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松 《法音》2023,(3):54-55
<正>我第一次见到星云大师是2005年6月24日,台湾佛光山创始人星云大师专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拜会所长方立天教授,慈惠法师、慈容法师,以及满耕法师等随行。方立天教授关切地询问了星云大师的身体情况,并向星云大师一行介绍了人大宗教所的基地建设和佛学研究情况,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正在研究所工作的张风雷、何建明、宣方、魏德东等诸位教授也与星云法师一行见面交谈。当时,我还在研究所读书,作为研究生也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记得当时印顺导师刚刚圆寂不久,星云大师深情追忆并高度评价了印顺导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佛教新闻     
《法音》2007,(1):54-55
中国佛学院庆校庆迎新年演讲会在法源寺举行本刊讯2006年12月30日,一场瑞雪将法源古寺妆点得分外美丽,“中国佛学院庆校庆迎新年演讲会暨书法展”,在佛学院大礼堂举行,中国佛学院师生及部分居士三百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演讲会的主题是:“僧青年的时代使命”,在校学习的青年法师中选拔出十位围绕这一主题作了演讲。演讲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演讲同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展示了新时代僧青年特有风采。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向学教务长等为这次演讲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状和礼品。宏海法师获得本次演讲一等奖。在演讲间隙,2005级觉岸法师、…  相似文献   

3.
简讯     
2004年4月26日晚7时至9时30分,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在研究生院3-104室,举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符号象征》的学术演讲会。专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著名学者何星亮教授主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主持了学术演讲会。与会听众甚多,场面恢宏,演讲精彩,听众情绪激昂。  相似文献   

4.
张文良 《法音》2023,(3):47-49
<正>惊闻星云大师圆寂时,我正在日本京都访学。看着窗外飘着漫天雪花,顿感朔风呜咽,天地含悲。与大师交往的片断如一幕幕立体电影的画面,重新浮现在脑海里。我第一次仰瞻大师的风采是1989年3月,星云大师率“弘法探亲团”访问大陆。大师的这次行程中有一场在北京图书馆举办的“禅学与人生”的佛学讲座。  相似文献   

5.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台湾高雄市佛光文化,2014年12月出版)分为四卷。卷一题"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包含三篇长文,分别讨论星云大师在现代人间佛教近百年发展历史以及元明六百年来汉传佛教革新、转型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前者题为"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现代人间佛教的倡导与创立——二十世纪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展开历程的一种解释模式",从人间佛教理论构建及实践运作两方面考量,探论了太虚、星云大师与20世纪人间佛教理论、实践开展的关系。作者认为太虚大师在20世纪上半期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方向性理念以及人间佛教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9月22下午,在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作为大会庆祝活动之一的演讲比赛在北京前门饭店隆重举行。演讲会的题目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使命”。参赛者有十人,他们分别来自厦门闽南佛学院、苏州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浙江杭州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浙江普陀山佛学院、西安大慈恩寺和江西佛学院。青年佛子们通过演讲展示了佛门的无碍辩才,更反映了一代青年僧人对于中国佛教发展前景的关心。演讲  相似文献   

7.
黄夏年 《法音》2023,(3):31-33
<正>星云大师示寂以后,许多学者都发表了各种回忆录,笔者惭愧,没有其他人那么丰富的经历,不敢动笔,只好把对大师的敬仰与怀念藏在心底。剑锽教授邀约参会,唯有从命,草创对大师认识的拙文。本文取名《与星云大师的三次“相缘”》,是因为几十年里与星云大师结缘的时候都与录相、照相有关。我把这些过程向读者讲来,表达我对大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8)
上海青年画家、佛门弟子宓雄,以画佛像和佛教故事著称。上海佛教协会为开拓民间佛教艺术,特聘请他为艺术顾问。今年五月十日,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大和尚和上海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欧国藩居士在玉佛寺方丈室向他授予荣誉证书。台湾高僧、国际佛教促进会会长星云大师,今春来沪弘法探亲时,也观赏了宓雄的作品。上海佛协向星云大师敬赠了宓雄创作的中堂宣纸油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和蜡染佛像壁挂。星云大师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6)
尊敬的星云大师,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我们在这里敬设素筵,为台湾佛光山和美国西来专创始人星云大师率领的国际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一行接风洗尘,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星云大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们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佛光山数十年来“人间佛教”思想的不断丰富与实践,使得当代“人间佛教”的发展呈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星云模式”。论文基于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及在佛光山的深入实践,梳理和总结了当代人间佛教的“星云模式”,并认为以佛法建设为中心的弘法利生模式、以佛教社团为中介的资源动员模式和以人间佛教为纽带的社会信仰模式,是当代人间佛教“星云模式”的三大要件,是佛光山“人间佛教”思想得以实践,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更体现了星云大师博大精深的佛教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原始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星云大师则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上,认为"苦是人生的增上缘"。从星云大师的安贫乐道、以无为有、以病为友、忍苦成才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大师"转苦得乐"的奥妙。认为大师的人生奥妙,来自于他注重事上磨炼、以圣贤大德为榜样及道就是因缘的佛法参悟。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9,(6)
3月31日上午,北京阳光灿烂,法源寺内的丁香含苞待放,一派生机盎然。天王殿前高悬“热烈欢迎以台湾星云大师为首的国际佛教促进会弘法探亲团,的横幅标语。佛学院全体学僧及法源专全体僧众,僧仪整齐,列队等候在天王殿前,迎接星云大师所率的弘法探亲团光临。九点钟,大师率领七十多名团员莅临法源寺。传印、白光二位法师率领学生、僧众热烈欢迎。大师与同学们一同来到大雄宝殿拜佛、诵经。诵经完毕,大师与全体同学在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然后,大师在  相似文献   

13.
程恭让 《法音》2023,(3):59-64
<正>2月13日,我们在大觉寺参加星云大师最后的祭典。心中非常清楚:我们不得不接受大师的离世。同时我们心中也十分清楚:星云大师的离世事实上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从佛教思想与历史的角度言,星云大师所推动的人间佛教,毫无疑问是从汉传佛教、中华佛教开创出来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及世界意义的现代佛教文化典范。后星云时代的佛教文化将会是怎样,它将是好是坏?一些朋友、读者、好友,这一星期不断向我提出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佛教思想的研究者,我时刻提醒自己谨守学者的本分,不要对未来的历史作出任何大而化之的情绪性判断。不过,作为一个佛学研究者,我觉得可以负责任地说出我的一点理解:星云大师的离世,对佛光山及其人间佛教的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佛教的影响可能会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8月3日,吉林省宗教局、吉林省佛协在白城市华严寺举办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演讲会,全省佛、道教寺院(宫观)负责人共120人参加了演讲会。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宗家顺、副主任清远法师莅会在演讲会上,来自全省各地佛、道教的8位代表分别就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走爱国爱教道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僧尼素质;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倡导人间佛教思想,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演讲。省宗教局副局长李明辉同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佛、道教界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社会、利…  相似文献   

15.
王志远 《法音》2023,(3):56-58
<正>星云大师圆寂,是震动全球的一件大事,引发亿万人的哀思和怀念。许多人受过大师的恩泽,他们的追思使我更多了解到大师的为人和成就,也牵动着我个人对大师的深切回忆。我一生中结识过几位与命运相关的贵人,很幸运,星云大师是其中一位。早在80年代,由于我主编《宗教文化丛书》的影响,佛光出版社为出版繁体字版来北京与我签约,交往日深。  相似文献   

16.
何建明 《法音》2023,(3):45-46
<正>5日近午夜时分,我突然接到友人通过微信告知星云大师舍报的噩耗,感到非常悲痛,一时间曾经与大师相见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夜不能寐。6日一大早就看到佛光山正式发布的讣告,我便通过微信向经常联系的妙凡法师表达哀悼:惊悉大师圆寂,万分悲痛,大师不朽!星云大师的辞世,不仅是佛光山和台湾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当代世界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的重大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学愚 《法音》2023,(3):75-76
<正>星云大师走了!犹如一颗绚丽的巨星,划破长夜,飞向远方,留下满天黑暗,让人伤悲!听到大师圆寂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早就想写一篇追思文章,但值得写的东西很多,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在心中默默地祈愿:星云菩萨乘愿再来!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7,(10)
日本著名佛教学者牧田谛亮访问中国佛学院本刊讯日本著名佛教学者牧田谛亮先生于9月6日访问了中国佛学院,并应邀发表演讲。演讲会由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主持,副院长姚长寿博士即席翻译,佛学院师生和北京的一些佛教学者聆听了讲演。牧田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日本有...  相似文献   

19.
温金玉 《法音》2023,(3):50-53
<正>在这个平静的清晨,朋友圈的信息却如潮水般的涌入:2月5日下午,星云大师舍报西归,涅槃寂灭,让人悲痛。回想以往的点滴,缅怀这一份法缘,有着无尽的感恩。如今梳理最初的因缘,非常偶然。1989年3月,星云大师率“弘法探亲团”首次访问大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2000年4月1日,台湾佛光山主办的《人间福报》创报,从这一天起,佛光山开山之祖??星云大师便日日写一篇短文给《迷悟之间》专栏,至今已结集成很多册,发行海内外,大受欢迎,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都能看到这套书。星云大师在《迷悟之间》第一册《序言》中说:“所谓迷语之间,主要的就是吾人在日常行事之中,总有一些‘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