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猴子,在人们印象中是一种很灵巧的动物,殊不知它有一种很蠢的习性,就是死活不肯放弃已经抓到手的食物。这固执的贪性使精灵的猴子在危险来临时变得很愚拙,造成了它的悲剧。摸透猴子这一习性的猎人,就在木箱内装入猴子喜食的坚果,箱板上旋开小孔,孔的大小仅够猴爪伸进去,但握住坚果,猴拳就拔不出来了。就这样,猴子悲哀地成为猎人的猎物。 这是一个介绍动物习性的小故事,很有趣的,但这小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人类生活中发生的类似事情,那些事情就不那么有趣了,而是令人慨叹,发人深省了。由于和猴子同样的贪心,人们屡屡成为骗…  相似文献   

2.
周末,陪儿子在电脑前看一部关于动物的纪录片,我被其中的一个情节所深深吸引。那是一群可爱的猴子,它们生活在恒河流域的热带丛林中。有一只猴子意外死亡,几只猴子便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然后将那只死亡的猴子放在里面埋葬。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它们在埋葬那只死亡的猴子时,却将它的半截尾巴露在外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扛枪的猴子     
一只猴子在猎人遗弃的木屋里发现了一支老旧破烂的猎枪。猴子知道这种能够喷火的玩意儿很厉害,凶猛的老虎、残忍的狼和力大无比的熊都怕它。于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枪扛在了肩上。猴子觉得自己瞬间威武了许多,趾高气扬地在山林中绕了一圈,动物们见了它无不俯首称臣,这使  相似文献   

4.
残猴     
正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猴子们觅食玩耍都显得小心翼翼,常常抬头四处张望,怕遭到豹、鹰之类的突然袭击。近来,有一条花豹常偷袭它们,有几只猴子葬身花豹的肚子。这只花豹,动作十分敏捷,在树上攀爬、跳跃,不比猴子差。因为花豹的缘故,猴王十分头痛,它采取了一天24小时轮值放哨的方法,但还是不时遭到花豹偷袭。突然,树林里不知哪只猴子又尖叫起来:"花豹来了,花豹来了,快逃命……"  相似文献   

5.
相忘     
慕名去峨眉山访猴。走完长得不可思议的山路,终于看到前面人头攒动,知道那便是猴子出没的地带了。早买好了数包猴食,捏在手里,预备作为见面礼的。看到一只肥硕得像熊的猴子,高傲地从我的一个同伴那里取走了食物,不由心中发急。遂学了当地人的口  相似文献   

6.
前言曾经有人用恒河猴做过这样的实验:当荧光屏上出现特定的符号或图形时,经过训练的动物拉动一个控制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应,就会有食物自动落入猴子面前的盘子里。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过问试验的结果,使我们感兴趣的倒是这种试验方法。这个实验需要一套复杂而昂贵的仪器设备,然而在微型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使得我们有可能只依靠软件就能进行上述试验。  相似文献   

7.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92,25(1):60-67
本实验对三只恒河猴和一只熊猴在一系列判断与数量有关的问题上进行训练,继而让动物对呈现数多少的刺激对进行“同”和“异”的判断。刺激物是画在白色卡片上的黑点,在设计上排除使动物利用黑点累加面积和卡片亮度作为线索的可能性,也使动物不可能记住黑点排列的特定模式。本实验共有六项实验程序,在最后一项中,把数从2到6的所有“同”和“异”的刺激对全部呈现给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有两只恒河猴和一只熊猴达到所有六项实验程序的预定标准。本文讨论了实验结果在皮亚杰关于数量守恒观点上的含义,以及据以解释数多少判断的可能的内部过程。  相似文献   

8.
年终述职     
麻雀:我本来就是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为了帮助一只后进的小燕子,我放下架子与她手牵手交朋友。一年来,我与小燕子共同进步, 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猴子: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论资排辈其实只是我们的一个远房小表弟,这是我最新力作《论  相似文献   

9.
以劳力支付费用  英国湖区的阿迈斯韦会堂旅馆,他们的收费方式与众不同,客人可以以劳力支付费用。例如,在花园除草,则奉送葡萄酒一瓶作为回报;把放在院子里的树木劈成柴片,可从账单上减去五英镑;帮助修理石墙,则可免费住一夜。这个经营奇招吸引了不少愿付出劳动的住客。   动物待客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一家别出心裁的餐馆。这家餐馆除了收款员和厨师外,其余的侍者都是训练有素的动物。当顾客走进大门时,两旁的两只鹦鹉便会用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说“欢迎光临”,接着一只猴子会主动地走上前来,很有礼貌地比划着,让…  相似文献   

10.
多一点宽容     
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说得好:“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宽容人,而动物只会戕残动物!”的确,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由野蛮逐渐走向文明,从野蛮向文明过渡却经历了压迫、仇杀、反抗、战争等灾难。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健全的法制、道德的束缚、伦理的深化、良知的醒悟、宗教的劝化,但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定还有待于人们的共同建设。人作为地球的主体,为地球带来了生机,同时也为地球带来了破坏。生态的平衡、自然的保护,是上主给人类的一条爱的诚命,可人类却为了蝇头小利恶意贱踏,从而使自己生存的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污…  相似文献   

11.
面对突然出现的恶意挑衅,如何反击?请看三个成功的例子。达尔文赴宴时,恰好与一位美貌女子坐在一起。那女子意欲挖苦一下达尔文,就故意问道:“您说人是猴子变的,那么,您也是?”达尔文笑笑:“当然。只不过我是普通猴子变的,而您是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的。”有个坏小子意欲攻击身为犹太人的海涅,就故弄玄虚地对海涅说:“我去过一个小岛,那里非常漂亮,只可惜没有犹太人和毛驴”。海涅笑笑:“没关系,下回我们一起去,就什么都有了。”歌德在经过魏玛公园的一条小径时,侣好碰到一个政敌,那政敌意欲表面四摄,就改意趾高气扬他…  相似文献   

12.
一、在5只正常猕猴上进行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分辨反转学习训练。对反转后即刻分辨、反转学习速度和长时记忆作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反复训练,反转后即刻分辨正确率逐步有所提高,反转学习速度也可进一步加快。此外,猴对反转后即刻分辨的长时记忆也是相当巩固的。 二、两侧前额叶背侧面皮层切除后,分辨反转受到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反转后即刻分辨的正确率显著下降,动物出现“顽固性”错误。一侧手术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简论《老子》一书对终极实在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道教的经典,但道教中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并不完全忠实于《老子》的思想。道教中充满各色各样的神仙、鬼怪观念,《老子》的作者李耳似乎也成了太上老君,恐怕这是老于本人也不愿意接受的。本文试图证明《老子》一书是老子对终极实在的回应产物,而这个回应又是以非位格的方式进行的。《老子》一书木是知识积累的产物。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回损。”(四十八章)《老子》一书也不是一部提供知识的书,更不是一部百科全书,乃是为人们从事于“道”的诗。因为它是“道学”,所以就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写的。一般的学者沉溺于具体的…  相似文献   

14.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 ,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 :“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 ,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 ,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而《正统道藏》收录的《茅山志》中却清清楚楚著有“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那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道藏源流考》附录一云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  相似文献   

15.
黄牛之死     
黄牛由于埋头苦干成了先进典型。令黄牛没料到的是,这典型不是好当的。黄牛成了典型后,便开始不停地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而且都是带着题目来的。《动物世界报》的题目是《动物的楷模老黄牛》,动物电视的题目是《黄牛风采》,动物广播电台的题目是《老黄牛的心声》,《动物生活报》的题目是《黄牛的爱情生活》,《动物明星报》的题目是《从平民到明星》, 《动物体育报》的题目是《黄牛的耐力》。  相似文献   

16.
张前 《思维与智慧》2011,(11):41-41
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一只企鹅正在水中悠闲地游泳。过了一会儿,这只企鹅许是累了,便想重新回到岸上来。可是,岸上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体型笨拙的它尝试了几次也没能从水中爬上来。  相似文献   

17.
伦理学有没有逻辑,回答是肯定的。现代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伦理学与逻辑学也不例外。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学者穆勒就在其《逻辑体系——推理和归纳》一书中谈到《伦理科学的逻辑》。可惜的是,严复先生只翻译了该著的前半部分,名为《穆勒名学》,而没有翻译该著的后半部分。现代逻辑也不是不涉及伦理学内容的,现代逻辑中就有《道义逻辑》之说。而实际生活中,能否驾驭逻辑,往往是能否维护道义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3,(4):3-3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区两部的一座小山上,坐落着一座醒目的金色佛塔,这便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苏瓦扬布纳特(Swambhu)佛塔。所在寺庙因猴子众多,又被称为“猴庙”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9.
正虚张声势是很多动物遇到敌害时自我保护或逃生的一种手段。当被猎动物无法逃避而必须面对敌人时,它们往往会虚张声势地告诉对方:"我可不是好惹的。"南美洲的吼猴,有一个宽阔的下颌,围住一个膨大的喉头,喉头里的舌骨形成一个"共振箱"。当一只吼猴吼叫时,其声带振动发出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本各大企业都在认真地重新研究公司的计划和开发的构想,片山修的著作《索尼法则》备受业界瞩目和推崇。其18条要点如下:不是制作顾客想要的商品,而是制作对顾客有用的商品。不是根据顾客的眼光而是根据自己的眼光制作商品。不能根据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