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即将结束,当人们回顾这一个世纪的哲学的情形时,不免深深感到人们并未摆脱“物自体”、“本体”的困惑和索绕。不错,人们以为早已告别了“物自体”,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体系似乎早将康德的“物自体”“消化”掉了:“本质”通过“现象”“显现”出来,干是有“现象学”——“显现学”。“现象学”到了现在,胡塞尔杨弃了黑格尔的“辩证的”、“历史的”“过程”,把“本质”与“现象”统一,看作是“直接的”,无需任何外在的“符号”的介入,“本质”直接地“显现”出来,这才是“理念”。“消解”辩证的、历史的“过程”,也就是…  相似文献   

2.
辛亚民 《现代哲学》2022,(2):125-130
《周易》坤卦也遵循 “依筮辞而题卦名”的一般规律,卦名本作 “黄”,源于爻辞中 “黄裳” “玄黄”之 “黄”,甲骨文 “黄”“寅”同形,“寅”与 “坤”同音通假,以 “寅”为卦名在 《归藏》中得以保留。《易传》以 “地” “顺”释 “坤”缘于声训。“坤”卦又作 “川” “■” “巛”,与 “坤”为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仁德”道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认为人追求“富贵”、厌恶“贫贱”、趋利避害的心态,决定了人是“好利”、自私的,只有“克己”、“克私”,才能培养起人的“仁爱”品质,才能恢复“周礼”,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孔子提出的实现社会和谐安定的“仁德”的道德规范不是“仁义礼智”等,而是“爱”、“忠”、“孝”、“恕”、“恭”、“信”、“俭”、“谦”等。  相似文献   

4.
对家     
相信每一个成年人都曾经玩过一种名为“打对家”的扑克牌游戏。 所谓“对家”,就是对方和自己是“一家人”,是同“生死”,共“荣辱”的兄弟姐妹。或者说是“一条线上拴着的两只蚂蚱”。 这种“打对家”的游戏,有些地方把它叫作“打百分”或“打老楷”。近两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玩法,叫“打升级”,或者“打双升”。但不管是“打对家”还是“打升级”,都有一条游戏规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那就是“对家”之间必须相互帮助,密切配合,才有可能成为“赢家”。要赢得最终的牌局,你就得做到忘我无私,把“对家”真正当作是自己人,甚至当作…  相似文献   

5.
赵赟 《管子学刊》2009,(1):22-25
《管子》倡导“城郭不必中规矩”,体现出因地制宜、“和而不同”的务实精神,广为我国古代城址规划建设所“兼容”。“不规矩”与“规矩”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通常表现为“中体西用”,“体”即“规矩”;“用”则“不规矩”。研究表明,城址规划被环境所限定,环境则透过城址规划的“不规矩”而被解释,并表现出阶段性差异。一般而言,在地形完整的新建城市中,受礼制思想影响,采用“规矩”方整的布局方式;而在有山川河流或改建城市中,则根据地形随宜变通,凸现“不规矩”形态。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境界     
宗教,在中国一直被蒙着神秘的色彩。在汉语词源中,“宗”从“宀”从“示”,意为“宇宙神祗所居”,“宗”也有“尊祀祖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意。“宗教”是“奉祀神祗,祖先之教”。事实上,在历史发展中。宗教一词被赋予了各种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吾丧我”的解释历来受到注家关注,在“吾”“丧”“我”三字均有意义之不确定的情况下,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吾”“我”的解读,甚至形成了“求吾”和“解我”两条诠释路径。然而,从“吾”“我”入手解释“吾丧我”,是将“丧”的意义一般化,由此带来实践中不能实现的缺陷。本文认为“丧”字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吾”“我”的理解方式。无论是其在短语中的动词词性,以及其在文段中表现出的实践真切性,还是作为南郭子綦对颜成子游的工夫指点,“丧”字的隐喻较之“吾”“我”更具基础性。可见,“丧”的意义值得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易》卦辞“朋”、“孚”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朋”、“孚”是《周易》中决定吉、凶、悔、吝等的两个因素。“朋”是“凤”的重文,“凤”通“风”,伏羲以龙纪、龙身、龙名而“风”姓,“龙”是《周易·乾》中阳气的象征,“乾”的本义指太阳及其运动;“朋”字所在的卦爻皆为阳爻,其占断语都是吉的、有利的,反映了《周易》的“尚阳”观念;“得主”即“得朋”也即“得阳”,故“朋”指“阳”。“孚”的本义为鸟卵生子,反映的是殷商时期的鸟图腾崇拜和卵生信仰;“生”是天地之大德,人类要趋吉避凶,就要参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故“孚”是人与天地相统一、和谐之德;释“孚”为“俘”与其造字本义和《周易》经义不合,释“孚”为“信”也难以涵盖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锡克教《阿迪经》的晨歌《阿迪经》意为“最早的经”或“最初的经”,又名《斯里·古鲁·格兰特·萨希布》(“斯里”意为“先生”,“古鲁”意为“师尊”,“格兰特”意为“经典”,“萨希布”意为“先生”。这个名字可译为“师尊经”),是锡克教的主要经典,由第五代师...  相似文献   

10.
一、读书与听书 曾几何时“上学读书”已被“上学听讲”所取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读书”却有所忽视。久而久之,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想”,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读书”的“乐趣”,抑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学会“读书”自学。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提到“思想方法”“逻辑学”和“谬误学”,如果不是感到陌生,便是皱起眉头,联想到“生硬抽象”、“枯燥乏味”、“艰深难懂”,认为它是一些“不近人情”、“板起面孔”、“不切实际”的“概念游戏”。所以,很自然地,不少人对“思想方法”敬而远之。为拉转这种局面,自六十年代以来,我在《学研究工作之余.在港台长期致力于“思想方法”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为支力求“平易近人,活泼实用,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近几年在与大陆学界的交流中,很高兴地看到我的著述也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读了《思维与智慧》的办刊宗旨,感到…  相似文献   

12.
息机非傲世     
放下笔墨,抛却缠身的杂务,跑到有山有水的大自然,仰望蓝天白云,俯视荷塘水月,漫步田埂小道,登上太湖大堤,纵揽烟波浩渺,回首桑枝绿叶……好一派壮丽景色,会使身临其境的人,忍俊不禁,生发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快感。一时间,红尘热恼,荡然无存,这算不得逃避人世,也谈不上陶冶性情,只能说是对身心的一种调节吧,或换个角度,可称之为“息机”。所谓”息机”之“机”,世有解人,常作“机关”、“机抒”、“机理”、“机会”。“机缘”、“机敏”、“机巧”、“』动机”…··。之用。佛家,则从人的根机出发,释为“本来自己之心性…  相似文献   

13.
陈立胜 《现代哲学》2023,(2):114-127
“内”“外”分类具有丰富多彩的象征意义。在先秦儒家,“内”不仅是德性生活的策源地,也是天植灵根之域;在《庄子》中,“道德”“天道”“本真”“物之祖”“天地精神”“太初”等形而上的终极实在与“内”联系在一起,“内之域”即是恬淡寂漠之域、自然而无为之境。惟有深入其“内”,方能做“方外之游”。“入其内”即是一不断超越各种“外”的工夫、一不断“向内而在”的过程。佛教传入中国,其明心见性之学一度“垄断”了这一“内”之领域,其学被称为“内学”,其经典被称为“内典”,儒学及其经典遂沦为“外学”与“外典”。宋明理学转向“内”,实则可归结为两个面向,即将天道性命一贯之学落实于人之心性世界中,而心性生活又必须在人世间、人伦社会(“方内”)之中实现。于是,与天道沟通的心性世界(“内圣”)与日用伦常的关切(“外王”)之关系遂成为“内外本末,始终后先,显微无间,体用一源”之关系。“内圣外王”一词因此最终成为宋明理学乃至整个儒学之道的关键词。在现代新儒家建构第三期儒学格局中,“内圣外王”一词实兼有“定性”“定向”“综合”三义于一身。  相似文献   

14.
目前,社会上正在流行一种名叫“斗地主”的扑克游戏。据内行人士介绍,玩这种游戏一般需要三个人,每盘由一个人当“地主”(当庄),另两个当“贫农”,由两个“贫农”斗一个“地主”,来分胜负。这“斗”一般要带点彩,小则“一二五”,大则“二五十”不等。这种游戏一出现之后便受到了青睐。很多人宁愿不下舞池,不去“休闲”,不唱卡拉OK,停了“拖拉机”(扑克游戏),撤了“围城”,换了“定7”(扑克游戏),焚膏继晷,废寝忘食,乐此不倦。“斗地主”具有如此魔力,令这么多人神魂颠倒,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它使我想起了作家冯骥…  相似文献   

15.
黄前程 《管子学刊》2012,(3):26-28,38
“道”、“法”、“名”都是黄老之学的重要学术范畴。但名学思想,或者说“名”这个范畴,对于黄老之学来说,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简言之,名学思想是将“道”、“法”、“名”三个范畴绾合起来,并建立起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的纽带;“名”使“虚无之本”得以向“因循之用”进行贯彻,也使法术之治得以“名正而法顺”地实施。可以说,名学思想,或者说“名”,是我们深入认识黄老之学的另外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乙:我们分、,完“中庸之道”之后,回头再去讨论阿人”做媒”的问题。丙:阿婆是“?道者”,认为“中庸是最适中的”,观.她又否定‘“中间人”,这样不是自相矛尼/自打嘴巴吗?乙:不会的3壬。果解作“中间”碰壁的话,她马上“转I二”而解作“适中”便可以了。甲:但是,胎地里把“中间”改为“适中”,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的手法。况且,说句空洞无物的话有什么用呢?乙:有“瞒天过海”的特别用途!甲:利用文字魔术做成的障眼法,的确可以骗过很多人。乙:很多“中道者”自己也不意识到“空无内容”而自/。;欺人。自…  相似文献   

17.
程汉 《现代哲学》2023,(2):106-113
亚当·斯密的生活哲学是当前斯密思想研究的新话题,而对“美好生活”内涵的阐释,构成了斯密生活哲学的主要内容。斯密从“财富”“道德”“美德”三重维度阐释了“美好生活”的具体内涵。斯密认为,商业社会中的商品交换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和普及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基本物质前提。在此基础上,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偏废“德性”。“德性”具有关于普通品德的“道德”和关于高尚品德的“美德”的双重内涵。鉴于此,“美好生活”既可以是“财富”与“道德”的统一,也可以是“财富”与“美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星象通考(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金星的别称日“观星”,观卦的星象基础是“金星”。辰星(水星)的别称曰“鼎星”,鼎卦的星象基础是辰星,即“水星”。“恒”字的构造是“心以舟施恒”,所以恒卦的星象基础是心宿星。“升”字的构造是由“斗”字加一画而成,升卦的星象基础是“斗宿”,即“南斗”。奎星由十六颗星组成,形似“草鞋”,履卦的星象基础是“奎宿”。井卦是直接取星象的名称为卦名的,井卦的星象基础是“井宿”,  相似文献   

19.
赞“小”     
“大”与“小”,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中孕育“大”,“大”中包含“小”,不因其“大”而流于空泛,不因其“小”而陷于琐碎。这本是最易理解、把握之常理,但环顾四周,许多人是长于宏观思维,概括总结提升拔高能力甚强,凡事均能大处着眼,喜欢谈大原则、大思路、大问题、大理论,气势宏伟,高屋建瓴。而对平凡小事、世俗小节这类等而下之的琐碎具体问题,则往往兴趣不大,或不屑一顾。忽视“小”,其弊端可谓多多。领导者只讲战略,忽略战术,以战略代替战术,把战略思想当成了操作的方法,今日一个“工程”,明日一个“蓝图”,长…  相似文献   

20.
南朝时的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日:“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日:“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贴切工巧,言近意远,顿时博得一片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