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政治伦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政治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时政治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导向、规范和终极价值关怀的意义。政治的正当性在于谋取人类“优良的生活”。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围绕政治的正当性问题而展开的人类政治的价值选择和伦理结构是政治伦理的主体内容。人类生活在由政治支撑着的社会框架中,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以及政治行为主体伦理,是现代政治伦理构成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政治伦理和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自古以来,人类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从不同视角对政治正当性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历程,就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政治同"善的生活"逐渐统一的历程.政治与"善的生活"的联系,在历史、法律和价值三个方面得到不断揭示和深化.政治的正当性,作为一种政治秩序应该获得其成员承认的价值根本,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优先性:它是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与社会、政治家与公民有效结合的基础;是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对谋取"善的生活"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决定了人类政治生活的变更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政治的正当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政治正当性的解释范式,主要经历了从政治正当性的伦理学解释范式、政治正当性的社会学解释范式,到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的正当性解释范式的演化历程.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的政治正当性解释范式,是现代人类社会安排政治生活秩序的文明趋势与方向,其真正确立的根本标志是宪政制度的建立.因此,所谓现代政治文明,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在现代宪政制度基础上的一整套政治哲学、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和制度安排的集成.究政是现代政治正当性的制度创制.  相似文献   

4.
晏辉 《道德与文明》2012,(5):120-127
政治生活走进伦理学涉及"应当"与"能够"两个方面。政治生活"应当"走进伦理学的正当性基础在于政治生活的本质和伦理学的目的。政治是有关公民之根本利益分配的所有方面,政治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公共秩序",这是使社会良序运转的直接基础;政治应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政治权利、公平的经济权利和多样化的精神产品。伦理学作为关于善与正当性问题的学问,除了规定个体行动者之行动的正当性之外,还必须规定集体行动者(企业、行政机关、国家)之行动的正当性。因制度性缺陷和权力滥用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个体因不遵守伦理规范造成的损失更大。政治生活接受公民的伦理反思、批判与规定乃是公民的正当性要求,在伦理学中应有重要位置。政治生活"能够"走进伦理学的现实条件取决于伦理约束权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在于权力拥有者可能有利己动机;其可能性在于执政者因有德性而产生的自律以及社会舆论的强大监督。  相似文献   

5.
肯定财富追求的正当性具有历史理论渊源.发展伦理学普遍原则为现代人类财富困境提供道德支撑,为规范人们的物质财富行为提供价值判断标准和伦理评价准则.发展伦理人道原则是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立论来源,发展伦理的责任原则具有财富追求正当性的道德规范和约束功能.发展伦理的和谐原则为财富追求正当性提供价值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
吴晓林  高珊 《伦理学研究》2007,(4):F0003-F0003
人类的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从集权到分权、从等级到平等、从强权统治到多元治理的转向,无不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真正的政治不先向道德宣誓效忠,就会寸步难行。”(康德语)在道德与政治相互冲突的时候,道德就会剪开政治所解不开的“死结”。彭定光教授独著的《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一书从伦理维度审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与动物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差异、人类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价值秩序、人类与动物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三个角度可以厘清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关系的基础;以目的正当性、手段正当性、结果正当性作为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评价标准,能够为人类利用动物提供道德正当性辩护;以人类生存原则、人类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作为动物利用的伦理边界,可以为动物利用的实践提供明确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许纪霖 《学海》2007,3(5):13-23
在晚清和民国,中国的政治正当性发生过重大的历史转型.在经历传统正当性危机的同时,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逐步重建新的政治正当性轴心.新的政治正当性以"去道德化"为时代标志,以世俗化的历史主义目的论为知识背景,确立了三个重要的正当性轴心:自由之正当性、民主之正当性和富强之正当性,并分别形成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这三种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思潮.从天理到公理,再到潮流,近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逐步失去了超越的和客观的性质,走向历史的和心理的主观意向.与此同时,政治正当性的基础也有一个从善(德性)到权利(自由)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伦理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现代政治伦理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统治政治到生活政治;从分等政治到平等政治;从人治政治到法治政治;从全能政治到权限政治;从集权政治到分权政治;从强权政治到联合政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政治伦理建设,紧紧围绕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必要""何以可能"这一政治伦理建设的主题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现实逻辑统一起来,不断丰富政治伦理价值理念,不断推进政治伦理制度化,不断强化政治正当性,不断提升政治主体德性,为新发展阶段开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新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削弱仅是一种表象。从实质上说,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将获得最本质的、名符其实的意义。 传统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的伦理化,是道德化了的社会,以“人治”为核心。现代社会的特征是政治的制度化,是理性化了的社会,以“法治”为核心,因此,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理性和法治的现代社会,其精髓之一就是体现人道和伦理的精神,它从法律上赋予人权利、自由、平等和公正,而这正是人类道德所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的政治。政治伦理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的发生看,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的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取向、对政治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从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责任伦理"概念,到1979年德裔美籍著名哲学家约纳斯出版<责任原理>(1987年获德国图书业和平大奖),再到2001年底在法国里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上通过<人类责任宪章>,短短的80年时间里,西方责任伦理研究从萌芽到成熟,从反应强烈的显学,到影响全球的<人类责任宪章>通过,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均属罕见.责任伦理在西方乃至在全球,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和影响,乃因为责任伦理是面向高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伦理,责任伦理是全球化时代的普世伦理.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事件、政治生活、政治现象等的形而上反思,它以正义、善恶、好坏等道德标准对各种政治制度安排的正当性问题做出评判。伦理是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理性的张扬消解了价值理性和意义世界,也导致了政治哲学的危机和衰落。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必须自觉回归伦理维度,重塑政治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把正义作为政治制度和个人行为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伦理是在传统德性伦理衰落、基督教神学信仰式微情况下,依据各种理性的形而上学为基础而奠基的.在此过程中,基督教神学以世俗化为代价,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以适应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变.但已经彻底转变了的世俗精神,有其自身的大地之根,它宁可单凭强大的外在立法来规范公正生活(政治)的秩序,也无法真正接受道德的内在强制而按灵魂的高贵法则提升自身的存在层次.因为现代人的心,不在灵魂之内,而在外在价值物中.结果,原本属灵的基督教虽然自愿适应现代精神,自愿现代化,但最终发现,它与现代精神根本格格不入,使得它与现代的"结合"完全是"同床异梦".于是,解决现代伦理危机的途径,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本身世俗化了的宗教,而是要从存在的根基上发现人身上的神性力量;人类的自由伦理不能靠外在于它的神圣精神来范导,而是需要人类去挖掘和明察自身存在根基中的神性力量,继而呵护它、培植它,最终使之成为与伦理真正结缘的既尊贵又有范导性的规范力量.在这种理念下,作者考察了西方精神的灵魂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所展示出来的伦理问题,以此来定位马丁·路德、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谢林他们在宗教现代性和现代伦理变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财富观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向和演进,实现了现代人类财富的价值观倒转和道德内涵的提升,从伦理角度追寻"物本"到"人本"嬗变的轨迹,探索嬗变的伦理起源,解读嬗变的伦理内容,提出"物本"到"人本"的转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研究,学界多纠结于其"德治主义"抑或"德治道统"的演绎上,对其惰性因素及其负面效应却少有问津。诚然,传统政治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惰性"因素,如专制道统、礼仪制度、宗法等级观念等,以其既有的社会传导功能阻滞着人之现代化实现。它消解着人们的法治意识,破坏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应然秩序和价值期待,并造就了当今政治道德生态的多种症候。在现代化的追梦中,必须摒弃传统政治伦理文化的"惰性"因素,实现政治伦理文化的现代置换,真正构建一种以人民利益至上,平等精神、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8.
政治妥协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政治生活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妥协,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是一支调解的润滑剂,追寻的是双方互利共存。它的价值内涵具备工具性价值、精神性价值和调和性价值,是实现个体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冲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实现自由民主的基本方法,其伦理底线是适度妥协,伦理基础是独立平等的主体性,伦理条件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的程序伦理价值体系将应用伦理学的"程序伦理"引入为基本方法论,因而具有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性,亦具备现代政治伦理的基本道义属性,它内含"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的理念体系、"权责一致、包容发展"的原则体系、"互利不害、互惠共荣"的价值体系和"合作共商、共建共当"的路径体系,将因其契合人类多元文化、多元文明、多元价值发展之本真、追求人类历史绵延之至善并寻求世界和平、和谐、和睦之大美而成为人类之"终极正义"和终极伦理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0.
彭斌 《学海》2011,(5):119-125
认真对待权力,核心在于理解权力的必要性依据、正当性基础与合理性运用的问题。人类所以需要通过权力的方式实现社会管理,是由于权力既具有社会公共性同时又具有强制性的内在特征决定的。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人民主权原则是权力正当性的依据,它否定了将暴力、神权、知识与权利作为权力正当性基础的观念,强调只有经过人民同意与授权的权力才具有正当性。从权力运用的角度讲,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单一制与联邦制之间在权力运用方式的合理性问题上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