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梁海梅 《心理科学》1998,21(4):332-335
本研究在迈尔(Maehr)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成就目标(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与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任务目标通过内部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外部动机对学业成就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成就动机是近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对成就目标的研究倍受国内外关注。文章以Dweck成就目标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探求其理论渊源、动机模式与分类研究的进展状况,为深入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标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标理论是近年来成就动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学者们基于对目标概念、目标功能的不同理解 ,提出了各种目标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动机系统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 ,剖析了不同学者对目标结构的性质、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成就目标相关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就目标作为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在成就目标分类的基础上,评析了成就目标与动机、认知、行为、情感间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5.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京川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4,27(1):168-170
成就目标理论整合了曾经分离的动机研究和认知研究,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领域中的代表性课题。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学习内在机制的理解。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这一领域应改进测量工具、进行重复验证、跨文化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员创造动机与创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科技人员创造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及其基本特征。 1 74名科技人员回答了成就目标、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创造动机和创造力问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员有较高的创造力和创造动机水平 ,在动机中内部动机水平最高。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上 ,内部动机对创造力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外部动机对创造力的负面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任务目标对创造力无影响 ,自我目标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成就动机的多重目标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成就目标的三分法,Harackiewicz等人提出多重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的成就目标将会带来最佳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观点与单纯强调掌握目标正性作用的传统目标理论相对立。根据多重目标对成就结果的作用模式,理论学家分别提出了四种模型:累加目标模型、交互目标模型、特定目标模型以及选择目标模型。最近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选择目标模型的观点,并为如何提升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定向、掌握目标、内部归因、自我监控学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外在动机,外部归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揭示,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2)学业自我效能与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因素,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它各种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就目标分类的情景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咏梅  郭春彦  方平 《心理科学》2001,24(1):22-25,53
成就目标理论是目前成就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情景实验法十自我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以初中三年级学生为被试,以指导语形式学习目标组、成绩一接近目标组和成绩一回避目标组。结果表明:①三个成就目标组在认知方面具有差异,②三个成就目标组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不同特点,③三个成就目标组在情感方面不存在差异。此结果基本证实三种分类的存在,这不仅为深入研究成就目标理论提供了依据,也促进了成就目标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而且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调控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学业投入问卷,对唐山市32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机制.相关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与其学业投入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其中掌握接近目标与学业投入呈高度正相关.(2)初二学生的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其中,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成绩接近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其学业投入之间不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对其学业投入产生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方媛  祝蓓里 《心理科学》2000,23(2):236-237
1 前言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保持和提高自我效能 ,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和能力的重要保证。八十年代以来 ,在社会认知研究模式的指导下 ,梅尔、尼克尔斯等理论家创建的成就目标理论 ,集中于对成就情境中决定人的认知和行为的成就目标的分析。国外已就成就目标理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并且得出一致的结论 :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 ,对于体育运动中个体的动机过程、认知、情感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而且在特定情境中究竟采取怎样的目标定向 ,不仅受到个人倾向性目标定向的影响 ,还受…  相似文献   

12.
姒刚彦  李庆珠  刘皓 《心理学报》2007,39(1):163-175
Harwood等人(2000)对已应用于体育运动领域的任务-自我目标定向理论及其相关的测量工具提出了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该模型将体育运动领域的成就目标分为三种,分别是纯任务目标;自我关联的自我目标;以及他人关联的自我目标。本研究的目的是对Harwood等人提出的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检验。全文由两个子研究组成。研究一是成就目标问卷的发展与检验,对问卷的发展与信度、效度的检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研究二中,研究者采用所发展的成就目标问卷与录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4位(2男,2女)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特质性目标以及赛前,赛中,赛后的状态性目标进行测评与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运动成就目标问卷的三维模型拟合较好,三因素结构较为清晰。重测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的三个维度均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教练员对4名运动员成就目标的评估结果与运动员的问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支持了运动成就目标问卷的内部效度。对4名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表明:(1)特质性目标对赛前状态性目标的预测主要与个人特点有关;(2)运动员在赛前与赛中状态性目标呈多元化趋势,既有只突出某一目标的单维现象,又有两种或三种目标同时占主导的多维现象;(3)运动员赛后状态性目标的变化倾向于受到比赛过程与结果的影响;(4)当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历重大挫折的时候,会有“亚目标”状态出现。本研究结果对Harwood等人的运动成就目标三维模型提供了支持。通过本研究,人们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特质性目标及赛前、赛中、赛后状态性目标的性质及其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学生成就目标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先回顾了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然后对目前成就目标研究中关于“掌握—表现目标二分系统”的修正以及两种成就目标作用的争论问题给予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对成就目标在今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标结构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概述了目标结构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并进一步论述了在教学中不同的目标结构,导致学生间不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动机,取得不同的学业成就。竞争目标结构激发的是能力中心的动机系统;个体化目标结构激发的是任务掌握的动机系统;合作目标结构激发的是道德中心的动机系统。由此,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合作目标结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宿淑华 《心理科学》2012,35(2):294-298
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动机和材料因素对学习判断的影响。采用标准R-J-R实验程序,运用有意义与无意义词对对120名被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1)成就目标、记忆自我效能、材料因素对JOL有显著影响,材料因素对JOL影响最大,记忆自我效能次之,成就目标最小;(2)成就目标与记忆自我效能存在交互作用对JOL有显著影响;(3)成就目标以记忆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JOL;(4)JOL准确性与回忆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动机的目标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对动机的目标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新近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各种目标理论的共同点和分歧,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作认为,目标理论将导致行为的情感因素、动机力量与认知过程有机结合,这体现了一种整合趋势;同时,目标理论强调目标对于人格功能、情绪以及健康的重要性,使得该领域的研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而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则是,探查动机倾向与个人目标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17.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王振宏  刘萍 《心理学报》2000,32(1):65-69
以119名高中学生为被试,测量研究了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内在动机、掌握目标、学习策略、智商分数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在动机、业绩目标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负相关。智商分数、学习策略、动机因素与学业成就存在着因果关系,智商分数(β=0.476)、学习策略(β=0.220)、自我效能(β=0.207)、掌握目标(β=0.185)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并直接影响学业成就。而内在动机(β=0.184)通过直接影响学习策略而间接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8.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9.
成就目标与任务投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的任务阶段成就目标对任务投入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配至掌握目标组或成绩目标组,考察两组被试在任务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任务投入水平,及相关动机变量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对任务投入的作用差异主要体现在任务结束之后,成绩目标组对尚未完成的实验任务的继续投入明显少于掌握目标组,并且成绩目标组在实验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愉悦感,对实验任务的内在兴趣也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动机行动和成就动机理论,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检验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以251套来自主管-下属配对的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可预测员工创造力产生,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证明目标导向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能够强化个体目标导向对创造力的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最后,论文讨论了研究发现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