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仪式在藏族人的宗教生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对藏民族特性的形塑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宗教信仰意识的角度分析宗教对藏民族特性的影响,忽略了从宗教仪式行为角度透视宗教与藏民族特性的关系.本文试图在宗教仪式行为与藏民族特性的双向互动关系中集中分析藏族宗教仪式对藏民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与宗教神圣、宗教仪式、宗教环境及其宗教体验之视角分析,孟子的宗教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承认宗教神圣的存在及其权威,宗教神圣是人世间重要事情的最终根据;重视宗教仪式、宗教环境和宗教体验,仪式、场所必须保留与传承,个体内在的情感是遵守宗教仪式的根本依据;对自然万物应取之以时、用之有节,遵循自然规律;个体之间应相互尊重,不剥夺他人生命,承认个性选择。"命"虽然是既定的,但个体只要顺应天性,强化个体修养,仍然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632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从麦地那进入麦加履行了伊斯兰教史上第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正朝②(Hajj),朝觐从此成为穆斯林的宗教定制和世界最为盛大的年度性宗教仪式。朝觐作为伊斯兰教一项制度性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是伊斯兰教五大支柱性宗教功课之一。与其他四项宗教功课不同的是,朝觐功课的履行不仅仅属于私人的事情,而且属于家庭、家族、寺坊、社区,甚至社会关注的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特质。朝觐亦是年度性最大的宗教仪式和世界最有影响的跨国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摘     
宗教作为一种抒情方式唐中毛在《觉群》2004年第4期撰写文章,指出从人性的深处来说,宗教是朝向彼岸世界的呼唤,是内在情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抒情方式。当我们忽略宗教的外部因素——宗教仪式、宗教组织乃至宗教教义后,宗教的内部因素——宗教观念和宗教情感,将呈现为人类  相似文献   

5.
毛燕 《宗教学研究》2012,(3):242-2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的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真道教最初很可能没有成套的宗教仪式,却因宗教发展的需要建构了自己的宗教仪式。正一教和全真教虽然各有自己的宗教仪式,但彼此差别不大,也共享某些仪轨和科本。香港全真教的宗教仪式既遵大传统,也有自己的小传统。"三忏两朝"宗教仪式的流行,因应了社会的需求。全真教主要的科本皆包含了尊重生命价值、劝善度人、悲怜普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妇女宗教地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古希腊妇女宗教活动和仪式的论述,探讨了古希腊妇女在宗教领域中的地位,并运用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社会学的方法,对受到社会压迫并被排斥在城邦政治生活之外的古希腊妇女,为什么会被包括在城邦宗教生活之内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指出,对丰产的期盼、对死亡的恐惧、对“不洁”的禁忌和对神的敬畏,是古希腊男性吸纳妇女参加城邦宗教仪式和活动的原因,而宗教所具有的补偿和社会交往等功能,则是古希腊妇女热衷于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德教是由上个世纪的中叶,从中国东南沿海传至东南亚,在东南亚华人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兴的民间宗教。它已接近成型,有自己的教主、神灵系统、教义、经典;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仪式、祈祷方式、通过扶鸾沟通神人;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德教会的组织和称之为德生的宗教信徒。应该说现代宗教学所界定宗教的基本要素,德教或多或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盘县羊场布依族宗教丧祭仪式是北盘江地区布依族宗教的典型代表,不但保留了布依族原始宗教的意识和仪式形态,还具有自己的特定表现和意义。该调查研究采用宗教人类学的方法,记录了羊场布依族宗教丧祭仪式,展示了布依族人的宗教仪式和精神观念,以及在整个布依族宗教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价段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机构(教会)。人类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曾有过什么宗教,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才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封建迷信有不同的内涵和指向,二者不能混淆。从活动特征看,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宗教活动是指:信徒在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仪式或个人按宗教习惯在自己家中过宗教生活,教职人员履行正当的宗教职务,宗教组织接受人们自愿入教,出家或接受教徒自愿的捐赠等。它包括:拜佛、诵经、焚香、开光、升疏、礼拜、祈祷、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领圣体、终傅、追思、坚振、祝圣、圣堂、过宗教节日和布施、乜  相似文献   

12.
文摘     
宗教的魅力在净化人的心灵唐明邦在2005年第1期《宗教学研究》上发表文章《宗教的魅力在净化人的心灵》。作者提出,宗教的魅力是能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信众,采取特殊宗教仪式、宗教法术,净化人的心灵,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在诸社会意识形态中,宗教的特点即发挥灵魂净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0,(2):162-164
西尔维娅·曼奇尼(SilviaMANCINI)洛桑大学宗教比较史教授。著有:《E.德马蒂诺〈魔法世界〉后记》(巴黎,2004);《模仿与宗教仪式——为教皇庇护现象学哭丧》(《宗教史评论》,2006);《心理主义的产生——处于人文科学与生命科学交汇点的宗教仪式活动》(巴黎,2006)。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认为 ,宗教是一种终极关怀 ,其责任是尽日常生活的轨道和启发人的精神向上之机。宗教可自事和理两方面看 ,有普通宗教和特殊宗教之分。从事上看 ,儒学不是普通的宗教 ,因其不具备普通宗教的仪式 ;但从理上看 ,它是全部以道德意识道德实践贯注于其中的宗教意识宗教精神 ;其教义不由神为中心而展开 ,而乃由如何体现天道以成德而展开 ;它给人类决定了一个终极的人生方向 ,尽了宗教的责任。因之具高度的宗教性 ,是极圆成的宗教。牟宗三解决了儒学因缺少普通宗教所具之外部特征而难以将其视为宗教的难题 ,但仅具宗教精神、宗教意识而无宗教组织、宗教仪式等一般特征能否为宗教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弗雷泽站在理智主义的立场来解释原始社会中的巫术或宗教现象。在这一立场下,巫术及宗教仪式被看作人们为达成某一目的的工具性手段。维特根斯坦反对这一立场,在他看来,原始人们举行巫术或者宗教仪式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我们不应以更高级文明的心态简单地将它们归结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正作者:张小燕,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小燕的《梅州香花仪式——及其宗教艺术象征研究》以梅州香花为个案,将宗教艺术视知觉象征系统、宗教与艺术关系,纳入香花超度仪式中,进行具体观察和考量,聚焦宗教艺术象征,即将宗教仪式中具有艺术象征含义的仪式象征物(仪式用具、仪式舞蹈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各种宗教都有自己成文的教义,教规和规范化的宗教活动仪式,有自己的正式宗教组织,如基督教是信奉上帝,以《圣经》为经典,信奉的教义是创世说,原罪与救赎说,天堂与地狱,有自己的特定的宗教仪式,宗教节日和宗教组织。佛教、伊斯兰教,道教,虽情况不一也有各自的宗教组织,经典、教义,宗教活动仪式和宗教节日。正当的宗教活动都必须是爱国守法的,并得到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宗教正朝着世俗化演进,虔诚信仰南传佛教的云南西双版纳傣、布朗和德昂等民族的宗教生活也不例外。一个宗教的神圣性就是拒绝"他教"与"本教"并存,可这里的原始宗教与南传佛教,竞在同一仪式中共存、相容与互通,呈现了与"文明冲突论"悖逆的和谐情景。论文试就"南传佛教与原始宗教同场域、共时态交汇于同一宗教仪式"的世俗化趋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宗教礼仪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宗教意识的行为表现,是信教者用来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化的行为表达方式。各宗教体系都按照各自的信条和教义以及既已形成传统方式,进行各种崇拜活动。各种宗教仪式都借助符号化的象征手段,构成一套严格规定的程式,以显示宗教的神圣性和庄严性,并在人们心理上造成极为严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度,几乎人人笃信宗教。我曾经就读的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 niversity)和圣本笃学院(College of Saint Bene- dict)是天主教会开办的学校,我有意无意地接触了不少神父修士修女,观看和参加了宗教仪式,感受了神父修士修女的笃信虔敬,领会了宗教在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