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世纪教会在教会音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格列高利圣咏在礼仪崇拜中的应用和"复调音乐"(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但这时期的教会基于"特殊恩典"及旧约"献祭"的精神,认为只有教会才有谱写音乐的权利,只有神职人员和唱诗班才有教会音乐侍奉的权利,而会众只有"聆听"的权利。作为日内瓦宗教改革的奠基人和组织者,加尔文于16世纪将教会音乐的权利从中世纪教会的限制下释放出来,开始"俯就"会众,倡导"会众唱诗"。同时,正如他没有将他的作品(《基督教要义》)称为"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而是称为"敬虔要义"(Summa Pietatis)一样,他基于"神的话语",创设与"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保持协调的"敬虔音乐"。本文藉着加尔文所开启的改革宗圣乐神学传统,首先阐述加尔文如何在基督教圣诗史上为教会树立了以"音乐"进行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的典范,同时介绍加尔文音乐的"大众性"、"简洁性"和"朴实性"如何在音乐主观领域无形的推动现代音乐的发展,扩展了上帝赐予人类的"普遍恩典"的音乐领域。  相似文献   

2.
陈伟 《中国宗教》2013,(8):48-49
基督教是一个崇尚音乐的宗教,今日西方音乐就起源于基督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来,传教士将圣经与圣诗翻译成中文,同时把西方的管弦音乐带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先河,但有些所编译的圣诗与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相冲突,不适合中国人唱。因而,也有些中国基督教徒自己创作、编曲、编辑圣诗,在中国基督教音乐方面作了许多的创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正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唱赞美诗是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内容。赞美诗包括歌词和音乐。早在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基督教赞美诗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最初是以歌词的中国化为开端。1908年出版的《青年诗歌》是最早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的歌集。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歌集,其中1931年出版的主要由赵紫宸翻译的《团契圣诗》,被称为  相似文献   

4.
李建国 《天风》1995,(1):19-19
甘肃省平凉基督教会圣诗班是继兰州圣诗班以来又一新的诗班。1983年圣诞节平凉教会复堂,1988年教会组建了圣诗班,从此教会有了一些复兴的景象。 从1988年到1993年8月这五年多时期中,诗班因为人员音乐素质低,献唱人员有时不保证,献唱时以唱主旋律为主。多年来。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教会就有许多老前辈谱写过圣诗,编辑过赞美诗集。本文主要介绍中国音乐教育家杨荫浏教授在编辑近现代赞美诗集及基督教音乐中国化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近些年来的中国教会,信徒结构发生了许多变化。信徒对于教会诗歌的需求不断扩大,需要更多有神学内涵、适合当代人吟唱的诗歌;因此,不断有新的赞美诗歌涌现,很多带有流行元素的赞美诗歌被引入教会。而传统圣诗因其曲调和诗词的难度反而被许多教会所忽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诗歌?本文尝试就中国圣诗的来源、传承与开拓作简要分析,试图探索以圣诗为代表的传统诗歌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的爱国赞美诗杨周怀●基督教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在世界上,基督教信徒唱的歌最多,音乐发展最快。基督徒们的歌唱中,除去歌颂上帝的公义、救恩、和平、慈爱之外,他们还经常唱一些热爱自己祖国和民族的颂歌。基督教《圣经》中诗篇第137篇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赞美诗...  相似文献   

9.
商蕤 《中国宗教》2022,(8):88-89
<正>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始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产生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不同阶段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的突出特点。中华传统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为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又经过曲式和演奏方面的不断地中国化的创新尝试,基督教赞美诗音乐逐渐体现出了更多的中国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0.
罗黎光 《天风》2022,(6):11-12
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前辈们是怎样说的.在《赞美诗(新编)》的序言部分,"圣诗中国化"一栏说:"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教会中有些前辈如赵紫宸……就在教会圣诗、圣乐中国化方面做过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近年以来,中国信徒创作圣诗词曲的越来越多了.从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为止,我们收到各地信徒的来稿已达423批,共计2256首."《赞美诗(新编)补充本》的序言中也说道:"共收到稿件2301件……共有赞美诗200首,其中61首是中国同工、同道的创作."所以,圣诗中国化的关键是要有中国信徒创作的圣诗.中国圣诗的曲调、走向、节奏等,要有中国民族音乐或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中国教会关注的课题。"圣诗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部分。从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以来,尤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教会老前辈们在圣诗本土化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圣诗作品。本文主要以陈泽民圣诗作品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在圣诗中国化上所做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基督教历史中,有一些古老的、稀缺的、珍贵的圣乐遗产。这些古圣诗不仅具有崇拜礼仪的歌唱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献的研究价值。由于历史语言原因,这些圣诗歌词艰深难懂。为了保持文字和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尊重不同信仰传统的宝贵内容,体现基督的丰富,教会的合一,因此文字虽较古雅,但因其历史意义,仍保持原文刊出。~([1])使徒保罗教导哥林多教会的基督徒要用悟性歌唱,~([2])意思就是要理解歌词的内容,要明白所唱的信仰。本文列举四首著名的古文体风格的中国基督教赞美诗,从历史背景和歌词意义角度进行剖析,期望有益于读者领悟这些诗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所掌握的数种教会书目索引为据,将清代赞美诗的编译分为两个阶段加以论述。早期的赞美诗以方言本居多,主要依靠传教士个人完成,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清末赞美诗编译种类繁多,众多差会加入了编译队伍,水平有很大提高,官话本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出现了针对特定对象的赞美诗集。清代赞美诗呈现出四大特点:地域分布渐次扩展,出版形式多样化,由“译”到“著”的过渡,初步呈现出中国基督教圣诗的自我表述。  相似文献   

14.
唱赞美诗可比作灵命的补品,它和祷告、读经、遵行四者互相搭配,成为我们重生以后,灵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是我们与神交往所必须的。唱一首诗,既有神的话——吃粮,又是祷告——呼吸。神所默示的话语——诗篇,既是赞美也是祷告。神何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初,我应邀参加了二十一世纪普世运动续行委员会会议.来自全世界基督教各个不同传统的教会代表就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普世运动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也令我对新世纪的普世运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也是圣灵的殿.她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并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参弗2:20-22).基督的身体只有一个,圣灵的殿也只有一个,所以教会应当是一个合一的教会,这种合一根植并建立在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奥妙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8)
<正>教会的每一次礼拜,"阿们"(Amen)一词都会被多次念及。不少圣诗的末了也会辅以"阿们",并运用音乐的补充终止作强调来结束全曲。崇拜仪式临近结束时,全场往往会一同高唱《阿们颂》。慕道之初,我们会被教导"阿们"是"实实在在"、"诚心所愿"的意思。在我们频繁地或念或唱"阿们"时,我们是否对这个词感到麻木了呢?  相似文献   

17.
主内团契     
《天风》2012,(7):60-60
开封市基督教圣乐团参访济源教会 河南省开封市基督教两会圣乐团一行46人,在郑春时牧师的带队下,于2012年6月1日,参访了河南省济源市教会。济源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韩小娥长老热情接待了圣乐团并进行了座谈。之后,开封基督教圣乐团献上一场以“爱的团聚”为主题的“音乐会”,济源教会的弟兄姊妹也献唱圣诗回应并欢迎圣乐团。  相似文献   

18.
正基督教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作品出于基督徒之手,以基督信仰为主题。基督徒不但在平安顺利时,也在逆境和苦难时,通过音乐表达对上帝的信仰。著名的改教家马丁·路德在德国首创"教会被按立的牧师必须受过音乐训练"。在教会中,音乐也是传道人极好的助力。什么是圣诗?首先,圣诗是"圣",是神圣的,不可低俗、俗气。因为圣歌是向神献上的神圣之祭。而且,每一首圣诗都包含神学和哲学,也都在传递  相似文献   

19.
石衡潭 《天风》2018,(3):30-31
赞美诗是基督教文艺中传播最广也最为信徒所喜爱的体裁,是基督徒对神的感谢与赞美,是对神及其话语的认识与理解、回应与接受。西方的赞美诗有上千年的传统,涌现了不少信仰诚笃、旋律优美的作品。赞美诗的中国化也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谭静芝 《天风》2013,2(2):42-43
《诗篇》在教会崇拜中的重要性 《诗篇》在耶稣口中非常重要,不但经常被引用,而且耶稣也唱颂。他期望门徒们因着他的复活,明白他被父派来的侍奉,能紧紧抓住耶稣属天的身份,发现耶稣的教训、基督的事件都有旧约——就是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与《诗篇》的依据。因此人能借信靠耶稣,明白先前一切指向他的预言,并在耶稣里找到应许的成就,更热切地盼望神指向将来一切应许的应验。单是《诗篇》,在新约就被引用超过一百次,可见它是如何深入新约众作者的心,也能帮助福音的听众明白宏阔的神观并因认识耶稣基督,发现在《诗篇》中一切用作指向与预表耶稣的谜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