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命的活水     
王德飞 《天风》2010,(2):40-41
我受洗时间不长,在基督里算是一个新兵。我成为基督徒后,一些同事、朋友都很惊讶,觉得不可理解。不过也难怪,因为连我自己有时也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我吗?我怎么会信耶稣呢?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多么顽梗不化的人,以为信耶稣就是迷信,而迷信就是无知。  相似文献   

2.
人们遵循逻辑规则,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养成以较为充分的或完全的前提村料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的习惯,也就培养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关于逻辑思维,人们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楚的,人们也拢到了训练这种思维能力的有效的规则和方法。同样,要培养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培养出一种思维活动的习惯。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必须遵循一条根本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较少的或很不充分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养成一种思维活动的良好习惯,那么就能培养出较强的直党思维能力。这种思维的习惯就是由较少…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成功的商界人士:“会做生意!”──这句话的内涵很深。何以叫“会做生意”?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能力。商界中人也可能认做这是一种天赋,因为无数的大富翁、大财阀或而今的大老板、大款几无例外的是非科班出身,同时也绝少世家子弟,便可以证明这一点!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便很难承认,“天赋能力”说,因为,果如此世界的财富便早已在暗中派定给少数人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依靠的是“商业思维”这一法定创造了奇迹,而不是“天赋”和控上门来的“运气”!所谓商业思维,首先…  相似文献   

4.
贡华南 《学海》2002,(2):42-47
近代以来 ,重建中国哲学的努力始终关涉着哲学方法论的探讨。牟宗三的智的直觉理论无疑是这种努力的自觉表现。同大多数的哲学家一样 ,牟宗三对此问题的追问一直以西方哲学为其参照者与对话者。具体说来 ,智的直觉概念的提出乃是基于康德的这样一个问题 :即理性存在者只具有直观现象界的能力 ,而没有直观本体界的能力。因此 ,我们对本体界一无所知。牟宗三则认为 ,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不仅具有智的直觉 ,而且形上问题就是以智的直觉为基础而建立的 ;否定智的直觉 ,“不但全部中国哲学不可能 ,即康德本人所讲的全部道德哲学亦全成空话”① 。关…  相似文献   

5.
无知,常是人们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缺乏教育和文化、道德修养,以及没有知识、愚昧落后状态的一种卑视。因而,它常被人当作“毫无价值的东西”,予以讨伐。可是,哲学认识论并不拒斥无知。无知在哲学认识论领域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苏格拉底曾以“自知其无知”自夸,①并要人们以自知其无知要求自己。在他看来,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探求知的前提。爱尔维修说,“人生而无知,并非生而愚蠢。”“无知是真知识与伪知识之间的中点。无知的人的位置在伪学者之上,在有才智的人之下。”②他还认为,人犯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无知抱恰如其分的怀疑态度,因此人们极容易认为自己在一个对象上看到的东西就是能够看到的一切。”③康德认为,“无知的意识……不应当成为我们探索的结论,而应当成为对它们进行探求的最强烈动机。”④波普尔说,他之所以要论述“无知的来源”,目的在于“左右注意力,借助于这个题目的措辞让人注意……关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意义上,"启蒙反思"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而之所以如此,又是与人们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紧密相联的. 就中文字面意思而言,"启蒙"就是"去除蒙昧",即脱离懵憧无知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论直觉     
直觉是一种高于知觉、低于思维的相对独立的心理能力。感觉——知觉——直觉——思维,就是人类心理能力的顺序。几乎每个人的直觉都处在两种状态:常态和异常态。常态的直觉,人们往往觉察不到它的存在,而它时刻在运行着。异常态的  相似文献   

8.
接触过西方经典文学的人,都会从其高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美妙的意境中,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力量存在着,或隐或现。而这种起支配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影响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只要有人类聚集的地方就存在的《圣经》。当我们打开西方文学史册时,在欣赏其文学珍藏中我们发现,《圣经》的题材、故事和典故,在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正义论》中 ,罗尔斯把功能上与政治义务 (politicalobligation)相当的道德要求建基于“正义的自然责任” (naturaldutyofjustice) ,尤其是“支持与推进正义制度”的自然责任。① 他对这一观点的论证是粗略的 ,并且是不令人满意的 ,我将揭示这一点。尽管在表面上具有直觉上的明显性 ,但自然的政治责任并不能支持政府最重要的方面。对罗尔斯的这种批评对他下述整个观点提出了质疑 ,即我们之所以具有作为道德要求的政治义务 ,仅仅因为我们是人 ,而不是因为我们与特定政府的关系。在《正义论》中 ,…  相似文献   

10.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自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逻辑和直觉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侧重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性和统一性。第一,直觉的爆发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的运演。直觉是一种自由创造的思维,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广博的知识积累.潜心专注的刻苦钻研,其中内涵了大量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准备。逻辑的力量对直觉的影响表现为下面两种情况。一是直觉的判断方面。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时.直觉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识读到一个新信号或新图象时.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11.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支配自然”。我们既感到人的伟大又感到他的渺小和灾难。一个人有时觉得自己是处于世界的中心的地位,有时觉得与庞大世界对比之下却渺小得微不足道。人有时似乎是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的力量,但有时却成为它的玩物。可以想想自然是在怎样奴役我们的。死,通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如房倒屋塌、雷电袭击等等总在等待着我们。即便把死撂到一边不提,一个人也要常患病。并且从另外一方面去看,人总要受感情的折磨:愤怒、悲哀和厌烦。所以,人是自然的玩物,他的虚有其表的力量使他走入了歧途。事实上,这种力量并不是属于他的;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种力量但又丧  相似文献   

12.
芜沐 《天风》2020,(1):32-33
圣经《雅歌》说:"要给我们擒拿狐狸,就是毁坏葡萄园的小狐狸,因为我们的葡萄正在开花。"(歌2:15)这句话在教会生活中一直被解读为要防范对教会的纯正信仰、弟兄姊妹的合而为一构成破坏性的力量。小狐狸的特点就是狡猾、诡诈;而许多破坏教会的力量也是如此,往往外在装出属灵、爱主和敬虔的样子,实际是为着自己的私利,釆取狡猾和诡诈的手段暗中进行活动,在正常的信仰生活中掺杂不应该掺杂的内容而导致上帝的教会受损。  相似文献   

13.
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基本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哲学史上,主张天赋观念说(inéisme,或译为天赋论)的思想体系大致有五种类型:第一,“回忆型”,把认识看成是对天赋观念(理念)的回忆;第二,“逻辑型”,主张认识是天赋观念的逻辑展开;第三,“能力型”,认为天赋观念是人天生具有的认识能力或禀赋或倾向;第四,“工具型”,认为理性思维是物质实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天赋的认识工具;第五,“形式型”或“范畴型”,即提出认识是把感官材料或感性知识纳入天赋的形式或范畴中。 根据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和一部分有关哲学的书信,我们认为他的天赋观念说的涵义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证与直觉证悟是现代中国哲学中共存的两大思潮。与胡适等人科学主义的路数不同,梁漱溟、熊十力、贺鳞极力倡导直觉主义。梁漱演的直觉论是超越理性的,熊十力的直觉论则表现出对超越理性的直觉进行超越的意向,而最终实现这种超越的是贺徽的直觉论。他们共同代表了这样一种意识流向:矫正科学理性主义的流弊,回归中国传统的精神家园。梁漱滨的直觉论是以他的生命宇宙观为基础的。在他看来,生命、生活或意欲是宇宙万物的实体,而生命的核心在于人心,“生命是活的,宇宙最活的就是人心,果能认识人心,就可体认出宇宙的生命来了。”…  相似文献   

15.
四 摆脱这种僵局的出路是什么呢?要找到这条出路,我们必须首先要问一下,是什么使我们陷入这种僵局的。简单的回答就是,我们所有困难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倾向于对我们语言的所有句子假定一种实在论的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假设:适用于由它们所构成的陈述的真之概念,是这样一种概念,每一个这样的陈述都是确定地真或假的,而与我们的知识或认识方法无关。对于可判定的陈述,假定二值原则没有什么危害,或者根本就没有危害,因为根据假设,我们可以任意确定那些陈述的真值。正是当二值原则应用于不可判定的陈述上时,我们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境地,即无法把认识到一个陈述什么时候已被确立为真或为假的能力,等同于有关它的真之条件的认识,因为它有可能为真,但这时我们却无法认识到它为真,或者它可能为假,而这时我们却无法认识到它为假。当我们处在这种状况时,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时我们才能对认定一个说话者知道这个陈述的真之条件进行解释,这种条件就是,可以把这个陈述的真之条件描述为明确的知识,也就是说,可以以增进知识的方式阐述那种真之条件,并且可以描述说,对这个陈述的理解就在于陈述它的能力。若非如此,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解释说话者关于这个陈述的真之条件的隐含的知识体现在哪里,因为很显然,仅仅根据  相似文献   

16.
"自然"是道家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自"不是"他",也不是"我","自然"不是"他然",也不是"我然"。"然"不是"是",也不是"为","自然"不是"自是",也不是"自为"。"自然"之"自",所突出的是与生俱有的、天然如此的、甚至不可改变的性质,所强调的是随性而发、率性而行、不执意、不强迫的性质。"自然"之"然",强调的是"非为",突出的是"非执"的性质。"自然"有两层排斥性意涵:一是排斥"他然",即排斥外在力量的强迫;二是排斥"我然""自是",即排斥内在力量、自我意愿的驱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基本立场 ,从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区别中 ,去理解社会、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活动规律 ,不仅把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知识缺乏、理解的不完全 ,作为人的社会认识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进行了论证 ,并且将“相信我们是无知的”视为社会认识的基本原则 ,由此挑明了“知识合法性”的根据 ,肯定了在社会认识中“无知”的两重性及其实践地超越“无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争取自由、民主和解放进行斗争.今天,我们在谈论教会内部团结的时候,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都清楚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只有团结合一才能见证教会确实是爱的团契、确实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推进事工发展,兴旺福音.  相似文献   

19.
陈顺鹏 《天风》2010,(9):14-15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争取自由、民主和解放进行斗争。今天,我们在谈论教会内部团结的时候,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都清楚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只有团结合一才能见证教会确实是爱的团契、确实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凝聚力量推进事工发展,兴旺福音。  相似文献   

20.
直觉思维与推理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觉思维与推理思维是思维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人通过知觉直接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相关系。比如,熟练工人听到机器运转声音的变化,马上知道机器出了什么毛病;有经验的医生看了病人的气色,立即作出准确的诊断等等,就是靠的直觉思维。推理思维则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已知条件进行必要的推论,才能得出结论、获得对事物的性质、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比如,代数的演算、几何的证明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就需要依靠推理思维。直觉和推理这两种思维方式无疑地都是我们认识客观真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思维心理学中我们却往往篇重于推理思维的研究,而于有意无意问忽视了以直觉思维垢探讨,因此在我们的心理学教材中至今还没有直觉思维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