‘‘~.‘,月吮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 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 花发南山,雪雾北欺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 又是钟驱晨梦,鼓破幕…  相似文献   

14.
猴年春节后的一场厚霜,将宁静的佛教圣地普陀山装点得分外妖娆。那天早晨,我刚好陪宁波老家的客人到慧济寺进香礼佛,当登上普陀山的最高峰——菩萨顶(即佛顶山)时,俯瞰群山,啊!脚下厚厚的白霜与黛色的青山互相辉映,景色显得特别秀丽。  相似文献   

15.
众本非众岂曰众生难度度一即万逐类而通有本非有何为无缘难化化情及理随缘则显(大雄宝殿)天外灵霞中琉璃宝殿天梯石蹬乃真而化人间神话里仙域洞开真容焕现即化而真(菩萨顶)真化融通圆光射出游人影凡圣交彻灵霞染尽宿客衣(东台顶)  相似文献   

16.
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曾多次“巡幸”五台山,对此,肖雨同志在《清朝诸帝与五台山》(载《五台山研究》1986年1期、2期)一文中,有着很生动和较详细的叙述。不过,肖文认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五台山台麓寺、菩萨顶皇帝行宫  相似文献   

17.
去五台山朝拜和旅游的人,大都要登上菩萨顶观赏文殊殿(滴水殿)滴水的奇景。面对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滴水殿,看着五光十色、水滴石穿的奇景,听着水点滴嗒、滴嗒有节奏的妙乐,脑海里不禁会出现这么一个疑问:滴水殿因何会长年滴水呢?  相似文献   

18.
优美神奇的传说悲福菩萨顶是五台山的一座著名古刹。以其所在之地极似印度灵鹫山,又是真容菩萨的道场,还是五台山藏传佛教的首府,更以其宫式建筑和藏传佛教的塑像、法事活动而引人注目;还以其许多神奇的传说而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大都带有浓郁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19日,以“捐资助教,慈爱人间”为主题的五台山“宗教慈善周”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五台山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碧山寺等各寺庙僧众、居士等捐款近1500万元,其中,万佛阁捐款达1300万元。所捐资金将为五台山风景区筹建一所现代化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20.
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1),法云和安生创建了五台山真容院瑞相堂,并仿照降落在菩萨顶化文殊台上的文殊骑金色狮子圣像,塑造了文殊骑狮像,故名真容菩萨像,置像殿堂称为瑞相堂,瑞相堂所在寺院名为真容院.所以,唐代真容院就成了五台山最早的文殊祖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