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方面。我们观察问题,处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认真地去解决矛盾。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又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一分为二,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一个根本方法。近几年来,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活学活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过程中,把一分为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用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到做政治思想工作、练兵、打仗、搞技术、开机器、种庄稼、做生意、教学、治病、打球中,改造自己,做好革命工作。一分为二的思想已逐步为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所掌握,成为他们手中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本刊1979年第9期发表刘长林同志《论外因的重要作用》一文并组织了讨论之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对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表了意见。一些来稿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还是在于事物外部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因也可以规定运动的内容、性质和方向,它和内因同样可作为变化的根据,而且外因有时可以转化为内因。我们认为:从因果关系的基本概念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不能得出这样  相似文献   

4.
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大学毛主席著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已经结出了伟大丰硕的果实;许多人自觉地用对立统一规律去解决各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和工作革命化。毛泽东思想掌握了广大群众,变成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矛盾必须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变困难为顺利、变被动为主动、变歉收为丰收、变落后为先进、变坏事为好事、变失败为成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事物的内容决定事物的形式。事物的形式必须适合事物矛盾运动的内容。如果旧的形式不适应新内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以改变。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不为旧的形式所束缚,勇于打破旧框框,修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大胆革新,建立新秩序,创立新的规章制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进行科学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要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我们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就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会被任何现象所迷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志,懂得要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他在党的教育下,认清了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 对敌人不抱任何幻想,坚决革命到底。大庆人在油田的开发工作中,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把初步认识到的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科学分析,揭开了油层的秘密。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按毛主席的指示去看问题,才不会在复杂的情况下迷失方向,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取得工作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在人和物的关系中,人的因素第一。在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中,政治因素第一。毛泽东同志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又说: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以毛泽东思想挂帅,突出政治,促进思想革命化,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说得好:“人听毛主席的话,机器就听人的话”,“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最大的战斗力”。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在困难面前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这一切,生动地说明了人的因素第一、政治思想因素第一这个伟大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的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反面。这就是事物的新陈代谢,即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毛泽东同志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这就是说,新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用毛主席这一辩证法思想来武装自己,他们认为,“革命不会到头,生产不会到顶”,他们把“顶点”看作“起点”,永远不断地向前进。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决不能把进军途中的普通一站,当成前进的终点。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事物质变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一个事物在同一个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就有两种相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是代表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前进的、好的可能性;另一种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  相似文献   

11.
事物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具有量的规定性。事物的运动表现为两种状态:量变状态,即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质变状态,即统一物分解,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化的状态。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互相斗争,引起事物不断地发生由量到质和由质到量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要“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真正做到“胸中有‘数’”。我们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就要分析事物的矛盾,真正弄清和掌握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了运用质量互变这一辩证法规律。例如,在当前的工业生产高潮中,各厂矿企业的职工同志们普遍地注意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他们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不断努力地去提高产量。他们认为,好中求多才能真正多,好中求快才能真正快,好中求省才能真正省。无数生动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掌握“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真正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把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2.
今天,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八十五向年的时候,重温《矛盾论》,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对于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对于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只谈谈我学习《矛盾论》中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体会。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王明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把马列主义理论教条化、神秘化的荒谬行径,专门研究了共性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2期发表的《论度的进展过程》一文,对“度”这个概念及“度本身的发展变化”,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阐发,读后收益不浅。但是,也有不大明确和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地方。这就是文中给出的“佳”的概念。 文章说:“度在自己的进程中,随着事物的一步步发展,依次表现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与质相统一的定量,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矛盾就是事物”这一提法有其特定的涵义,不能曲解。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同黑格尔说的“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转引自列宁的《哲学笔记》第144页)一样,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的简要表述。说“矛盾就是事物”,并非就是说二者是沒有內在差别的绝对等同、僵死的同一。既然主词和宾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表明了二者有着内在的差别。同样,矛盾即是运动,即是过程,即是思想的说法,也绝不是把矛盾和运动、过程、思想简单地等同起来。事物不仅仅是“有形有体,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际上它和“存在”是同等  相似文献   

15.
本刊发表李勋的《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不应属于矛盾的普遍性》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其中大多数是和李勋同志商榷的。一些来稿认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矛盾的普遍性的两种含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是就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两方面而言的。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国哲学界随着对唯物辩证法研究的深入,重视了对事物矛盾的探讨。从发表的文章看,主要集中在事物运动的阶段性、事物内部包含的内容、矛盾双方的地位、矛盾的不同类型、矛盾的转化形式等问题。现将其中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矛盾双方的地位有不少文章探讨了矛盾双方的主次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矛盾论》中提出的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过对自己周围事物的感观和体验,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断进行综合,概括和总结,以至上升为观念,逐步形成对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世界观。迄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一切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矛盾和变化着,因而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在一定情况下又是  相似文献   

18.
本刊发表刘道良同志《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一文以后,收到不少读者的来稿,其中大多是和刘道良同志商榷的。一些作者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地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驳斥唯心论"中,试图论证我们的内部经验依赖于对外部事物存在的知觉才能发生。卡萨姆指出,即便康德的论证成立,也不能必然证明身体的存在,除非对外部事物的知觉要以身体感官为条件。本文从该问题意识出发,但不局限于解决卡萨姆指出的问题,而是从我们指称确认系统、视角性视觉经验、对外部对象的个体化三个方面,论证身体感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一般地论证对外部事物的知觉需要身体感官。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时期来,报刊上登载了许多工农兵和广大基层干部创作的有材料、有观点、有分析,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好作品。今年一月,我们接连从《人民日报》上读到徐寅生同志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时传祥同志的《让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就是这样的好文章。从这些文章看来,要对事物作透彻有力的分析,就根本上说,必须抓好两条:一条是要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善于用毛泽东思想,用辩证唯物论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一条是要熟悉客观实际,要深入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