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土地伦理的内涵、原则和建设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伦理包括善待土地、土地健康和土地生态价值等多重含义,建立土地伦理的关键是确立土地伦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平、生态和效率原则,在明确土地伦理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土地伦理教育、加强土地伦理的理论研究、推行土地修复和养护运动、改变现行的土地评价标准等途径加强土地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
医学职业潜规则的存在使新医改政策无法顺利推行,究其原因系医学伦理生态遭到污染.要颠覆医学职业潜规则,首要做的是营造良好的医学伦理生态,即在建设医学职业公益性生态的同时强化职业伦理的权威性,并切实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伦理性的回归,同时强化医生群体的自律性,从而通过自律与他律的结合重构医学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3.
美国职业伦理建设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其建设经验可以为我国当前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借鉴。自由、责任、诚实、平等、公正和守法是贯穿在美国职业伦理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职业伦理规范的法律化、行业协会职业伦理规范的职业化和以宗教伦理促进职业伦理建设,是美国职业伦理规范建构的显著特点。美国职业伦理的实践性特点主要是强调职业伦理规范的具体化和针对性;重视职业伦理教育,普及职业伦理规范;落实职业伦理资格认证,强化职业归属;结合自律与他律,推动职业伦理实践发展。当前,研究美国职业伦理有益于我们批判地借鉴美国职业伦理中合理的基本道德价值理念,有益于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相同行业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准则、戒律,有益于我们有选择地利用美国职业伦理的管理经验,积极建构我国各行各业面向实践的道德规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务员职业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伦理规范总和的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为公务员“依法、廉洁、高效、公正”行政提供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在经济转型、文化冲突、矛盾突显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政生态环境下,公务员职业伦理精神面临制度伦理价值沦丧、制度困境、制度界定模糊、制度伪适应症等制度化缺失问题,我们要从“职业化”、“法制化”、“政治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等五方面提出公务员职业伦理精制度化建构方略。  相似文献   

5.
国内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和运作,除了存在缺少准入和认证标准、管理混乱、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运行机制亟需完善、缺少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机制的缺失等普遍性问题之外,各家医院伦理委员会还存在其他的困惑.建议采取“西学中用,自我成长和宏观管理”的策略来加快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缺失等不良特征.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的现代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以相互性和公共性、人道和良善性、公正和契约性、自主与自律性等理念塑造公民伦理,是道德自我价值转型和精神提升的根本对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的职业及其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社会有四民:士、农、工、商。士是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不仅具有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知识,而且具有儒家的价值理念。儒家伦理的中心概念是仁义。同时,维持专制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宗法家族制度是士的政治立场。西方传统意义的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都来源于士这一阶层。士的价值与政治取向的二元性是士大夫们在公共权力的职业领域里的职业伦理的二重性的根源。而在那些远离公共权力的职业领域或在公共权力领域却与民众利益相对远的职业领域,如史官、教育、医疗、以及商业领域人员,既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同时也体现了更为一般性的职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法律职业伦理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法律职业人道德规范的约束,只有在明确了法律职业人职业道德准则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法律职业伦理的价值。我国法律职业人道德规范确立的基本准则应为诚信和公正。诚信是最基本的起点,公正则为诚信的依归。在我国现阶段,确立诚信和公正的道德标准符合我国法律职业伦理制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伴随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及社会治理工具的多样化,公共服务日趋职业化,必然要求从业者遵守公共服务职业伦理规范,包括维护公共利益、为公众提供服务、承担公共责任、高尚的敬业精神。公共服务职业伦理建设需要通过加强教育与自制、制度化与法律化、伦理物质保障机制、强化监督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沈毅 《学海》2006,(3):31-35
在“团体格局”文化背景的西方社会中,现代社区整合是以社群性社会资本及其自发性社群组织为内在基础的。良好的职业伦理实践及以其为基础自发产生的职业团体分别构成了社群性社会资本与社群组织的核心,进而成为现代社区整合的根本核心。然而在中国社会,以“五伦”为核心的差序伦理导致了以职业伦理为核心的社群性社会资本的匮乏,由此“团体格局”之现代社区整合也就难以形成。相反,儒家“五伦”实践造成了个体关系性资本的相对发达,从而使社会联结趋向于“差序格局”的人情化关系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