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爱迪生年轻时是个电工,曾供职于美国新西纳车站。他有个伙伴,名叫亨利。他们都很喜欢摆弄机器,搞些小发明,因此两人很要好。一天晚上,亨利告诉爱迪生,他做了一架自动接收机,效果不太理想,请爱迪生去看一看,并帮助改进一下。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爱迪生,我们的物质生活,便会万古如长夜吧。最近我看了一本《解剖发明家——爱迪生传》,对爱迪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出生于1847年的爱迪生,从小就很爱问"为什么?"然而,可能因为他的脑袋构造和别人不太一样,自小被视为低能儿,一生只上过3个月小学,还好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师,耐心地教导他,才使他变成"发明大王"。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二十来岁时,受一位名叫詹姆斯的医生之邀,到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牧羊场做客。欧·亨利很喜欢西部牧场的生活,就在那儿住了下来。一天午后,欧·亨利坐在农场的秋千上晒太阳时,霍尔愁眉苦脸地走了过来。霍尔是农场里的一名小厨师,平日里勤快而且很有礼貌,欧·亨利对他印象很好,便问他为什么不开心。霍尔说,詹姆斯很不看好他的厨艺,对主厨做的食物赞不绝口,而对自己做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整天只会坐在公园里唉声叹气。有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兴高采烈地找到他:"亨利,我看到一份杂志,上面有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的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而他儿子的特征几乎和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在他拿起那份杂志琢磨半天之后,他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之后,他对自己的看法竟完全改变了,以前,他自卑自己个子矮小,而现在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个子矮小有什么关系!当年我爷爷就是凭这…  相似文献   

5.
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从小他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研究精神,是一个“每事问”,什么事都要追根究底。上学时,老师因为无法解答他的“离奇古怪”的问题,便断定是一个无可救药的顽童,当爱迪生的母亲听到老师批评她儿子为“低能儿”时,心中万分难过,于是决定让儿子退学;因为作为母亲她深知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天才儿童”。她决定由自己来教育儿子,这为爱迪生成为世界上第一等的智者打下了坚实基础。爱迪生9岁生日时,母亲买了一本《自然科学大观》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好多年以后,爱迪生提到这本书时还…  相似文献   

6.
善于把握机遇的爱迪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迪生不仅是电灯、留声机、电影、蓄电池等两千多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人,而且在采矿、化工、交通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爱迪生并不是天才,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勤奋、好学、求进的精神.除此之外,还由于他善于把握机遇.机遇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爱迪生是怎样把握好“命运的钥匙”——机遇的呢?爱迪生小时候发育迟缓,影响了他的智商,他4岁才会说话,8岁半才开始念书,不久,由于他的迟钝和反应力差,被学校责令退学.但爱迪生是幸运的,他并没有荒废学业,他的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给了他很好的教育.他有喜欢实践、钻研、爱动手的习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蜡烛     
亨利是个商人,人过中年,事业上却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因此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抱怨别人欺骗了他。终于有一天,他对妻子说:“这个城市令我失望,我想离开这里,换个地方。”无论朋友们如何相劝,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亨利和妻子来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搬进了新居。  相似文献   

8.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由于灯泡不是规范的圆形,而是梨形,因此计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标尺测量,一会儿计算,又运用一些复杂的数学公  相似文献   

9.
一天,一位来访的客人向爱迪生抱怨说:“你家的大门是否修理一下?免得开门这么费劲?”爱迪生笑着说:“不要紧,这对你来说并不算困难,而你却做了一件好事呢!”“我已经做了件好事?”客人很纳闷.  相似文献   

10.
哲农今天已经看不见多芬当年居住的中心城堡了,留下来的只是半毁的高大厚实的城墙,和依然耸立的高大石头烟囱。查利太子当年就住在那里,生活得并不愉快。他的四个哥哥都已去世,姐姐嫁给了英王亨利五世,他的妻子是个靠不住的女人。他周围的皇亲贵族对于这场战争,总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是都承认英军实力强大。战争也实在拖延得太久了,应该讲和了。多芬很纳闷,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也缺乏作战的勇气。他谁也不信任,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作家詹姆斯·亨利在三十多岁时,突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还参与了当年州议员的竞选。当时,亨利已经小有名气,出版了好几部小说。而巧合的是,亨利的竞争者米勒也是当地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州议员竞选演说当天,米勒首先出场。走向讲台时,米勒手里拿着一本书,还不时地刻意朝众人挥舞,原来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亨利的小说。就在大家猜测米勒带着一本亨利的小说有什么用意时,米勒走到讲台边,自语道:"这张桌子似乎有点高。"  相似文献   

12.
生命言说问题是米歇尔·亨利生命现象学的关键主题。他试图在其文本中揭示生命言说的方式,以便为我们提供一种生命言说的模式。他认为,作为自我感触的生命言说完全不同于关于某物的言。我们也不能以一种对象化的方式去言说生命。那么,它究竟如何得到言说?这构成了亨利生命现象学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他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尝试言说生命,尝试展现生命的言说。但事实上,亨利的这些尝试都存在问题,甚至在他不同的文本中存在着一定的张。因此,有必要探讨他的尝试,阐明他作品间的张力,进而解释造成生命言说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他者是如何被给予我的,我和他者的关系如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鲜明地区分出两种现象学。胡塞尔立足于意向性现象学,利用显现和随显的理论把他者构造出来;而亨利则从生命现象学恻隐-与共的角度,把我和他者的关系归结为先验生命的共同感发。虽然他们都从现象学角度研究他者的被给予性模式,但得到的却是根本不同的结论:胡塞尔把空间事物的意向性被给予模式应用到生命的被给予模式;而亨利另辟蹊径,把自我-感发看作生命独有的显现自身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美国有两位发明家与灯泡结缘,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举世公认的灯泡发明者;另一位是默默无闻的阿多尔菲·柴莱特,近百年来他与灯泡的故事鲜被提及。  相似文献   

15.
1922年M.亨利生于越南海防市。他是在巴黎完成其学业的,现在是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雷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以论述《表现的本质》为其主要论点的哲学著作,除了他关于人体的著述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重要研究。亨利还是一位小说家,至今已发表了三部小说:《青年军官》(1954年),这部小说以诗歌的语言叙述了对邪恶的无休止的战斗;《紧闭双眼的爱情》(1976年获勒诺多奖金)这部小说对生命的自我摧毁的过程进行了令人瞩目的分析,对文明的命运及艺术作品的性质进行沉思;《国王的儿子》(1981年),该小说通过虚构的疯狂,对一种神秘的经验作了描述,作者并从这部小说中提炼出一出戏剧:《真理是一声呐喊》。 M.亨利的哲学属于生命哲学。这一哲学深受  相似文献   

16.
1910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之后,电影很快风靡全世界。1914年,美国人布拉斯基先后两次到港投资摄制影片,在香港引起了轰动。当时,一个叫梁少坡的年轻人,敏锐地意识到了电影蕴涵着的巨大商机。他觉得电影必将取代戏剧成为新的大众娱乐方式。梁少坡积极参与布拉斯基的电影制作,很快就掌握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常规流程。接下  相似文献   

17.
[附例一]装水测容梨形器容积难算装水倒进量杯看爱迪生在一次实验中,需要得知一只梨形玻璃泡的容积。助手阿普顿又用尺量,又列算式,很长时间没能求出来。爱迪生拿起这只玻璃泡,把它装满了水,然后对阿普顿说:“把这里面的水倒进量杯,看看刻度,那就是咱们需要的数据。”[附例二]依像拼图回图粉乱堆拼凑易如反掌对人头一个雨天,有个牧师在家休息。他烦小儿子约翰吵闹不休,想清闲一阵儿,在烦躁中就把一页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另一间屋的地上,让小儿子拼拢。牧师以为这活儿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不料,几分钟后,小家伙敲门进…  相似文献   

18.
亨利·勒费弗尔(Lefebvre,Henri,1901——)是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中心人物之一,也是写作最多的人物之一。他1901年生于赫格特茅(加斯科涅),在纳瓦勒度过了青年时代。为了当一名大学教师,他曾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的  相似文献   

19.
误传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20.
推理破奇案     
1940年11月16日,在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的一个窗沿上发现了一颗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