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孤独     
刘海波 《天风》2001,(11):44
记得有一天晚上,当我卸下一天的劳累来到神面前灵修时,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笼罩着我,所以我在神面前向他倾诉,求神帮助我,使我能够坚强地面对孤独,走出孤独。祷告完之后我就读圣经,正巧读到以赛亚书第63章,当时神的话语紧紧地抓住了我,于是我一个人在神面前静静地默想,并思考如何在孤独中与神同行。我们不但在“夜静酒阑人散后”的情  相似文献   

2.
"离开"、 "联合"、 "一体"构成了婚姻帐篷的三大支架,缺少其一,这帐篷就支搭不起来.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创2:24)这是上帝给完美婚姻的一个概念.当神在伊甸园创造了第一对情侣亚当和夏娃后,当亚当向夏娃唱起了第一首情歌:你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内之后,圣经就给人一个打开婚姻之门的按钮: "离"、 "合"、 "一".这是完美婚姻的秩序和基本要素.婚姻在"离开"、 "联合"、 "一体"之后,这个婚姻组成的条件就已经完满了,是以句号作为结束的.有了法律的保障,有了爱的联合,有了和谐一体的生活,这就是一个最完美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个体生命获取思想赢得智慧从而不断告别愚昧的一种行为方式。学校里的读书时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更何况这种读书方式是被动的和不可选择的。更多的读书时间应该在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阶段。而在一个物质时代里,当人的基本生存不再成为一个难题之后,个体生命自主选择的读书活动成为了一种可能或现实。  相似文献   

4.
王萌 《伦理学研究》2017,(5):110-115
现代人仰仗着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而自认为已经充分实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由,生态危机的发生则表明现代人所倡导的这种征服性自由只不过是一种自由的幻象。随着现代性征服自然之自由的破产,"什么是人在自然面前的真实自由"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当代人面前。人在自然面前的真实自由应当是:生态必然性关照生物必然性的认识论自由,人与自然本质一体而无外物与人对立的本体论自由,依靠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而实现的实践论自由。三者一致归旨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由。  相似文献   

5.
爱好写作的人总有一些敏感。一旦对生活有了感悟,就免不了一吐为快。在文字面前,我像一个拾荒者,把日暮晨昏碾过的边角料都当做宝贝。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道影、一抹色,都可能对我别有意味。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爱上文学,流连文字,与我内敛敏感的天性不无关联。当一个人与外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必定要在内心为自己设置一个壁炉:  相似文献   

6.
恩光 《天风》2012,(5):52-53
当两个人组成一个家庭,无论男女,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自然也会遇到全新的挑战。在一个小家庭中,如果说丈夫决定家庭的方向,那么一个合神心意的妻子则会决定这个家庭的生命与质量。如何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的妻子?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家庭更好地行在神的心意中呢?  相似文献   

7.
邢汶 《佛教文化》2013,(4):82-83
走近王洪庆的办公室时,他正与另外一个同事坐着谈话,远远地就能听见里面温声细语,气氛十分温暖。王洪庆面色十分温和,带着春风一样的暖意,似乎嘴角永远都流露着微笑,让人感到十分亲切,虽然穿着严肃的制服,却不感觉严肃。办公室里十分简朴,但一尘不染。虽然桌子上摆着几本佛教杂志,但一点也感觉不到佛教气氛。但是,当王洪庆把柜子打开之后,一个光辉灿烂的佛世界立即展现在面前。  相似文献   

8.
在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依循市场的经济原则行事.市场的经济原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之后,必然带来矛盾与冲突.如何面对矛盾冲突,在接受与正视矛盾冲突之后又当如何作为,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尴尬难题.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两难进路,虽然难于明确地、截然地取舍与平衡,但是基于共同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共通的对于快乐与痛苦的感受,我们应该能够做出改变、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9.
智慧语丝     
正当你很容易相信别人时,你就会经常被别人骗;当你经常被别人骗了之后,你就会不再容易相信别人;当你不容易相信别人时,你就会开始只相信自己;当你很容易相信自己时,你就很容易被自己骗。——朱德庸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柴静《看见》一个人越有思想,发现有个性的人就越多。普通的人是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帕斯卡尔《思想录》  相似文献   

10.
顺从圣灵     
张有正 《天风》1996,(7):44-45
经文:“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 基督徒的重生,是靠圣灵的能力。重生之后,基督徒的灵性生命长进,必须继续顺从圣灵而行。圣灵不仅叫人得生命,而且要不断地更新人的灵命,完完全全把人引到神的面前。因此,我们的属灵生命如何,行事为人是否蒙神喜悦,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9,(3):49-5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当智能机器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时,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合作就成为智慧社会治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人机合作前所未有,而人机合作能够持续进行的前提是之一就如何解决因为人机合作而产生的责任难题。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集体行为的特性使得责任很难区分。智能机器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智慧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使责任区分变得更加艰难,到底是政府、智能机器还是生产机器的厂家来承担责任?而责任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关键在于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智能机器能否与人相提并论,甚至超过人类,成为超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环境美德论     
建构环境美德伦理,首要问题是确认人在自然界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在自然面前的自我画像不同,人对自然界的道德态度与道德行动也就不同。通过人在宇宙中位置的本体论论证,澄明人是自然界的看护者,看护自然界由此成为人的基本美德。在这个世界上,从来还没有一个物种能够做到看护自然界,唯有人才能够担当如此神圣大任。看护自然界需要人充分运用大智慧,对自然界既要有所作为,又避免胡作非为,因而看护自然界既是对自然界的美好行动,又是对自然界的正确行动。通过看护自然界实现了环境美德伦理与环境规范伦理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对自然界道德品质与对自然界正确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境无心,心不为外境所扰,一切自然而然,就可达到禅的境界. 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去拜访一位禅师.二人见面之后,谈禅论道,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时间,禅师便留居士用餐.用餐时,禅师发现侍者端上来的面一个碗大些一个碗小些,他就把其中大些的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和男性一同缔造着人类文明。然而由于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分工不同,使得“男女有别”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而“男女有别”的背后应该说女性是被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她们之间的相异之处,很值得我们作些比较。对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信仰立场、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女性作比较,它的面应该说是很广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之要     
正人每天都要生活,生活不是有的吃、有的穿就算,也不是有钱赚、有人爱就好。生活不是那么简单,当一个人来到世间,本能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平安,之后就要饮食。婴儿在摇篮里或在母亲的怀抱中,感到无比安全,但他还是需要牛奶。及至长大后,要求赞美,要求鼓励。一旦入学读书之后,所要求的就更多了。人在世间生活,要求很多,但最基本的莫如:一、要过得欢喜。人间生活里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欢喜。假  相似文献   

16.
从1996年开始,全球掀起了一阵逐浪推高的并购狂潮。有实力的公司纷纷通过兼并和收购其他公司,来加快自身的发展。但是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并购后的公司的经营现状时,却惊奇地发现,并购未必就意味着成功。就拿德国的戴姆勒汽车公司来说吧,该公司先是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接着去年又以34%的股份接手日本三菱公司。两次并购之后,公司的规模虽然迅速扩大,成为一个横跨两大洲、覆盖高中低档各类车型的巨人公司。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接连不断,以致去年公司的纯利润几乎下降了一半,公司…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心理世界》杂志内容改版了。当这期杂志到您手中时,一个全新的面貌就展现在您的面前了。这是一本关注现代人心理,抚慰现代人心灵,疏导和缓解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产生的生存、生活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家拿破仑·希尔一向强调自信是促使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一次一名意志消沉的餐厅老板前去寻求希尔的帮助,他因为合伙人的破产而变得一无所有。希尔要求他站在厚窗帘的前面,并且告诉他:“你将看到这世上唯一能使你重获信心并且克服困境的人。”藏在窗帘底下的其实是一面镜子,因此,当希尔将这块窗帘揭开,出现在餐厅老板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餐厅老板看到镜子以后,不禁陷入了沉思,过一会儿他便向希尔道谢离去。几个月之后,餐厅老板再度出现在拿破仑·希尔面前,但他已非当时意兴阑珊的失意者,而是看起来精神焕…  相似文献   

19.
老练的讲演者懂得,当一个陌生的演说人出现在听众面前时,人们往往有一种淡漠和戒备心理。为什么? 讲演不同于演戏,演戏是演员以角色的身份出现,通过塑造一定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形象感染观众,其心理处于非我意识状态,这就很容易与观众产生心理融合。  相似文献   

20.
谢炳国 《天风》2006,(4):44-45
读经:“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婚姻是人生大事。自古以来,男女结合都要举行婚礼。例如,中国古礼,新娘坐着花轿来到夫家,与新郎“交拜天地”之后,方可成为正式的夫妻。男女结合为什么需要婚礼呢?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结婚的意思都是一种宣誓。如果把这种盟约从婚姻里拿走,也就不成其为婚姻了。中国的“交拜天地”也是以天地为见证,约束双方的誓约。可见,婚姻的合法性和约束力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