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齐之化”和“无文刀”张光明齐国地处我国东方,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货币文化较早形成的重要地区。齐国先秦时期是铸行刀币的国家,它同我国北方地区的燕、赵、戎、中山诸国,共同形成了我国古代环渤海地区考古学文化中的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体系。齐...  相似文献   

2.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艺术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志怪和轶事小说,并由此奠定了我国文言小说的基础。所谓神仙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道术为题材的志怪小说,这类小说以描摹神山异境为能事,张扬神仙可学、道术可求思想,特多奇  相似文献   

3.
申永红 《美与时代》2013,(12):37-38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是附着在古代工艺产业上同步发展的,是从民间美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强盛时期,工艺、农业、手工业都比较繁荣,设计艺术在这个时期也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对当今的各种设计有着较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形成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对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培养人的品格而提出的音乐教育思想,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理论性依据.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乐教与礼教、乐教与诗教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其音乐思想对人的品格形成的重要性,对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文化分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陈岩波导师常存库一、古代医书目录发展过程及特点众所周知,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已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大量图书的积累和整理导致了西汉时...  相似文献   

7.
道教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道教绘画始于汉魏两晋时期,兴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文入画还是道教壁画,都带有浓厚的道教内容与道家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的道家绘画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明清时期形成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不但包括对大运河两岸的古清真寺、重要遗址的保护,同时也在于对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传统的传承。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最伟大奇迹之一。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之河。正如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概括说:"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伦理学说形成的时期,《管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提出了德法并行、“国之四维”和“道德定而民有轨”等诸多观点,其核心就是从巩固政权的角度来强调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今,我国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依旧十分严重。公务员的道德失范既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关。《管子》中关于道德教化的一些论述对当今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德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学林立,诸子百家争鸣。教育家们在教育实践中,相互否定,又相互吸收,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理论,奠定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德育思想的基础。 一、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先秦百家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 儒家主张德治、仁政、礼治,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中的首位。他们突出德育在维系以血缘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瓦当,其应用年代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并有一种自然含蓄,古朴稚拙,原始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瓦当艺术受其影响和推动,逐渐活跃并迅速发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功能,形成了地域性特征瓦当体系。齐、秦、燕三国瓦当艺术各具风格特点,地域特色鲜明。以树木纹为母题左右两边再置以各种动物形象等构成的瓦当画面,是齐国瓦当最鲜明特色;秦国瓦当的题材内容以写实的动物纹圆瓦当最具特色;饕餮纹流行于燕国瓦当的始与终。三国瓦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2.
“苏南”是由历史上的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因素、行政因素综合影响逐渐形成的相对特色和完整的地理区域和文化圈,因此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具有苏南地区特色的石桥装饰艺术风格。同时由于历史的演变,也形成了苏南古代石桥在不同时期的一些鲜明历史特征。通过对清代苏南地区古桥纹样构成的研究,将有助于苏南地区清代古桥准确的断代判定和修缮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祭祀传统,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古代就有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形成一系列包括郊社制度、宗庙制度在内的祭祀制度。《礼记》称:“?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基督教研究是国际汉学界以及东西交通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蒙元基督教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发现的蒙元时期基督教遗迹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新疆阿力麻里、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四子王旗。本文作者在内蒙古翁牛特旗新近发现的古代基督徒墓顶石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靠东部的古代基督徒遗迹。从发现地历史、墓顶石形制以及附近松州故址发现的另一方古代基督徒墓碑所载碑铭推断,作者认为墓主人应为元代全宁路弘吉剌部陪臣或下嫁弘吉剌部各位公主的媵臣。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在大力弘扬我国古代传统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革命道德传统.中国革命道德源生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取决于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从先秦到辛亥革命时期所积淀和流传下来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革命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崭新阶段,其产生和形成实现了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变革,它同古代传统道德既有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官僚制的基本价值特征及其制度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化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兴盛,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是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仕女画在内容、形式、审美情趣、笔墨技法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特点。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仕女画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辉煌时期,绘画题材逐渐以表现历史故事和客观生活为主。唐代仕女画以张萱和周的"绮罗人物"最具代表性,其中周的成就又最为突出。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最早期的仕女画可以追溯到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形象以墨线概括勾勒,内容以祭亡魂升天为主题。  相似文献   

19.
南阳是我国文化历史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古代玉雕的重要生产地和集聚地。南阳王雕历史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精湛。目前,是我国玉雕产品最大的贸易基地和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已成为南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河南省重要的特色经济,也是我国创汇出口玉器产品的基地。 从出土和遗留下来的大量玉件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南阳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和特色,南阳玉雕从其风格演变过程可主要分为原始社会、殷商时期至周代、春秋至奏汉时期、宋元时期、清代  相似文献   

20.
正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彩绘将伊斯兰装饰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装饰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雕梁画栋"这句通常用来形容古建筑华丽装饰的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发达。中国古建筑的彩绘以防腐、防晒、防潮的油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