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标焦点监控下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莫雷  冷英 《心理学报》2005,37(1):41-50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目标焦点监控下读者对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24篇含有主人公目标的记叙文,设计了子目标未实现、子目标曲折实现或子目标直接实现三种条件,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分析。实验1对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未实现两种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长于未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说明在没有共振的情况下,目标启动句也可以激活先前的目标信息引发目标整合。实验2比较在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直接实现条件对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以探讨在目标焦点条件下是否对相关信息进行追随性建构,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与直接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目标焦点监控下可以发生阅读信息的追随性建构。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阅读不同文本信息可能会引发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主义理论与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都只是说明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语境信息对抽象句和具体句回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0,23(4):57-62
本实验用汉语材料进行实验,考察了语境信息对抽象句和具体句回忆的影响。在实验Ⅰ中抽象目标句和具体目标句镶嵌在随机语境或主题语境中。在随机语境条件下,被试对具体句比抽象句具有较好的回忆成绩;而在主题语境下,两种类型的句子之间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异,具体性效应消失。实验Ⅱ增加了部分整合语境,在这种条件下,构成语境的主要名词与主题语境相同,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结果发现适当的语境对抽象句的回忆有促进作用,部分整合语境的促进作用位于随机语境和主题语境之间。语境对具体句的回忆没有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语境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3.
孙兵  刘鸣 《心理科学》2005,28(5):1052-1055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的直接宾语(DO)/句子补语(SC)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的认知加工特征。实验一采用自定速移动视窗技术,发现歧义句和无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二增加了论题适合性因素以探讨非句法信息在句子理解加工中的影响,发现论题适合性信息影响歧义区和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存在DO/SC暂时句法歧义效应;论题适合性信息即时参与对句子的加工,并对句法歧义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条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瑞明  莫雷 《心理学报》2004,36(1):15-2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深入探讨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条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实验自变量是主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在实验一中有三个水平,一致、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在实验二中有两个水平,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实验一采用ANOVA对三种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信息必须与先前的协调性信息有局部的不一致或不吻合是引发协调性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实验二采用t检验分别对出现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协调性整合的结 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流畅性阅读和以协调性整合为重要形式之一的整合性阅读的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5.
仝宇光  张奇  张丽芳 《心理学报》2010,42(6):663-671
为考察语篇阅读中,汉语动词的延续性特征以及瞬时时间副词对时间转换事件表征的影响,采用探测-判断的语篇实时阅读技术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的结果表明,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短暂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实验2的结果表明,当不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当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无显著差异。两个实验结果分别说明,动词的延续性特征和时间转换短句的结合影响了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在长时转换句的前面添加瞬时时间副词缩短了长时转换事件的表征时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了在代词歧义消解中人们如何根据语境并利用语用知识理解隐含意义.实验一以24个语篇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两水平重复测量设计.结果表明间接方式下关键句阅读时间较长.实验二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脱离语篇语境的关键句在不同条件下阅读时间相当.实验结果支持隐含意义的理解在句子加工的早期就已开始的联结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7.
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激活与整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瑞明  莫雷  吴俊  崔磊 《心理学报》2007,39(4):589-601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眼动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背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2名。实验1使用移动窗口技术,计算机屏幕上每次只呈现一个句子,让被试自己按键逐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探测词的再认反应时间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2使用眼动技术在一种更自然的情境中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眼动指标的差异来进一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激活和整合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激活是整合发生的前提,有整合必先发生激活,但激活发生后并不一定会发生整合;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阅读时间的延长主要发生在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金花 《心理学报》2008,40(11):1165-1177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自我报告法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具体机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14名。实验1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探讨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只有语义相关上的局部不一致但没有事件相关时能否发生协调性整合。实验2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间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单纯语义相关没有事件相关时,目标句阅读是否会自动激活跟其有关的背景信息。实验3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和被试的自我报告指标探讨协调性整合是否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探讨被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否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语义相关时可以引发信息激活,但只有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事件相关时才会发生信息整合;另外,协调性整合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能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金璐  吴莹莹  杨晓虹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4,46(10):1413-1425
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能够推断出故事主角的情绪状态, 并能随着语篇中的情绪变化做出情绪更新。在加工情绪信息的同时, 读者也加工语篇结构方面的信息, 二者皆有可能随着语篇的展开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分别在外显和内隐两种情绪加工任务下, 考察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实验1的外显情绪判断任务下, 话题结构未显示出对语篇情绪更新的作用; 在实验2和实验3的内隐情绪理解任务下, 话题延续时, 情绪转换句的阅读时间长于情绪延续句, 此时情绪更新需要额外的加工时间; 而话题转换时, 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此时读者在新结构下建立当前句的情绪表征, 并不受到先前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区分了故事语法和故事图式这样两个既易混淆又非常重要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近年来对故事的理解和回忆的研究,指出了故事图式在理解和回忆中的作用。了解故事语法和故事图式理论,有助于进行阅读理解的研究,特别是对于阅读的高层次研究,即故事水平(相对于词和句子水平)上的研究,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要求被试判断前后出现的两个句子意思是否一致,探讨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同时验证汉字音形义激活的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1)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不一致,字形对句子阅读的影响最大,而字音和字义对句子阅读的影响大小不能得到分离。(2)句首词语首尾变化对句子阅读的影响不一致,词语尾字变化条件下的反应时比词语首字变化条件下的反应时更长。实验结果支持了句首词语字形对句子阅读影响最大、句首词语尾字变化比首字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更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Syntactic complexity was systematically manipulated in sentence and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tasks. Aphasic patients, but not normal controls, showed effect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the sentence comprehension task. Neither aphasic nor control subjec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rehension of syntactically simple and complex stories. This pattern confirms the clinical impression that some discourses can be understood by patients who cannot utilize syntactically based sentence comprehension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中文时信息整合的即时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两个实验对中文语篇理解中相关背景信息的激活与整合到底是即时发生抑或延时进行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所用的阅读材料都包含一个目标句,它与局部语境一致,但与前文提供的背景信息冲突或无关。实验一采用自定步速逐行阅读技术,考察了一致性条件以及句子结束的标记(即句号)是否存在对目标句阅读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句子结束的标记是否存在并不影响目标句整合加工的进行。实验二运用眼动追踪技术着重探讨信息整合加工能否在目标句关键区中即时进行,实验条件仍为当前信息与背景信息的一致性,重点考察其对目标句中关键前区、关键区及关键后区的作用。结果表明,自变量的操纵导致关键区中反映初次加工的指标产生可靠的效应。这一结果表明中文语篇理解中整合加工的过程开始得非常迅速,是一个即时引发、而非延时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句子可继续性对句子理解加工的即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操纵动词与后接词的关系,来产生搭配异常并控制句子的可继续性,研究汉语词汇信息在句子加工中的即时作用。实验一利用跨通道技术,发现动一名词搭配异常对目标名词的加工有即时影响,形容词条件下可继续性对目标形容词的加工有即时影响;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发现名词条件和形容词条件下可继续性均有显著的即时影响。结果显示,语义等多种词汇信息被通达后立即共同参与了汉语句子加工。  相似文献   

15.
事件合理性在句子阅读中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明确句子阅读时各种信息的时间整合进程, 进一步建构语言理解的系统构架。研究表明事件合理性会影响句子阅读。一方面, 句子阅读的很多研究方法都可以用来考察事件合理性; 另一方面, 事件合理性研究结果的解释可以补充句子理解机制。目前研究者们对事件合理性能否即时影响句子阅读存在争议, 而且影响事件合理性的因素有很多, 因此以后的研究应平衡好各种影响因素, 也可采用双语被试来研究句子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Memory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atically similar episod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 theories about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matic information in memory propose that two episodes that share a theme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a thematic structure. We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such cross-episode connections in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in six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1 and 2 used a priming technique; it was found that verification time for a test sentence from one story was speeded by an immediately preceding test sentence from a thematically similar story but only when subjects were given instructions to rate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stories. In the remaining experiments, a single test sentence was presented immediately after a story was read, with timing controlled by presenting the story one word at a time. Response time for a test sentence from a previously read story was facilitated if the immediately preceding story was thematically similar, but only if the previously read story was extensively prestudied. We conclude that, during reading of an episode, thematic information may be encoded so as to lead to activation of similar episodes and formation of connections in memory between episodes, but such encoding is not automatic and depends on subjects' strategies and task difficulty.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眼动记录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句子语境中,不同类型的动宾组合的加工过程。结果发现,韵律限制对句子阅读的认知加工过程起重要作用。符合韵律限制的[2+2]和[1+2]型动宾组合比不符合韵律限制的[2+1]型动宾组合加工更容易,更少地寻找支持信息。语境能引导读者更快地通达符合韵律限制的词汇的意义。在中性语境中,符合韵律限制的[2+2]和[1+2]型动宾组合比不符合韵律限制的[2+1]型动宾组合加工更容易,更少地需要语境的支持。在偏向语境中,同时符合韵律限制和语境信息的[2+2] 型动宾组合加工更容易,更少地需要语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