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美国著名哲学家戴维森和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是这个理论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围绕他们的一些论述来探讨意义理论,主要目的不在于这个理论本身,而是要揭示其中所牵涉到的逻辑方法,希望由此不仅可以说明意义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特征,而且可以说明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一、达米特的意义理论1973年,达米特发表了其代表作《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其中多次谈到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基本框架。在这以后,他以“什么是意义理论?”为题发表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在《什么是意义理论?(II)》(1976)中,他基于弗雷格…  相似文献   

2.
当代分析哲学中的一种实用主义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53(3):15-24
这篇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我所喜爱的科学哲学家法因(Arthur Fine)的观点。法因因其在当代哲学的中心问题——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中所坚持的立场而闻名。他认为,我们既不应该是实在论者也不应该是反实在论者,一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都应被取消。在这个问题上,法因与我所青睐的语言哲学家戴维森、布兰顿(Robert Brandom)的观点一致。我认为在此取得的越来越多的一致标志着向一个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1917-2003)的最近去世对于国际哲学界是一个重大损失,对于已经作好较充分准备、预定在明年夏季举行、主题为“哲学交锋-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国际研讨会计划也是一个损失。虽然不能再与戴维森本人直接就一系列哲学问题面对面地开展交锋-交融式建设性对话,但是,经过目前组织这次研讨  相似文献   

4.
分析的哲学与对话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了解一位哲学教授究竟偏爱分析哲学还是大陆哲学,最容易的方法是看看他书架上的图书杂志。如果他有相当多的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著作以及关于他们的著作,而没有戴维森和罗尔斯的书,那他也许情愿被描绘成偏爱大陆哲学的,至少不愿意被说成是偏爱分析哲学的。如果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写有大量标记的抽印本,都是选自《哲学杂志》、《哲学季刊》和《哲学评论》等期刊的文章,那么他便可以被当作分析哲学家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江怡  李红 《世界哲学》2005,(6):12-12
主持人的话:近十年来,分析哲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这种变化不是来自外部的批评,而是来自内部的反省,来自分析哲学家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在思想渊源上,分析哲学从来没有被看作是与传统哲学完全背道而驰的哲学,但分析哲学家真正有意识地确认这种血缘联系,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在这些哲学家中,罗伯特·布兰顿就是一个重要代表。作为罗蒂的学生,他强烈地意识到语言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内在关联,但他不是据此批判语言哲学,而是以建设性的思路改造语言哲学,试图依照语用学方法重建关于意义的语义学。他提出的“推论主义”及其理性…  相似文献   

6.
向往戴维森     
王路 《世界哲学》2003,(6):19-20
一直盼望着参加“戴维森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见一见这位令人景仰的学者,想不到却听说他去世的消息。心情复杂,难以言表。 戴维森著作不多,但是他的文章和思想影响极大。关于他的思想的学术研讨会,世界上开了将近20个,关于他的思想研究的著作出了20多部,他的成名论文《真与意  相似文献   

7.
哲学:世纪末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约纳斯(Hans Jonas,1903-1993)是当代著名的生态哲学家和责任伦理学家.上世纪20年代,他曾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因此他的思想的现象学背景也较为明显.本文是他于1992年5月25日在德国慕尼黑摄政王剧院所做的一个报告,该报告属于"世纪之末"的报告系列.这篇报告充满了这位世纪哲学老人的经历与感想、明察与希望、警示与告诫,而且基本上是在与现象学家的对话中完成的.约纳斯于一年之后辞世.这个报告可能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相似文献   

8.
牟博 《世界哲学》2003,(6):13-18
一当8月30日晚获悉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1917—2003)教授在当天去世的消息时,我当时的心情的确可以用“十分震惊”来形容。这一是因为,大约就在一个多月前(7月17日)我和他在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办公室讨论哲学问题时,戴维森教授不仅身体看来很健康,而且精神矍铄;虽已86岁高龄,但仍思维敏捷。的确,我  相似文献   

9.
论拉卡托斯的数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数学哲学家。他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家,以其著名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西方科学哲学中获得一席之地;他作为一个数学哲学家,以其独特的拟经验论,引起数学界的重视和争论。美国数学家R.赫斯(Hersh)说:“拉卡托斯写了一部漂亮的著作《证明与反驳》,……它是近几十年间数学哲学方  相似文献   

10.
Ⅰ.寻言在大陆中国以外怎么能够还有什么哲学呢?即使在大陆中国以外有中国哲学,写这样的文章可又有什么价值呢?某些曾经教授中国哲学、出版过中国哲学的美国人说:毛泽东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哲学家代表,毛主义是当代唯一的中国哲学。但作者自信,它根本不是自发地产生于中国哲学传统的产物。这样看来,毛能否当做当代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是很成问题的。我并非否认研究毛的思想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不应不适当地夸大他在中国哲学上的地位,以致埋没当代中国哲学家的创造性的贡献。毛的思想在使西方人士了解马列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毛的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自然产物,那么就是犯了本文作者称为“错误的连续性”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以20世纪80年代为起点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也繁荣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化"。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不断地探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新视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三分析哲学:罗素与维特根斯坦(下)维特根斯坦(1889—1951)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哲学家,他具有很高的天分,是对当代西方哲学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淑本华、弗雷格和罗素等曾先后给他以重要的影响。他前期与后期的思想判然不同,并先后影响了现代分析哲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派别。他独特的个性和人生态度更增添了人们的好奇,对他的思想的研究是当今世界上热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导语】对于中国哲学界而言,苏俄哲学既非纯粹的“他者”,也非从我们自身生发出来的传统,而是融入我们传统中的“外来者”。苏联解体后,苏俄哲学从中国哲学的深度参与者变为漠不相关者,并已经从我们自身传统中被快速剥离出去。这种剥离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和回归自己的传统和根基,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苏俄哲学进行客观和深入的研究。这里选编的一组文章试图从伦理学、宗教哲学、文化哲学几个角度展示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基本面貌,希冀俄罗斯哲学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并且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参与我们的哲学生活和哲学世界。我们将看到,褪去官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当代俄罗斯哲学不仅变得更加学术化了,而且内容亦更丰富。它不再是我们印象中一系列非它莫属的特性的“汇聚地”,而是像一切真正的哲学那样,不仅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且使用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西方分析哲学传统与中国哲学传统之间的建设性交锋-交融、纪念美国哲学家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1917-2003)对世界哲学事业的重要贡献,预定2004年6月8日至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主题为"哲学交锋-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y and Chinese Philosophy)"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唐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是英美当代继奎因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在20世纪60年代着重研究语言哲学,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其代表作《真理与意义》一文中主张借助塔尔斯基的真理(指语句的真,下同)定义模型,把“真”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原初概念,完全依据语句的真值条件给出语句的意义。这种全新的意义理论的构想被称为“戴维森纲领”,在当代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意义理论领域内的一次“革命”。本文试图对这一重大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论特色和重要影响做一初探,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在意义理论上,自…  相似文献   

16.
郭鹏 《世界哲学》2009,(2):156-157
分析哲学一向被称为"英美分析哲学",这并非是由于这个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治学方法诞生于英国或者美国,而是由于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大都是英国或美国的哲学家,这无形当中也使英语成为分析哲学的"官方"语言.尽管英美的哲学家们都不大愿意承认他们在语言上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当英语成为从事分析哲学的世界语言时,非英语国家的思想家们所面临的挑战就不仅仅是如何用英语来思考或者如何将自己的思想确切地用英语表达出来,而且还包括如何将分析哲学从英美学者的"垄断"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尚杰 《世界哲学》2016,(3):32-41
尼采的哲学,是一种从视域角度重估生命价值的哲学,它的一个重要学理基础,在于凸显瞬间的价值以抵抗传统,而传统与永恒之间,有着隐秘的互译关系。这就使得尼采的思想为现代欧洲哲学奠定了基础,它使哲学走上了生活艺术的方向,当代欧洲哲学延续了这个方向:一方面,强调时间问题引领了全部哲学问题;另一方面,从视域或者差异、不连续性、如何、当下在场等概念,分析"时间哲学",从而在搁置了传统哲学问题的同时,开辟了异域的哲学话题。德勒兹、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接着尼采继续讲述这些哲学话题,这使我们不仅要重新思考传统哲学问题或者"重估一切价值",而且要创造一批不曾有过的哲学概念,这使哲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8.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他把伦理学/哲学视为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所遵循的不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是被称为“生活哲学”的古代哲学传统。由此克尔凯郭尔成为了一个现代哲学的反动者、一个过时的人物,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在现代伦理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19.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逝世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向媒体表示:德里达是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法国今天的知识界.  相似文献   

20.
兰登·温纳(Langdon Winn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技术哲学家,曾担任美国哲学与技术学会主席。目前是美国仁斯利尔理工学院科学与技术系的教授。他还是挪威奥斯陆大学技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