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伦理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灿新 《现代哲学》2001,2(4):73-80
伦理精神是文化精神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学术界在对文化精神或民族精神的研究中,通常从两个角度去把握。一个角度是直接指向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中的基本内容。例如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指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  相似文献   

3.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文化,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具体而言,有“明(床电)荣西始祖”说,以天台山为日本茶道的发祥地;有“圆尔辨圆、南浦昭明始祖说”,尊余杭径山(径山茶宴)为其起源地。此二说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以中国明代朱权的《茶谱》为茶道的起源,以及陆羽《茶经》提供了日本茶道精神之原型的说法等。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宗桂的新著《中国文化概论》,是解放以来国内学术界第一部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文化的专著。论著首先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概念作了分析和界定。前几年的“文化热”中,人们主要关注于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和如何改造传统文化,忽略了“什么是文化”这一基本问题,使其涵义含混不清,互相间的争论缺乏共同的逻辑起点。李宗桂同志的这一工作,弥补了前几年“文化热”中的疏漏,又为自己的论著确立了坚固的  相似文献   

13.
张倩 《现代哲学》2007,(6):136-137
最近,广东学术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聚集广州珠岛宾馆,座谈广东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并以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为核心,就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李宗桂教授担任主编,以中山大学为主的广东多所高校知名中青年学者共同完成。该丛书预定出版十本,目前出版了七本,分别是《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法律精神》、《中国教育精神》、《中国伦理精神》、《中国经济精神》、《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引言近年来,学术界又一次掀起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性质、根源及出路和趋向的热潮,使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愈来愈多的学者承认:中国智慧绝非西方思维体系所能完全容纳和规范,它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罕见的生命力。有的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思维的全息性、整体性、系统性、象征性、直觉性、模糊性等特点与艺术形象思维相通;中国智慧是一种审美型智慧,其最高层次是美学而非宗教,中国传统文化之谜在古老典籍《周易》中隐约可见……“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中国智慧”、“美学、”“周易”几个热点在向一处聚焦,笔者曾苦苦  相似文献   

15.
燕连福 《哲学动态》2007,(11):49-55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身体观的研究,综述性文章主要有三篇:先有中国台湾学者黄俊杰所著《中国思想史中“身体观”研究的新视野》,后有中国大陆学者周与沉的《中国身体观研究述评》,再有中国大陆学者李清良的《中国身体观与中国问题——兼评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一文。观此三文,黄文展现了学者对中国传统哲学中“身体”的三种定位,即:作为思维方法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之呈现的身体、作为政治权力展现场所的身体。[1]周文从比较文化、医学、道德、政治等四个角度对中国身体观研究进行了概括。[2]而李文则提到了中国身体观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借“传统文化热”的推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反思与系统研究 ,特别是从宗教角度 ,将中国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儒释道三教予以解析 ,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大文化观的指导思想下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振纲主编的《中国儒教史话》、《中国道教史话》和《中国佛教史话》丛书。此丛书虽为普及知识的读物 ,但出版后却引起学术界专家的议论 ,请看专家如何评说 :李申(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 :加润国所著的《中国儒教史话》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本以“儒教”命名的书。该…  相似文献   

17.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雍涛:《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哲学意义《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从文化现象看,“两论”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具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老子》第二十八章)老子告诉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世间万物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存在的道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相互和谐而存在,体现了中国文化相互关照的和谐精神。“计白当黑”是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画中形成的一种绘画观念。现实中的“白”就是“白”,“黑”就是“黑”,这是普通人共同的认识,虽有黑白不分者,纯属是有眼无珠的强词夺理和品质恶劣所致,这与绘画创作的计白当黑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计白当黑在绘画中是艺术行为和艺术把握,是高尚的文化活…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中国道教的圣典,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典籍之一,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广泛流传于世界。4月22日至27日,筹备已久的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在西安、香港两地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和谐”是《道德经》的基本精神,“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作为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的主题,反映了《道德经》的基本精神和它带给人类的新希望。本期,我们邀请6位道教界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我们热情地期待,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在向世人彰显《道德经》的独特魅力与恒久价值的同时,也将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拜读了《“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后,觉得这是我国学术界近年来文化研究的一个很大进步。《提纲》把“实践”作为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堪当一篇唯物史观的文化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