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腐败是危害社会公正、法治的不良现象。为考察中国文化中的人情对腐败意图的影响,通过两轮问卷向19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人情不是单一整体,而是包含情感、资源、规范三个维度的复杂构念;(2)人情中的资源维度显著正向影响腐败意图,并且这一过程不受道德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为建立一个清廉、和谐的社会,人情中的不良成分,如利用人情资源获得优先对待必须被避免。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知识分享有利于组织任务的完成,而人的因素是影响知识分享的核心和难点。该研究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第二版(简称CPAI-2),探讨中国背景下与文化相关的人格特质(人情、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知识分享行为(包括知识收集和知识贡献)。研究结果发现:(1)人情和面子可以显著预测知识分享行为,并通过自我效能和社会价值间接的影响知识分享行为;(2)上述中介作用在知识收集和知识贡献两个维度上表现为不一致的特点。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促进知识分享行为,需要考虑人情、面子等传统人格特质;同时,促进组织成员的知识收集行为与知识贡献行为应该使用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心理绑架"是指绑架者为了获取利益,以人情关系接近被绑架者并建立紧密联结,最终以人情关系达成工具性目的的一种效应。为了验证腐败中的"心理绑架"效应,探究清廉的官员涉入腐败的心理过程,研究者对19篇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的自白书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从三种角度对"心理绑架"效应进行分析:(1)身份分析探究了官员与行贿者双方在互动中各自的特点;(2)过程分析梳理了心理绑架发生的四个阶段,即关系建立、关系巩固、关系使用与关系终止阶段;(3)特征分析对心理绑架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在关系巩固阶段表现出的非对称互惠、循序渐进和情感性输出三种特征,以及在关系使用阶段表现出的软性胁迫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情作为一个本土概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为每个人所熟知。本文从人情的社会文化背景开始讨论,欲通过对一则影视作品个案的描述,进一步展现出人情交往中的欠与报,以及关系、面子因素与其的联系和从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也期望反映出人情社会中的一些日常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情境影响社会认知,在群际评价时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的关系如何随着情境而变化?本文采用"遥远星球范式"对此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分别基于热情和能力的单维和双维信息呈现视角,检验竞争与合作两种情境下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对群体热情与能力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对外群体的热情和能力感知中,由热情维度推断能力时两者存在正向关系;由能力维度推断热情时则存在负向关系。(2)评价意图对外群体成员热情和能力评价的影响与具体情境无关。人们对外群体成员的热情和能力评价在得知互动意图时均呈现"趋中"平衡的趋势。(3)成败结果对外群体成员热情和能力评价的影响受到情境的制约。竞争情境中热情和能力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演变趋势,而合作情境中热情和能力表现出"同消同长"的同向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本土化元素人情、主题及关系类型在人际信任中的作用,对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人情对信任行为有积极预测作用;人情与人际信任间的正性关系主要出现在熟人间,且受到主题的影响。可见,人际信任与人情、主题、关系类型及其交互作用有关。此结果对理解本土文化在人际信任中的作用以及跨文化交往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社会比较的一个重要领域—学业竞争中的比较偏差。通过操纵竞争双方的实力(强VS.弱)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清晰度(清晰VS.模糊)来考察不同的任务类型与信息清晰度对竞争中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及探讨认知偏差对决策者决策意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社会比较中,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认知偏差;竞争双方信息清晰时优于常人效应会减弱;认知偏差会影响个体的决策意图和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8.
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860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从鼓励成就、鼓励独立、过度保护、接受性、拒绝、惩罚6个维度研究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意识、合作情感、合作策略、合作意图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密切:(1)母亲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合作意识越高。(2)在学习合作中,母亲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的合作情感越高。(3)母亲的接受性预测青少年采用积极的合作策略;母亲的拒绝、过度保护,预测青少年采用消极的合作策略。4)母亲的惩罚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与劳动合作中的利他意图有显著负相关,母亲接受性与青少年在劳动合作和课外合作中的利己意图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庆  王美芳 《心理科学》2011,34(4):899-904
社会判断在内容上存在热情与能力两个基本维度,前一个维度是对他人意图的反映,后一个维度是对他人能力的反映。首先对社会判断基本维度的命名进行剖析,接着梳理了社会判断中热情和能力存在的三种关系:热情优先、晕轮效应和补偿效应。最后,从判断者、被判断者等方面出发,回顾了影响热情和能力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毕生发展、文化差异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法学和非法学学生为被试,重大考试为慢性应激源,考察意图和结果不同的法律情境下,慢性应激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结果发现:(1) 意图清晰度和结果严重程度显著预测惩罚强度;(2) 法学被试中,慢性应激增加惩罚倾向,当案件意图模糊结果轻时,负性情绪在应激和惩罚强度间起中介作用;(3) 应激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受他人视角下的个体公正敏感性的调节。本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初始矛盾态度及危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矛盾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低时更可能受辩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当消费者初始矛盾态度水平较高时更可能受和解策略的影响,从而使其负面态度和矛盾态度下降; 正面态度/负面态度可以显著正向/负向预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矛盾态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即矛盾态度水平越高,正面/负面态度与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2.
朱秋锦  张帆钟年 《心理科学》2021,44(6):1461-1468
本文基于以往理论,提炼出人际交往中影响信任的两大因素:关系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通过两个情景启动实验尝试探索亲疏关系、可信赖特质(能力、善意和诚信)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亲疏关系除了可以直接预测人际信任之外,还可以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可信赖特质产生间接影响。此外,个体的人情取向可以分别调节亲疏关系对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的效应和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影响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并且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关系网中的熟人。本研究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人际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员工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193名企业员工的问卷,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和调节分析,并采用Johnson-Neyman 法对职业满意度的调节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内职业竞争力负向作用离职意向,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正向作用离职意向;(2)职业满意度(主观生涯适应力)调节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职业满意度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生涯适应力的增大会直接减少离职意向,但间接的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增加离职意向。因此,提高员工的生涯适应力和职业满意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学生的主动性、创业知识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PPS)、创业知识问卷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调查了1208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的主动性越强, 其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越高;创业资源知识在主动性与创业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具体讲, 大学生的主动性越强, 其创业资源知识越丰富, 那么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越高。创业理论知识在主动性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具体而言, 大学生的主动性越强, 其创业理论知识越丰富, 那么大学生的创业执行意向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使用情绪智力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表对9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2)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业意向间的关系。(3)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4)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对241份访谈问卷进行内容分析,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由知、情、意、行四维度组成的理论假设,并依照该理论初步编制绿色生活方式量表。采用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结果显示:量表的 Cronbach α系数为0.919,分半信度系数为0.876,0.868; 量表与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中高等相关,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的中低等相关;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 此外,量表能较好区分环境态度与环保行为有不一致倾向的个体。因此,本研究制定的绿色生活方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并可为区分“言行一致”或“言行不一”的个体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个体建立基于身体经验的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间的隐喻联结是人类特有的认知方式。不管是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只要有具身隐喻联结的概念,其语义的理解便会受到具身启动效应的影响。大脑在加工动词或者含动词的句子时,不仅激活了语言中枢和运动皮层,且大脑随着个体是否执行与语义相应的动作、抽象概念的熟悉程度和其文本背景是否符合等因素而激活不同的神经回路。本文将对以上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从具身隐喻的视角为身体动作影响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模型提供初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林  时勘  赵杨 《心理科学》2014,37(4):875-879
执行意向是指个体以行动目标为导向,通过连接情景线索和目标导向反应,建立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通过梳理执行意向的概念、心理联系及应用研究,发现执行意向主要与行为意向、自我协调、合作性、计划提醒、自觉性、人格等变量产生心理联系;形成执行意向的人具有克服困难,达到既定目标的积极心理状态。然而,执行意向并不总是发挥其积极效应,其与具体情景、个体差异性等有关。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今后研究的热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波  郑晓明 《心理学报》2013,45(6):680-693
生涯适应力(career adaptability)是生涯建构理论提出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概念,但国外理论和实践一直认为生涯适应力是一把双刃剑(生涯适应力高的员工工作绩效高,但其离职意向也高),本研究将对此进行检验;同时,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职业生涯开发的核心变量,它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跨层面作用中的价值也未曾研究。通过员工在两个时间点自评和管理者他评问卷,获得54家单位的485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不仅与工作绩效有显著正相关,而且也与离职意向有显著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龄是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工作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也就是说,工龄短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但工龄长员工的生涯适应力与二者的关系都不显著。基于跨层面研究设计,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的结果表明,生涯适应力是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但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不但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对组织价值的管理困境问题,也解决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个体工作绩效的连接纽带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益文  黄亮  徐晟  袁博  徐艳娇  李洪玉 《心理学报》2012,44(12):1618-1627
已有的意图理解神经成像研究大多关注理解单一个体私人意图的脑功能定位, 而较少涉及两个或更多人的社会性交际意图, 大脑区分私人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动态时间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记录了16名健康被试理解三种不同意图任务时的脑电成分。三种意图分别为: 1)私人意图; 2)交际意图; 3)物理意图。电生理学结果表明在大脑顶区, 私人意图的N250的峰值显著大于交际意图和物理意图。在晚期阶段(300~600 ms), 交际意图的晚期正成分(LPC)的平均波幅要显著大于私人意图和物理意图。在400~600 ms时, 私人意图的LPC的平均波幅要显著大于物理意图。本研究为理解私人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动态加工过程提供了神经电生理学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