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众多媒体涌现的今天,宗教媒体亦随着各种宗教在当代的复兴、发展而渐露头角,在现代媒体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总则中,第一条是“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订本条例。”这说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是其目的之一。对于宗教界来说,就是必须构建各宗教之间的和睦,才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了各国22万6千多人生命丧失,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全人类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纪之灾警示我们:生命极其宝贵但又极其脆弱,人类应该携起手来,超越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社会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19日至21日,第三届亚欧会议不同信仰间对话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以“深化不同信仰对话,实现和平、发展与和谐”为主题,37个亚欧会议成员及4个观察员派政府、宗教、学术界代表与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阿地里、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副秘书长陈书杰、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阚保平、中国佛教协会圆慈法师和中国道教协会刘玄文道长在分组会上做了专题发言,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阐述了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达了中国宗教界对促进不同信仰间对话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美秀副研究员作为学界代表,也在分组会上作了发言。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出席闭幕式并发表题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讲话,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共鸣。现将叶小文局长的讲话及中方六位代表的发言一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毛立军 《法音》2007,(3):4-4
3月4日上午,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会议厅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看望宗教界的委员并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宗教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7.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后,“和谐”一词已经是当前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词汇。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各部门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扎实开展工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来看,目前世界人口约60亿,各种宗教信徒就达48亿,占世界人口的4/5左右。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目前,我国宗教信仰者已经达1亿多。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因此,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了解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肯定“信教群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同时,提出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肯定宗教中蕴含着积极因素。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执政党认识上的发展与深化,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两周年之际,我们重提“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话题,目的在于启发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宗教界更好地思考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总结参加5.12汶川地震后心理救援的亲身体验.概括介绍了对灾民实施个案访谈、集体辅导等心理援助的方式与成效,提出“灾难之后人的尊严和信心就是自愈的力量”,“灾难是可以成为知识被纳入个体经验的”,“组合并优化新的人际关系,帮助个体确立恰当的目标,引导正确归因,是灾后心理常态重建的良好策略”等论据,最终得出“处理得当,危机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的鲜明论点。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与宗教     
眼下,人们对宗教问题的历史背景、主要特征、总体态势和基本走向等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解决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宗教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待宗教“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无人管”的状况应彻底改变,这样宗教才能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20世纪末,美国的信教人数占总人口的95%;在全世界61亿人口中,信教人口总数达到48亿以上;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全民信教;我国有1亿多人信教,世界上13亿不信教的人口主体在中国……随着入世,与世界融合化发展,如何以博大胸怀面对世界走向世界,客观、科学地分析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略论宗教崇拜的社会心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崇拜是一种制度化了的、特殊的社会行为,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内涵。由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心理功能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或不解,因而大大增加了宗教崇拜的神秘性。宗教崇拜既有与其它仪式行为和宗教行为相一致的社会心理功能,又有着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特殊心理需要,由特殊心理机制导致的特殊的社会心理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宗教崇拜所具有的“心理慰藉”、“社会教化”和“社会认同”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中发展的,形成了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吸纳、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民族宗教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是中国文化多元、互补、统一的基础。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各少数民族的参予和支持,宗教文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更是密不可分。积极引导西北地区回族宗教文化建设,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国的宗教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扬弃,促使自己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今,如何弘扬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使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宗教和谐与世界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或文明的核心是宗教(包括具有宗教功用的教化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共识。宗教的本怀都是在谋求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提升。然而在当今世界,打着宗教旗号或者以宗教面貌出现的极端主义行为、暴力恐怖活动、不同宗教背景国家之间的冲突却愈演愈烈。宗教似乎成为世界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实现世界和平,宗教之间的和谐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为达致文明间的和谐与世界和平,宗教作为和谐的因素怎样呈现呢?我认为,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首先要通过各宗教的领袖们和教职人员以及神…  相似文献   

16.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于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2001年以后党中央召开的关于我国宗教问题与宗教工作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决定,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宗教之间的难以和谐,不仅是个历史事实,而且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中国历史上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宗教间的争论、冲突,相互贬低,也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18.
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智慧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宗教和谐是民族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能否解决信徒的宗教身份归属,成为宗教之间能否和谐的关键。特定地域内的宗教和谐必然要表现为信徒群体和信徒个人之间的和谐。宗教冲突并不必然具有破坏性,在可以控制的规模、范围和水平上的冲突,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发生,往往具有潜在的建设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来探究基督宗教与儒家精神的意义及作用,对之展开比较研究。基于"和谐"这一核心观念,文章一方面将对作为中国"和而不同"这一社会共在及相互交往之基础的儒家精神修养及其"仁爱"观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基督宗教所追求的精神超越及其信仰传统中神人关系的"彩虹"之约所展示的"和谐"蕴涵加以阐述。本文认为,"和谐"观念作为中国基本社会交往的理论、及其所指导的历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内在的宗教境界及情趣,因此,不应该将儒家精神与宗教精神截然区别开来;并进而指出,儒家"仁"、"礼"观念体系中均有"宗教性"的因素,其"仁爱"之说亦与基督宗教"上帝是爱"的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二者可以比较、对话。本文为此阐述了儒家精神修养与基督宗教精神超越的不同,从界说新儒家的"心性之学"来解析其"内在超越"的追求及意义,由此说明了其"现实关照"与"终极关切"的不同意趣,并对"现实性"向"终极性"的升华、以及"圣爱"与"人爱"之互动、"超然"与"内在"之呼应在当代儒家精神复兴与革新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指出,人类所追求的"和谐世界"的确需要"从心开始";而要真正实现"世界和谐",则也应朝向人性修养所想达到的"超越自我"之升华境界。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月8日与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座谈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紧紧抓住服务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