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锦坤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43-50
前言外界信息约有90%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人眼通过连续不断地运动以取得这些信息,眼球运动能使外界静止的或运动的目标,在视网膜黄斑部的中央凹上结象。当两眼追踪一个运动着的目标时,眼球可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当眼球追踪一个缓慢而平稳运  相似文献   

2.
眼动记录方法综述阎国利(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1引言在十九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何准确地记录人的眼球运动,这是眼动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近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改进眼动记录技术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面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3.
随着影像学、形态学、计算机等多学科在眼科的应用,眼外肌Pulley得以被发现并被应用于临床研究.眼外肌Pulley的应用使临床眼球运动Listing法则,前庭眼反射及双眼集合运动理论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在众多学科的研究基础上,眼外肌Pulley对某些复杂斜视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解释并对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晓白 《应用心理学》2001,7(3):63-64
作为心灵窗口的眼睛 ,一直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有 80 %~ 90 %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因此 ,心理学家们十分重视视觉的研究 ,力图开启一个最有效的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秘密的窗口。经过长期探讨 ,发现记录人的眼球运动(即眼动 )过程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 0世纪 60年代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眼动记录仪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新价值被重视发现 ,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把心理学家从复杂的记录过程和庞杂的数据分析中解放出来 ,以及眼动记录仪工作时对被试要求的降低 ,从而使眼动…  相似文献   

5.
眼动仪和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玉昌 《心理科学》2000,23(4):454-457
0 引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 ,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 80 %~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 ,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 ,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 (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 ,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人机系统中,操纵者和机械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是视觉信息的传递。人机系统可以是开放的,如在监视任务中,这时信息仍处在视觉子系统中,仅有的运动动作是眼球运动。在视野方面,眼睛可从接收10亿比特/秒的信息,而神经每秒只能传递几百万比特。至于中枢神经系统每秒仅可处理几十比特的信息(1970年Mc Cormic)。由于直接监视相关的大脑区域尚不可能,因此,只能从眼球运动记录中研究所寻求的信息有多少,所寻求  相似文献   

7.
平滑追踪眼动是人们对环境中感兴趣的运动物体进行持续视觉追踪的一种眼动行为, 它受个体在其过程中获得的视觉信息和眼动反馈信息等感知觉因素, 以及心理表征和期待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影响。同时, 平滑追踪眼动过程影响着个体的预测性眼动追踪、追赶性眼跳、空间定位和接触时间估计等涉及运动物体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的行为。未来的研究应注意探讨在平滑追踪眼动过程中获得的感知觉信息和高水平认知因素对上述时空特征表征和预测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涉及司法鉴定的眼部钝力伤致眼眶爆裂性骨折临床决策的特殊性,依据医学原理,做出有益于伤者康复及纠纷解决的决策.选取眼眶爆裂性骨折49例(49眼).其中内侧壁骨折30例,下壁骨折19例.致伤原因:斗殴25例,交通肇事17例,运动伤5例,自己意外伤2例.30例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眼球运动不受限,眼位满意,功能位无复视,2例特定方位复视,3个月后消失.19例拒不接受手术治疗,3个月后眼球不同程度内陷,16例功能位复视,眼球转动疼痛.眼眶骨折早期手术治疗预后佳,后患少,对受伤者及肇事者均有益.  相似文献   

9.
平滑追随眼动的神经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志  贾凤芹 《应用心理学》2008,14(1):70-76,90
平滑追随眼动作为视觉引导的眼动行为之一,是指为保障对运动目标的精细觉察,眼睛追随慢速运动的目标以使其处于中央凹位置时眼球的运动情况。本文简要归纳介绍了平滑追随眼动的实验范式、测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详述了平滑追随眼动的皮质-脑桥-小脑神经通路,其中皮质区的额眼区、辅眼区、颞中区、内侧上颞区及侧顶区在平滑追随眼动的产生中具有不同作用;而脑桥核和脑桥被盖网状核作为中继站负责将来自顶枕区和额叶区信号传递到小脑中参与眼动的区域;小脑的绒球和副绒球及蚓体负责处理平滑追随的眼动信号,并协调前庭神经反射。对平滑追随眼动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眼动的正常与否,发挥其临床诊断和药理学评估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确定患者大脑器质性病变或损伤的程度,同时为进一步的实验认知研究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外眼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眼睛运动的生理条件眼球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是由三对肌肉控制的。三对肌肉的协同活动使眼球环繞角膜頂端后方13.5毫米处的中心轉动。每对眼肌控制眼球在一个平面上轉动。这三对肌肉是內直肌和外直肌(internal and external recti),上直肌和下直肌(superior and inferior recti),上斜肌和下斜肌(superior and inferior oblique)。內直肌和外直肌收縮,眼球作左右方向的轉动。上直肌收縮,眼球向上內方向轉动;下直肌收縮,眼球向下內方向轉动。  相似文献   

11.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  相似文献   

12.
视觉运动追踪是运动知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构建视觉运动追踪的过程模型和分析每个阶段的认知加工任务,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运动物体识别的本质。视觉运动追踪包括目标获取和运动追踪两个加工过程:目标获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目标与背景分离, 集中注意力加工追踪目标; 运动追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平滑追踪眼动和追赶性眼跳, 并发挥行为水平、眼动水平和神经活动水平的预测机制。目标获取同时受背景和目标的运动特征和身份特征影响; 运动追踪系统发挥预测机制的基础是客体表征连续性, 而客体表征连续性的建立同时依赖于目标时空属性和身份特征的编码加工。因此, 视觉运动追踪是视觉系统对客体运动信息和身份语义信息整合的结果。其中, 客体运动信息的加工特性已经获得了比较广泛的研究, 而语义信息加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按照3~5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各年级中分别选取年龄相同的高、中、低三组儿童作为被试,要求他们阅读适合本年级阅读水平的5篇短文,探讨同一年龄段内读者阅读水平的高低对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影响是否存在发展上的差异。通过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9岁儿童的阅读眼动注视模式受读者本身阅读水平的影响最大,10岁次之,到11岁,随着儿童基本眼动行为的成熟,这种影响随之消失。表明读者阅读眼动注视模式的发展动力来源于语言操作技能和眼球运动协调性提高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眼运动的顺序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实验使用EVM3200型眼动仪测量被试在观察四种不同形状和四种不同颜色时眼运动轨迹的特点,来研究人眼运动的顺序性。结果表明:人眼在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眼运动具有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特性;形状和颜色一样具有诱目性序列特征;眼运动凝视点受到刺激所处空间位置的明显影响;首次凝视点是研究眼运动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运动目标最终位置的记忆常常会向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这种偏移被称为“表征动量”。现有研究对表征动量的解释涉及从低水平的知觉加工到高水平的认知加工等多个方面。本研究采用不同材质和滚动声音的球体作为刺激材料, 考察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以及知觉水平的眼动信息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了对目标质量的主观表征对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质量表征会同时影响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实验2通过不同的提示线索控制眼动追踪, 进一步探讨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 非自然追踪的条件下, 表征动量会减小, 且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会通过知觉水平的眼动过度追踪起作用; 然而, 表征动量还受其它因素影响, 眼动信息并非决定表征动量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蜻蜓眼是仅出现于战国时期的镶嵌琉璃珠。由于其做工精美、工艺复杂,一直以来只被少数贵族所拥有。有学者认为,这种稀有琉璃珠除作为精美的装饰品外,在中西贸易开始沟通的早期,也作为货币珠执行货币的职能。蜻蜓眼琉璃珠的眼球造型是对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延续,这种关于眼球造型的概括性符号,是当时人类对宗教信仰的能指和所指的高度结合。蜻蜓眼在造型、色彩、工艺等方面都反映出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倾向。蜻蜓眼是战国时期琉璃工艺、造型艺术、历史见证、社会功能、符号象征以及时代审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眼动分析法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法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法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弢  李胜光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05-1416
通过光流信息来指导个体在环境中有效移动是我们视觉神经系统的一项核心任务。在灵长类的大脑皮层, 视觉运动的信息加工是由位于背侧通路的一系列脑区来完成的, 这一信息通路主要参与运动和空间动作的分析。在高级视皮层, 视觉系统很可能利用非视觉信息来补偿因眼动造成的光流模式扭曲, 以重建对自身运动方向的正确表征。根据目前研究进展, MST和VIP这两个位于顶叶的脑区都参与了自身运动认知过程, 并且对精确的自身运动方向判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在自身运动认知神经机制研究领域的进展, 尤其是神经生理学家们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自身运动认知皮层处理机制方面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深入研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不同加工水平的任务无关信息对注意控制中不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关信息对注意警戒和定向的影响更为明显,不论是在知觉水平(运动方向)上,还是在概念水平(语义)上,无关信息均产生阻碍效果;但语义信息比知觉水平信息的干扰作用出现的更晚。无关信息对执行过程的影响与无关信息性质有关,同类别无关信息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视觉心理表象是一种基于过去经验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它是信息表征的一种形式.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视觉来诱发表象,但是这很难排除视觉后像的干扰,而且与表象“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不一致.听觉诱发表象很好地解决了视觉后像的干扰问题,也更吻合表象“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因为被试产生的表象是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从自身出发,主动加工的结果.采用实验法,考察通过听觉通道诱发表象眼动的情况,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1)不管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能诱发表象,在表象时存在眼动行为.(2)运动的物体诱发眼动的程度更大.(3)眼动影响表象的建构,在表象建构中起机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