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慧与知识     
应当把智慧和知识严格区分开来。智慧不是一种能力,而是精神的一种状态,一种关联,是精神同精神,精神同自然,人与神的关系状态。它是一种圆满和谐状态。但这种状态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原初本然状态。我们由于种种知识、暴行和制度,失去了原初公义状态,我们可以揭示、重新寻回或回归这种状态,但无法靠自力创造和拥有智慧。对哲学家而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是对于可见事物与事实的描述与解释,智慧则是对价值与意义的洞见与直观。从事实不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价值。价值与意义不是推导出来的,不是观察到的,而是感悟到的。价值是思…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科学研奖,人们就认为一定高精尖.其实并不尽然,据笔者长期观冥.科研人员的思维艺术和技巧水平相差是很大的.智能是科研人员的关键素质,它的作用远远大于和高于任何仪器、设备、经费等等因素.从认识论上看,科研人员育知识型和智慧型之分;从方法论上分,又有刻板型与创造型之别。知识渊博和经验丰富不一定就是创造性大小的尺度。知识和理论再多,也只是科学研究上的一些起码条件.知识实乃他人智慧的产物,一旦传递干第二者就立即下降为知识,过一段时间继续下降为常识,最后将被新知取代.高科技决定于高人才;高人才决定于高…  相似文献   

3.
智慧的本领     
智慧就是驾驭知识的本领,智慧就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说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你们缺少的是什么?不是缺少知识,缺少的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5.
喇合的智慧     
徐女 《天风》2001,(9):45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1:7)开端的意思含有起头以及本质的意思,因为人一旦对“独一真神”起敬畏有认识,便是智慧人、聪明人,并且获得终身的教益和无穷的力量。这智慧是真智慧。 妓女喇合的智慧(书2:8-16、6:22-23)告诉我们一个风尘女子以她的智慧机灵救了两个以色列的探子,也救了她和她一家人的生命。当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浩浩荡荡过了约旦河,在耶利哥东边扎下营,寻机攻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智慧学说及其世界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智慧学说及其世界价值臧宏本文从智慧学的视角,对孔子思想进行了透视,着重阐明其智慧学说及其世界意义。孔子的智慧学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智慧是对知识的超越。主要是考察智慧与知识的关系,尤其是知识向智慧的飞跃问题。它蕴育着广义认识论的萌芽,对...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挑战和哲学精神的回归邴正从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赋予哲学一些它本无力承担的使命,置哲学予一种与其自身不相称的位置。铺天盖地的经济大潮促使我们头脑冷静地反思哲学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如果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吸引群众的是经济大潮的魅力,那么,哲学能做些什么?走出历史错位,哲学应当回归其本性应有的位置。哲学首先是作为一种智慧而不是知识出现的。哲学的希腊文本意就是爱智慧。智慧和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是可确定的,有一定具体内容和功用的认识成果,而智慧则是一种文化素养,是对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创造、接受、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总称。作为文化素养,智慧不如知识那样确定而有用,但它能够使人更好地驾驭知识、发现知识。所以,智慧应以综合各种知识而见长。当代哲学,作为一种智慧,主要表现为一种文化意识,即一种综合性的和前导性的研究。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综合现象,是各门具体知识的融汇和联系。文化本身又是一种动态结构,是开放的,不断流变的。面对具体问题,人们需要知识;面对文化现象,仅有各门知识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有智慧。所以,在知识领域,哲学不断失去家园,以至于哲学越  相似文献   

8.
她,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2000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优秀队员的光荣称号;她,用爱心在帮扶的土地上播洒着人间的真情,使饱受贫困的山里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她,用辛劳和智慧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论犹太哲学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民族,她为人类贡献了《圣经》,创立了一神教,对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谈到哲学,人们往往会问:犹太人有哲学吗?如果有,其特点是什么? 一要弄清什么是犹太哲学,还需从什么是哲学谈起。众所周知,哲学肇始于古代的希腊。在早期的希腊哲人那里,哲学被规定为“对智慧的爱”。爱就是追求或探索,智慧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用以爱智的工具就是人的理性思维。因此,所谓哲学,乃是人类理性对于宇宙和人生之根本问题的反思和求索。理性反思的对象可以有许多,而哲学反思的乃是其中…  相似文献   

10.
刘奔 《现代哲学》2006,1(2):1-7
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必定懂得现实生活。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可以通过哲学与民众、哲学与社会实践、真理与价值、知识与信仰、理性与非理性、哲学家的使命感等问题展开出来。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是哲学智慧的源泉。哲学是人类特有的智慧,其特色就在于它的批判性。对现存事物不合理、不公平因素的否定和批判,唤起人民的觉悟,是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锋芒的光辉体现。哲学不能故步自封,不应固守单纯知识的领地。应该突破哲学就是认识论的唯科学主义的眼界,向价值的领域、信仰的领域、非理性的领域挺进,开拓思想的自由。哲学家是哲学智慧的人格化,促进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哲学家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1.
<正>私人藏书行为是藏书者个人的信仰追求、知识品级、价值观念的重要表现。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藏书者必是爱书者、怜书者,一旦读书、用书成为一种嗜好之后  相似文献   

12.
《福乐智慧》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本刊记者此会由中国社科院、新@社科院、新疆社科联联合主办,于1993年10月19日至22日召开.参加这次会的,有来自中、俄、哈、蒙、吉、日、美、德等国的学者50余人。《福乐智慧》是11世纪我国维吾尔族的伟大学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伟大著作,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一颗珍灿明珠。它的内容很广泛,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诗.这里摘要发表这次会上有关它的哲学思想的几个发言。陈宪泉:《福乐智慧》中知识与信仰、理性与价值的问题《福乐智慧》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伟大诗作。作者以诗剧形式表达了他深刻的哲学思想:幸福源于智慧和知识,智慧和知识带来幸福。他说;“真主赋予谁意识、知识和智慧,他就能打开美德善行的门扉。”(151行,以下引文均见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福乐智慧》汉文版)在这部长篇诗剧中,他还用“意识”、“知识”、“智慧”、“美德”和“善行”等概念范畴,来构建他的哲学宏论。在他看来,哲学家“是真理和信仰的支柱”(4345行),他们“用知识为区人将近路指山厂’c(43u行)《福乐智慧》中的哲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领域很广,论述问题很多。这里.找试旧对计人优东南关于知识与信仰、9IT性与价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相似文献   

14.
启事     
李艳华 《思维与智慧》2008,(1):M0002-M0002
我喜欢《思维与智慧》这份杂志。但在获得方式上,我则喜欢到报刊摊上去买,而不是在邮局订阅。我有我的逻辑。我认为,越是喜爱一种报刊,越应当真情地对待她。真情是靠付出来体现的。我选择到报刊摊上去买《思维与智慧》杂志,而不是通过邮局订阅,目的就是表达一下对《思维与智慧》的真实感情,我爱她,就选择对她付出。  相似文献   

15.
说知论智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指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  相似文献   

16.
尚慧 《天风》2001,(3):8-9
经文:箴1:7,彼后1:5 神是知识的源头 经上说:"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3)又说:"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  相似文献   

17.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结构复杂的大脑,大脑能生产出思想与语言,并指挥人的行动,也就是人类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新世界。能人与愚人的区别,在于能人大脑能存储较多的来自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知识,且使知识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智慧。能人是智者,又是...  相似文献   

18.
范晨光 《天风》2004,(10):10-11
经文:箴2:1-22 我看到一篇《犹太人成功秘决》的文章,总结了犹太人成功的十大法则,其中第一法则就是"比起知识来,更重视智慧",这是很有意思的。比起知识来,犹太人更重视智慧,他们不是单纯看重知  相似文献   

19.
鲁其林 《思维与智慧》2010,(11):M0002-M0002
千载风雨路,十年常相随。爱殷殷,知识润心田;意切切,离合总关情。 结识《思维与智慧》之初,她在我眼里恰似一个未出阁的大家闺秀,娇艳而稍带矜持,举手投足间,都是那样的楚楚动人。我则像情窦初开的少年,如饥似渴去开垦这块“处女地”。从此我们不离不弃,我心激荡。  相似文献   

20.
康俊辉 《孔子研究》2023,(2):146-155+160
康德认为人只有感触的直觉而能获得知识,但并无关于智慧的直觉,故不能把握智慧。牟宗三与冯契则认为人具有关于智慧的直觉,能把握智慧。牟宗三由先验论的、价值的立场肯断道德意识,由之开出迥异于感触直觉的智的直觉,以摄物归心的方式把握存在,获得智慧。牟宗三这一思路缺乏客观实在的基础,其哲思与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恢复儒家心性论的哲学关怀是有内在联系的。冯契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感触直觉与理性直觉的互动统一,在现象与自在之物的统一互动及天人交互作用中认识存在的统一原理与发展原理,即智慧,这与冯契融汇中西马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关怀是内在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