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围绕唯物辩证法理论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激烈争论。凯德洛夫这篇文章就是这场争论的产物,也是他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文章中突出的一篇。苏共中央在1967年8月14日作出的有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决议中,把“探讨唯物辩证法”规定为苏联哲学界的主要任务。1975年9月19日《真理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苏联哲学家的崇高职责》,再次重申:“当前哲学面临的中心任务就是研究辩证法理论”。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1967年8月决议发表之后,即着手研究辩证法理论,为此组建了专门的写作组,其成员有米丁、奥伊则尔曼等人。1973年,凯德洛夫担任该所所长之后,又成立了以他为首并有他原来所在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人员参加的另一个写作组。米丁写作组的计划是写四卷(第1卷: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第2卷:自然界的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第3卷:科学认识的辩证法;第4卷:社会发展和社会认识的辩证法)。凯德洛夫写作组计划写一本,包括两个部分:①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总结,即辩证法的发展史;②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即有关辩证法的结构。在苏联,研究辩证法理论,形成了几个中心:莫斯科、列宁格勒、阿拉木图、基辅等。在如何理解、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理论方面,则有三种不同观点,或曰三派。凯德洛夫派强调辩证法就是逻辑和认识论,坚决反对把“本体论”作为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的出发点。凯德洛夫派被指责为“认识论主义”和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面。和凯德洛夫派观点针锋相对的是列宁格勒的一批哲学家(罗任、斯维捷尔斯基等)。他们认为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总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本体论又是逻辑和认识论。罗任派被凯德洛夫派指责为“本体论主义”和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方面,处于两派之间的是米丁派,认为既没有“纯本体论”也没有“纯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本体论,既包括本体论又包括认识论。凯德洛夫用“折衷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等尖刻词句指责和他观点不同的两派。米丁写作组和凯德洛夫写作组,“磨擦”不断,分歧严重,以致于从1967年到1975年这八年中间都没有能够按苏共中央的要求写出有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来,为此遭到1975年9月《真理报》编辑部文章(代表苏共中央的观点)的点名“批评”,文章指责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有关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好多年来老是处于准备阶段”,“过去一个时期,哲学家更多地把辩证法问题当作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问题来研究,很少研究客观现实各个领域的辩证法”。文章还提出要反对“个人垄断野心”和“宗派主义的表现”。然而,从1975年9月到现在又过去了两年多,辩证法理论著作不仅仍然难产,而且凯德洛夫再次发表文章更加系统更加激烈的指责对方。这场争论的实质及其背景,都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凯德洛夫的文章很长,《哲学问题》杂志在今年第一、二期上予以连载。这里仅从他发表在该杂志第一期上的文章中摘译了主要部分。凯德洛夫在第二期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理论的观点,具体地说明了应当怎样理解他提出的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来叙述辩证法的问题。凯德洛夫的其他有关文章,以及代表列宁格勒、阿拉木图等地哲学家观点的文章,本刊将选其要者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2.
邓晓芒同志的《思辩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一书是作者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而精心撰写的一部力作,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的新突破.要在黑格尔辩证法研究中推出新意,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思路,还要有理论的勇气和冷静钻研的精神.作者立足当代,力求对“原版的”黑格尔思想作尽量准确的、客观的表述,在黑格尔辩证法这个“古典”的主题上,发前人之未发,展示了一系列的新意和创见.本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令人耳目一新地挖掘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两个起源——语言学起源和生存论起源,追溯了作者独具慧眼所发现的黑格尔辩证法中的“逻各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事辩证法这个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最近,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著《军事辩证法教程》,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为了适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胡克的《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一书的第十一章。作者企图从实用主义观点出发,集中地、系统地攻击一切关于社会历史的辩证法观点,首先而且主要是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点。胡克首先把辩证法的各种意义归结为:(一)“作为存在的变化的范型”的辩证法,(二)“作为一种了解变化的方法”的辩证法。在前一总的概念之下,又细分为(1)“作为摆动节奏的辩证法”,(2)“作为斗争的辩证法”,(3)“作为历史的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在后一总的概念之下,又分述了(1)“作为相互联系的辩证法”,(2)“辩证法和整体论”,(3)“辩证法和调查研究”,(4)“辩证法和命运”等四个问题。接着还提出了(三)“辩证法中的意义和无意义”,(四)“辩证法和双重‘真理’的学说”这样两个问题。文中除主要攻击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攻击了黑格尔和斯宾格勒等人的观点,但其目的无非是企图借此来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其主要手法,就是把经过实用主义歪曲的“科学方法”来和辩证法相对立,认为在“现有”的“科学方法”之外提出辩证方法不仅是“无意义”的,而且会导致“双重真理”的学说,而实际使科学真理服从于“信仰的真理”。胡克道出其最终目的就是想使辩证法“沉沦于废止的古语之中”,即企图根本消灭辩证法,以便否定按照辩证法发展的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维护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江明著的《社会主义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书,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本书紧紧地把握“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分析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作者认为,认识路线同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必须把认识路线化为实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时代的条件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辩证法理论,撰写唯物辩证法方面概括性的著作,这是摆在哲学科学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1982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凯德洛夫院士《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三个伟大的设想》一书。《科学与生活》杂志编辑部特地请该书作者谈谈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凯德洛夫为此写了一篇短文,内容如下。——原编者注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探讨性文章,一般地都认为其中关于“辩证法的要素”,就已经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或者说它“提供了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其实,不论是“辩证法的要素”的前七条也好,整个十六条也好,都只是从辩证法的结构方面,来揭示辩证法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应该说,“要素”十六条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列宁有《辩证法要素》,二者作为辩证法体系的提纲性雏形有倾向性的差异:(1)从哲学对象上看:前者以“事物、现实、感性”即属人的感性现实世界为对象,不涉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之物”;后者则以“自在之物本身”为对象。(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  相似文献   

9.
一、黑格尔辩证法并非源于猜测辽宁大学张敏在《黑格尔是猜测到事物的辩证法的吗?》一稿中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猜测”这一流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首先,不能设想单凭他的主观猜测就能制造出如此全面、深刻、丰富的辩证法,而又和客观事物辩证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事实上,黑格尔的辩证法产生并非偶然,其现实基础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和生产力水平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在他论述辩证法的很多地方,他的每一抽象概念,每一逻辑推演,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出版的具有原理研究性质的著作比较少,关于辩证法原理的著作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凤毛麟角的著作中,刘森林的近著《辩证法的社会空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显得非常突出:它开出了辩证法研究的新路径;打破了历史长期形成的理论瓶颈,深化了人们对辩证法特别是矛盾问题的理解。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值得一提。首先是高度的理论责任感和知难而上的理论勇气。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深入梳理的基础上,意识到矛盾问题处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的中心,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既能够有力…  相似文献   

11.
<正> 理学奠基人二程,在他们的形而上的理学体系中,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值得批判地吸取和正确地阐发。程颐指出:“盖天下无不二者,一与二相对待,生生之本也。”(《伊川易传》三)这是程颐对辩证法思想的纲领性的阐述。“天下无不二者”,言“天地间皆有对”(《遗书》十五),即天地间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或两种对立势力,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一与二相对待”,是说统一物中的对立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辅为用的。说明统一与对立的相互关系。“生生之本”,指对立物中的阴阳对立及其交感作用,是生生变化的源泉,说明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二程对辩证法的主要贡献,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着辩证思维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古代的中国又可分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系统。二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系统。三是以中国佛学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系统。这三大辩证法系统都讲对立统一的学说,但各自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儒家的辩证法尚“动”,道家的辩证法主“静”,这  相似文献   

13.
一、杜会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社会主义辩证法是被作为一种哲学提出来的,但是,“社会主义”有多种指谓,“辩证法”也有多种含义,社会主义辩证法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这两个语词的?从而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是需要通过语义分析加以明确的。  相似文献   

14.
R.海斯是目前西德反辩证法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基本观点是“辩证法中没有真理”,辩证法违背形式逻辑与科学思维。这里译出的是他的《辩证法的本质与形式》(1959年科伦——柏林版)第四章第四——七节(第四节节译,第五、六、七节全译)。作者歪曲哲学史的真面貌,否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的、革命的性质,竟然认为黑格尔、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有同一种辩证法。作者给辩证法捏造了三个“操作原理”,即否定、矛盾和程序,说由否定活动产生出矛盾,矛盾两方综合为统一,如此类推,构成辩证运动的程序。作者将这三个“操作原理”归结为一个公式,即正反合三段式,说这个公式是“死板的和勉强的,毫无趣味的和不结果实的”。  相似文献   

15.
在《肯定的辩证法》一书中,作者从托马斯主义的立场出发,检讨和比较了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关于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加以折衷,提出他自己的解决意见。他认为存在是超验的、统一的,存在分化为实存,才出现了多样性,矛盾性;而实存的辩证运动,则是调和矛盾,而复归于统一。他说,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是什么而且为什么生存着,要认识自己的弱点和伟大之点,为此必须严格地确定我们的命运的终局和把我们引向这个终局的道路;只有这样,精神的飞跃才能达到对永恒的掌握。他说这是新的《实践理性批判》,是普遍的道德。马可在此书中大谈其辩证法。他说有各种各样的辩证法,如上帝的辩证法、人的存在的辩证法、物质存在的辩证法、生物的辩证法……等等。他在很多地方讨论了矛盾和统一、多和一、同和异、分和合等等的问题。他根据神学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方法所作的种种论证,杂采哲学史上各家的学说,折衷调和,毫无新鲜之处;到处充满了诡辩;举具体的事例时则往往很庸俗,例如,他说一个人在生出他的儿子时才成为父亲,所以父亲和儿子在年龄上没有差别…等等。此书本身本无介绍的价值,但我们因为觉得其中讲矛盾问题的地方,其结论实与我国现在的“合二而一”论有共同之处,所以选译了三节,以供读者参考。马可认为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由于内在的矛盾的斗争而永远变化的这种辩证法,使思想无法肯定一个东西因而失去其作用,他说这是痛苦的悲观主义。他也反对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变的观点,因此他主张一种介乎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之间的中庸之道。为此目的,马可把矛盾分为几类。他认为虽然有一类的矛盾中的一方是必然要排斥另一方的(如存在和非存在的矛盾),但其他许多矛盾则不是这样,它们或者总是互相依存,或是彼此共处的。他说,解决矛盾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对立面的一方而排除另一方,一种是把双方都维持下来而加以调和;但历史证明,只有后一种态度才是可能的。因此,他认为辩证法的本领就在于研究各种各样的综合,使对立面的冲突变成对立面的综合和调和。他说使得矛盾缓和并最后协调一致的,乃是“纯粹的关系”,关系可以调和一切矛盾。他说,只有矛盾达到调和一致的时候,才保证了肯定性的许多主要因素之间的和谐,所以他把他自己的“辩证法”叫做“肯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本人想讨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史中的一个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学说中,是否确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本来不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其所以要专门讨论一下,是因为这个问题被一些文章、小册子和教科书弄得相当混乱了。朱亮同志《列宁是怎样写〈哲学笔记〉的》一文(见《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再次断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但没有着重研究辩证法各规律之间的内部联系,因而也就没有确定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列出了一个“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图表(《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个图表,实质上是列宁关于构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知识来源的研究纲要。在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8.
П.В.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一书是专门研究辩证逻辑问题的;这些问题引起了苏联哲学家的极大注意。近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对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的一致(统一)作各种不同解释的著作。与过去的一些著作不同,作者  相似文献   

19.
最近,《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若干问题研究》一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国第五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选集。主编张江明、陈国志,副主编王克修、王文、巫贵均。全书由45篇论文编辑而成,论文在编排上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齐云等编著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和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三书,最近已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三书不仅从不同的层次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辩证法及改革问题,而且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新见解。 (1)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二者的关系。前者向后者转化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调查研究、科学抽象和主体修养。 (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包括许多单个的人的意志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