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道》2015,(4)
《颜氏家训》是关于"治家教子之学"的优秀著作,其主旨是"忠孝",其思想内容是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思潮的;在一些细节方面(如避讳)则存在疏失。《颜氏家训集解》校勘精准,解说大都正确;但对颜之推的一些批评是有争议的,其"《礼经》早已失传"的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颜氏家训.教子》的家庭教育心理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榕 《心理科学》1998,21(4):369-370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家教专著,为南北朝时期“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所著,其内容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以家庭教育的论述为重点,对我国传统家教影响很大,古人评价“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这本家训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几乎每一本教育史都要谈到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如毛礼锐、沈灌群的《中国教育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等都把它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心理学领域,吴凤岗的《中国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就对《颜氏家训》有所阐述;在杨鑫辉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中,也专…  相似文献   

3.
颜之推(公元531~590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晚年所著《颜氏家训》是留传至今的主要著作,是“产生于六世纪的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也是“魏晋南北朝门第教育的产物”o。颜之推的一生虽未介入教育活动,但其教育思想尤其是家教伦理思想是颇具辩证性的,这些思想不仅对古代土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现代教育尤其家庭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因此,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对颜之推的教育伦理思想尤其是家教伦理思想进行探讨,尤具现实意义。一、颜之推家教伦理思想的两个基本出发点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 ,《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 ,其中《风操》篇 ,对避讳、取名、称谓、交际、丧事等礼俗文化的具体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和辨正。在礼与情之间 ,作者颜之推采取了调和、变通的态度 ,表达了情礼兼顾、以礼为归宿的思想宗旨。《颜氏家训》以情礼调和的方式在世俗社会的日常礼俗中保存了儒家礼教的基本精神 ,使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通过具体的礼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鄢建江 《伦理学研究》2006,(4):43-46,58
朱熹对《大学》研究有很大贡献,《大学章句》道德教育理论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目的、道德教育过程、道德教育规范、道德教育方法等逻辑要素方面有丰富的内容,《大学章句》展示的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模式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6.
颜炳罡  吴奇萍 《孔子研究》2023,(2):89-95+158-159
从《颜氏家训》作者的家族文化底色、思想来源、作品主题、核心价值来看,《颜氏家训》的思想归属是儒家,而不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杂家。第一,从《颜氏家训》的“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学术追求与使命担当来看是儒家而非杂家;第二,从《颜氏家训》的“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宗旨来说,是儒家的齐家之道,不是佛家的出家之法;第三,从《颜氏家训》坚守仁义诚孝的核心价值来看,《颜氏家训》是儒家而非杂家。虽然《颜氏家训》有“曼衍旁涉”之处,只能说其博大,但这不能作为判断其思想归属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此书通过血脉传承和扬名显亲两个基点,把传统的家族意识转化为保持家族存续与繁荣的具体规范,为世俗社会确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颜氏家训》的齐家之道,无论是对治家原则的把握,还是对家庭人伦关系的关注,其思想宗旨皆在于通过确保家庭的和谐与秩序达到家道的长远;而有关修身立名、传业扬名的训诫,则集中体现了家族意识中更为积极的价值取向。这种思想宗旨和价值取向在后世的家训及蒙学读物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其基本精神在世俗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理解儒家世俗伦理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齐颜之推撰著《颜氏家训》一书,其中《治家》篇倡导治家亦须戒巫,很有意义。《治家》直言: “五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  相似文献   

9.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管子》一书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书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道德教育思想,诸如道德教育的人性论基础、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规范体系、道德教育方法等内容,全方位凸显出《管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为当今社会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何处是其源头?宋代陈振孙认为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他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①《颜氏家训》确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系统、内容丰富的家训著作,但它主要适用于仕宦之家教导子弟传继家业的需要,不能代表中国传统家训的全部。从家训史考察,中国远古“五帝”禅让与家学世传就孕育了传统家训的萌芽,而周初的王室家训,包括太任与武王妃的胎教,文王教武王,武王、周公、召公教成王,成王教子弟等,则真正有了开创的意义,而以周公为杰出代表。因为他不仅对前辈的“遗训”②作出了归纳总结,而且从天…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一向是家族主义的重镇。书香门第对于弟或儿女所作的保家训诫,口授书载,不胜其读。他们条其法戒,整齐门内,以贻子孙。司马光的《家范》、颜之推的《家训》、班昭的《女诫》等,都是建建阶级教育其子女及家庭成员的训条。古代在家风内容上,规范甚多,有立清风者,也有立仁风者,还有立直风、立贞风者,等等。目的在于使他们的家族统治地位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袁氏世范》的伦理教化思想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的《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氏世范》包含有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 ,在许多方面都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和训俗的内容、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研究《袁氏世范》,对我们今天的道德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弘治至崇祯年间,曲阜孔氏《阙里志》和颜氏《陋巷志》共经历过四次编修,邹县孟氏《三迁志》也三次修纂。孔、颜、孟三氏家族志的每一次编纂,都呈现出特殊且鲜明的"群聚现象",具体表现为编纂时间前后相因,体例内容相互借鉴,编修人员交集并处,修纂意旨彼此关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孔、颜、孟三者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内在联动性和外在整体性。同时,明代尊崇儒学,志书修纂盛行和三氏林庙修建,也是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曾编著《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简易哲学纲要》等书,翻译了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在伦理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生平重视道德教育,砥砺德行,品德高尚,鲜有瑕疵。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伦理思想以道德教育的思想最为突出,其中主要是关于道德教育宗旨、内容和方法的思想。首先我们来看看他所抱定的道德教育宗旨。在清朝末年满清政治经济衰微、国势日戚之际,他就清醒地看到,“革命即治病之良药也”。他总结康梁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之一就是,“不先培养革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道德教育的泛政治化倾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以来,在我们的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中,严重地存在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的现象,使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例如《德育原理》就指出:“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德育”侧重点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而不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德育”是“育政”而不是“育德”。  相似文献   

16.
在《程氏易传》中到处充斥着君、臣这类字眼,可见程颐在解释《周易》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而在众多的政治思想中程颐又特别强调有关"君臣共治"的思想,他常常将爻与爻之间的相应关系解释为政治世界中的君臣关系。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曾指出"君臣共治天下"是北宋新兴政治文化的重要特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程氏易传》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反映。因此,对于《程氏易传》中"君臣共治"思想的阐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程颐对于《周易》的解释,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颐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晓明 《管子学刊》2016,(3):125-128
近三十年来,《管子》法治思想研究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管子》法治思想内容阐释;二是《管子》法治思想特点研究;三是《管子》法治思想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价值挖掘。不同角度与层面的探究,充实和完善了《管子》法治思想研究体系,并为当今法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阙里考略     
概有四 :一是为了居住在文化中心地带 ,便于教育儿子成才 ;二是也可能为了避开复杂的家庭矛盾 ;三是为了投奔父兄 ,———林春溥《开卷偶得》说 :“颜路、颜由、颜辛、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皆鲁人。”颜之推曰 :“仲尼母族”。可知颜氏乃鲁都望族 ,颜征在可能是利用她父兄的关系迁来阙里的 ;四是为了寻找更容易维持生计的地方 ,而都城城北正是市贾贸易之地 ,住在这样一个地方 ,母子经常找点杂事杂活做 ,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孔子说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然而 ,即使在贫贱之中 ,颜征在犹不忘教导孔子 ,“常陈…  相似文献   

19.
从成书的缘起、时代背景及作者上看,《晏子春秋》的整个思想只能属于治国思想,而非其它内容。《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以"先王"为取法对象,以"和"为其治国思想的方法论,以"善政"为政治目标。其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大致分忠君爱国、尚贤远馋、重礼权宜、节俭廉让、轻天重民、礼交诸侯、以民为本七个方面,其中,"以民为本"是《晏子春秋》思想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思想体系中连接其他六个方面内容的脉络。从《晏子春秋》思想体系的系统性看,《晏子春秋》在齐学系统乃至于先秦诸家学说系统中,是自成体系的独立学说。  相似文献   

20.
《道德与道德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编辑的《道德与道德教育》一书,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冯定、李奇、周原冰、张岱年、周辅成等人近年所写的伦理学论文十八篇。内容包括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科学的关系;人生观和道德修养;道德教育过程和方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伦理学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