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从联 《天风》2022,(2):50-51
<正>新约延续了旧约的教导,强调健康的生命来自于上帝。新约圣经中,耶稣论到健康,是以"蒙福"和"痊愈"为重心,福音书有关"拯救"的信息,是指身体得医治和灵魂得救赎1。福音书记载了耶稣不但拯救人的灵魂,也医治人身体的疾病,他应许赐人"更丰盛"的生命,可以理解为健康的圆满。因此,耶稣的救恩关乎全人的健康。不但如此,  相似文献   

2.
正"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主耶稣在《约翰福音》3章3节中这样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四福音中,"实实在在"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耶稣的教导当中,是耶稣的习惯用语,耶稣借此来表明自己的郑重其事,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他所传达的信息与真理。在这句经文中,耶稣让人们留意的真理就是"重生"!重生中的"重"这个字,可以理解为"再次、  相似文献   

3.
刘美纯 《天风》2016,(12):31-32
正《马太福音》6章1节至18节中耶稣有关施舍(1-4节)、祷告(5-8节)和禁食(16-18节)的教导,"犹太教主流派一向把这三件事当作是实践个人敬虔生活的主要要求"。第1节是这段经文的总论,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表明了基督徒在施舍、祷告和禁食上应有的正确态度。《马太福音》6章1节"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中的"善事"一词,希腊原文是"dikaiosune",这个希腊字的意思是"义"、"公义"等。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将"智慧"这个词与孔子、耶稣、所罗门王等传奇性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或者用来评价一些成功人士。但智慧真的与普通人无缘吗?我认为并非如此。"成功"是评判智慧与否的一个参照标准,然而智慧却包含了不同层次。一个人也许达不到现代社会普遍意义上的成功(获得名和利),但也可以因为经验的积累而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智慧;有一些人具  相似文献   

5.
杨联涛 《天风》2008,(13):9-9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对基督徒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故事以律法师向耶稣求问"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开始,以耶稣强调"你去照样行吧"结束.耶稣借这个故事回答了律法师关于永生的求问,肯定了撒玛利亚人的行为,同时也对所有愿意跟随上帝的人提出一个挑战:你去照样行吧.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会的建立,可以说是由耶稣基督复活的这件史实为依据的,当然,这完全取决于耶稣死亡的事件上,这一事件圣教会称为"逾越奥迹"。让我们先来回顾耶稣之死的有关句子,圣经上记述耶稣死亡的过程:"耶稣大叫一声,就此断了气。"耶稣尝了醋,说'完了',就低下头,交出灵魂。"士兵来验证耶稣尸体,见他已死,就没有折断他的腿,但有一个兵拿枪刺开了他的肋旁,立刻流出血和  相似文献   

7.
冀慎杰 《天风》2005,(4):40-41
在马太福音11章28节提到主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 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这是主耶稣向世人发出的呼唤。人 生于世,都有劳苦重担和忧愁烦 恼,怎样才能变得轻松愉快欢喜快 乐呢?秘诀是到耶稣这里来,他就 使我们得安息。一个"来"字,蕴 藏着深刻的属灵意义。"来"是一个 动词,在圣经中,它常常和别的词 连在一起,组成新的词语,意义也 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8.
一位文案人     
《天风》2020,(9)
正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我们习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案,分享我们的心情、生活与新鲜事。文案,就是以文字、言语来表达所要传达的创意策略。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写一篇文案。耶稣的文案被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依旧引发众人思考。美国某知名广告代理公司的创始人布鲁斯·巴顿评价耶稣为"最佳文案人",因为"耶稣知道好文  相似文献   

9.
<正>从古至今,被死亡吞噬的人无不灰飞烟灭,未见一人生还,"人死如灯灭"、"人死不能复生"等观念,成了人的理性所认定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和生存法则。但是,基督信仰却向世界宣告:耶稣从死里复活了。如果不是出于信心,仅从理性的角度,确实存在理解上的重重障碍。连加尔文都承认:"要相信这件事不难,但要从人的理性去理解它,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事。"但是,耶稣复活不是神话,而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10.
救主为我们诞生了,让我们同整个人类一起欢乐庆贺吧。人类开始充满了希望,走出黑暗,迈向光明。耶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陪伴人类走向新的生命。道成肉身,寓居我们中间。耶稣降生人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蒙恩之日,让我们彼此互祝圣诞快乐!圣诞节不只是纪念两千年前发生在伯利恒的一次单一事件而已!每年圣诞节,我们都要从三方面庆祝耶稣的来临,那就是耶稣来临的历史性、奥秘性和光荣性。一、耶稣来临的历史性、奥秘性和光荣性1、耶稣来临的历史性我们的救主耶稣在两千年前来到世上时,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小婴儿,跟一般人的出生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11.
马大伺候主     
沈承恩 《天风》2003,(5):6-8
路10:38—42 这一段圣经的小标题是:“马大为事忙乱。”一看这标题,我们就会认为马大这个人不太好。再一看这段经文,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我们更觉得马大这个人不行。一般我们会把为了生活忙于事务的人称为马大。虽然这样称法并不一定要贬低马大,但也决没有意思要表扬马大。好像一个忙于事务的人是一个不属灵的人,一个不属灵的人怎么值得表扬呢?为什么对马大会有不属灵的评价?因为把马大与马利亚作比较。马利亚属灵,因为她坐在耶稣脚前听耶稣讲道;马大不属灵,因为她忙于家务事。  相似文献   

12.
精致生活     
<正>不知何时起,"精致"这个词时不时闯进微信"朋友圈",似乎只有这个词才能体现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些人声称:生活不可以只是"生下来、活下去",凑合着"混";而是应当追求"精致"。"精致",顾名思义,确实不是凑合、随便、马虎、粗糙,而是精巧、细密、别致、有内涵。然而,让静态的器物精致,只要有工匠技术,细心打磨就成;但要让动态的生活过得精致,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正>"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经文:约20:11-18《约翰福音》20章11节至18节的经文记载了复活的主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对耶稣的认识是基于耶稣的显现和启示。耶稣复活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参徒1:3)。耶稣的显现是他复活的重要凭据。  相似文献   

14.
行出来     
何介苗 《天风》2001,(1):8-9
一、说与行 “得永生”是基督徒信仰的追求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得永生?有人困惑说相信耶稣灵魂得永生。因此有人问,只要相信,难道他做一辈子的坏事仍然得救?反过来说,难道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只因他不相信耶稣或者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机会听到福音,这样好的人也要下地狱?那么,如何认识上帝的公义?不是善恶不分么?再说,如果一个人只做好事,而不信耶稣这人可以得救的话,那么又如何认识约翰福音3章16节?如  相似文献   

15.
中华圣母     
圣母玛利亚既然是天主之母,教会之母,世人之母,也就成了中华之母。天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为救人的灵魂,我们的救主基督不愿意丧失一个人的性命,愿意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正如福音所载,耶稣说:“不是无病人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使罪人悔改。”救主耶稣不会弃舍任何人,因此耶稣不会舍弃中国教会,更不会舍弃中华儿女。圣母玛利亚是耶稣救赎工程的偕同教赎者,圣母也一定像耶稣一样眷顾中国教会,爱中华儿女,保护中华儿女都能战胜三仇,稳度人生。保持忠贞纯洁的信仰,在追随耶稣指示给我们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4,(2)
<正>《马可福音》1 0章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急切地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此人从小遵守律法,但耶稣认为他并不能"承受永生",所以向他指出:"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望着少年财主渐渐远去的背影,耶稣感慨道:"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地  相似文献   

17.
韩亚纳 《中国天主教》2000,(4):39-39,40
主耶稣为拯救我们人类而身悬十字架上,临死前,他大声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玛27:46) 天主为什么舍弃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亚当和厄娃的子孙深思!无罪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发出这山崩地裂的呐喊,为的是震醒世人,拯救灵魂。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罪恶,赤身裸体地死在十字架上,他的死象一盏明灯,照出了我们灵魂的污秽,也照亮了灵魂得救的道路。只有彻底地舍弃罪恶的自我,才能进入无玷的天主圣国。 扪心自问,有罪的是背弃主耶稣的人,展示羞耻的是钉死主耶稣的恶人,囿于永火的是不肯勇敢地跨出这个世…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个人听完耶稣的回答以后,忧忧愁愁地走了。留下个背影。满有怜悯的主耶稣有何感受呢?他会对自己的服事结果满意吗?他会轻易让一个灵魂更加孤寂和漂泊吗? 这很难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背影。比起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19.
正《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自古以来便被当成一件荒唐事看待,但一位法国小伙子却就是让鱼长到了树上,并且由此实现了每年300万美元的利润。法国人爱吃鱼,"无鱼不成菜"已经成了法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因为鱼肉本身的鲜美和营养,更是因为法国人认为吃鱼有助于净化灵魂。并且,在法国人眼里,鱼是地地道道的素菜!也就是说,即使是素食者,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哈门斯·凡·兰(REMBRANDTHARMENSZ.VAN RIJN,1606—1669)创作的著名油画《耶稣赦免罪妇》,题材取自《圣经·新约》中“约翰福音”第八章,讲述的是:有一天,耶稣正在圣殿里说教,一帮文士和法利赛人带来一个犯了私通罪的妇女,他们吵吵嚷嚷对耶稣说,根据摩西的法律,这个女人要用石头打死。耶稣见了这个妇女产生怜悯之心,对大家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闻听此话便有许多人偷偷溜走,没人再坚持处罚该妇女。这时,耶稣对那个妇女说“:我也不处罚你,回去吧,今后可不要再犯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