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们的研究对象。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因此,研究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革命?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我认为,所谓科技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科学发展与技术发展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就是三次科技革命。因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或生产工具变  相似文献   

2.
“一个冲击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在全世界激荡着,震憾着”。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激荡全球的冲击波?国内外不少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已经写出了很多著作。《大杠杆——震憾社会的新技术革命》一书的作者们,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也自愿集合起来,广泛搜集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思索、探求,对新技术革命作出了翔实的、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该书以技术这个社会杠杆为中心,以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技术革命的前提(科学革命)、条件(教育革命)、后果(产业革命)和前途(社会革命),描绘了一幅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这根主线编织而成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分述了现代生产的骨肉——材料、血液——能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教授龚育之在“中国的现代化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结合(联系铁路修筑的一个历史考察)”中用中国近代铁路修筑的历史说明,中国的现代化是民族的愿望、是历史的要求、现代化的基础是技术革命;现代化的进程是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结合,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政治条件和社会条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革命的概念从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开始出现这样一些过程,这些过程总的被称作科学技术革命。在研究与这个综合性现象有关的问题时,我们将使用“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其他一些概念。为了弄清我们所感兴趣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我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科学技术革命”这个概念的,看来需要那怕是简略地规定一下这些概念的內容。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革命被理解为:在社会进步的发展过程中,某种社会结构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及其对策研究中,不仅涉及许多有关技术开发、经济振兴的具体途径和措施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值得从技术哲学和一般方法论上进行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伺题。例如,新技术革命的实质及其相应对策的性质;技术革命发生的内在因素和社会条件;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途径和作用机制;确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的方法论原理以及利用新技术革命机会的条件和现时可能性,等等。本文拟围绕确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的方法论问题,从  相似文献   

6.
1965年4月 2日到24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哲学家以“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哲学问题”为题在柏林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哲学大会。在这次会议前后,民主德国的理论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人在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地位问题;在技术革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哲学问题。这里译出的第一篇文章是谈人和生产技术的关系问题的。泰斯曼把社会生产分为八个领域,即探向研究、定向研究、致用研究、规划、设计、营造、调节与制作。前六个是间接生产,后两个是直接生产。作者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革命缩小了人在直接生产中的机贼性劳动,扩大了人在间接生产中的创造性劳动,使科学成为生产力。作者一方面强调人永远参与一切社会生产领域,批评了克劳斯的那种认为现代技术革命把人“排除出”社会生产之外的错误观点,说这等于“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则接受并进一步加深了克劳斯从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抄袭来的“人与机器共生”的观点,说这种观点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常常会导致很深刻的见解”。这里译出的第二篇文章是淡现代技术革命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作者认为,在现代技术革命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全盘研究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基本发展规律;研究现代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以及同规划、领导与组织社会发展的形式的相互辩证关系;研究作为现代生产力突出标志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融合;科学规划和精确测量脑力劳动的问题;随着技术革命而开拓的人在生产中的新地位和决定性的社会领域,尤其是经济、意识形态、教育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现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应担负三个任务,即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系统地研究新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彻底批判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哲学。  相似文献   

7.
人类早期的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催生了农业文明的诞生.近代科学革命和两次技术革命引发了工业文明,现代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一个雄辩的真理:科学技术推动生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上正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等科学为主导,带动海洋、宇航以及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全面革新与改造。它不仅将推动科学技术在已有基础上更加迅猛地进展;而且还将对社会的生产组织、产业结构、管理体制,乃至人们的劳功、生活方式、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试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场革命对于生产技术管理,特别是对管理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展开,它将促进生产的飞跃发展,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新的变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应当注视这次革命,研究这次革命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引出必要的结论,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从笔者接触到的一些材料看,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这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给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出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精神生产的作用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中,曾明确讲过精神生产问题。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都被理论界所忽视。历史唯物主义教材在讲社会生产时,往往只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技术革命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工作,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两种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它势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改变我国的社会面貌,因而成为人们关心、注意的焦点。十分自然,人们迫切希望理论工作者对之进行研究,作出理论解释,说明它们的根据、活动机制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理论预见。我们觉得,理论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地作出响应。事实上许多理论工作者已经或正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刊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从去年下半年起已开辟了“现代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专题讨论,得到了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支持。现在看来有必要再开辟一个“关于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的专栏。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探讨现代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不涉及我国的改革工作是不可能的,探讨我国的改革工作而不涉及现代技术革命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两方面的探讨定会互相促进,从而有利于认识的深入、全面和具体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确,不论从广度和深度看,改革引起的变革都是巨大的、带根本性的。改革涉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意识,以及这些领域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不难设想,要从理论上把  相似文献   

11.
对科学技术发展周期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态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技术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周期性。我们认为,从这个角度来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的社会现象来研究,弄清科技发展和技术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社会机制。这对于深刻揭示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新技术革命对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六三年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德国哲学家们呼吁重视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决定性的作用的呼声,愈来愈大了。一九六五年四月,他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与技术革命”的题目下,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哲学会议。关于这次会议迄今为止虽然还没有什么详尽报道,但是从已发表的文章和某些哲学家的言论来看,他们是十分重视“技术革命”这一重大课题的。《德国哲学杂志》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机关刊物《统一》杂志,都在会议前夕组织了专号,发  相似文献   

13.
本刊于今年第7期发出“现代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征文启事后,很快得到响应,现已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还有许多理论工作者对此表示很感兴趣,准备参加研究和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意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它涉及整个社会生活,因而需要多种学科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探究,当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实践,关心和研究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否则,它就会失去生命力。那种认为与技术革命有关的问题不是哲学性问题,而把哲学研究仅仅局限于基本范畴的考察的看法,显然是极其狭隘的片面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它内在地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职能,它应当也能够对社会实践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新趋势作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并对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建议或见解。同时,它又必然会从研究和概括新问题、新经验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现代技术革命所引起的以及可能引起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既是深刻的,又是普遍的,它势将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和前途。由现代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本质是什么?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它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有什么意义?这些当然是需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首先加以  相似文献   

14.
1974年11月,苏联外高加索和乌克兰几个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哲学、法学研究所联合举行了一次题为“科技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术讨论会。在会议材料基础上,苏联梯比里斯《科学》出版社于1977年正式出版了《科学技术革命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一书。这本书抓住了科技革命对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这个当代人们所关注的主题,从科技革命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方法论,科技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科学观蕴含着对科学研究动力的不同理解。理想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源于科学家求知的内在冲动,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则认为这种动力源于社会的现实需求。然而,不论是有效维护科学家求知的内在冲动,还是持续满足社会对科学知识不断变化的需求,都需要社会为科学知识生产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和动力。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活动和职业行为之后,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和相对完备的产权制度便成为维系科学事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初,培根等敏锐的思想家已经意识到建立…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充分说明科学的社会功能已经不是单纯地给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真理性的知识并使人们成功地改造世界,还对人们的利益、观念、作为产生着深刻影响。科学对人  相似文献   

17.
论新技术革命与旧式分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刊发起“现代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的讨论以来,收到并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着重探讨了现代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的本质,它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影响,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提出了某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础理论研究。显然,这些问题的讨论还仅仅是开始,有必要再深入一步去研究和探讨,并且还可以考虑从更多的侧面或角度去研究和探讨。 本期发表的这两篇论文则涉及这样一些课题:现代技术革命对劳动过程、劳动的性质和劳动分工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会给工人阶级的素质及历史作用带来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同整个社会变革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勿庸讳言,这类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其重要性却是不可低估的。因为从根本上说,人类历史就是劳动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而分工又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对劳动及其分工等问题的探讨,可能成为研究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社会变革机制的基础一环。 “现代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大题目,就中牵涉到劳动、分工、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形态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整套范畴,当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逐一加  相似文献   

18.
1.苏共27大为彻底改善社会主义社会的状况而提出的任务极为艰巨和复杂,这就要求在全面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伟大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在研究新的生活现象、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殖民主义革命的经验、研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经验、研究争取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在总结当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革命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在社会经济及政治条件下发生的历史变革和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革命时代,科学不仅具有着传统的综合、描述、说明、总结等职能,而且还出现了新的职能,即参与社会生产,为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开劈道路,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生产职能。生产职能已成为现代科学的主要的、显著的职能。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的生产职能作用,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论述。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曾经说过,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前提)、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