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2.
《释迦谱》和《释迦氏谱》是我国佛教学者编撰的两部重要的释迦牟尼传记,代代流传,影响极大。《释迦谱》梁建初寺沙门僧祐撰。载于丽藏“彩”函、宋藏“彩、仙”函、元藏“彩、仙”函、明藏“书”函、清藏“壁”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其中丽、频伽、大正藏作“五卷”,宋、元、明、清藏作“十卷”。五卷本最初见录于僧祐自著的《出三藏  相似文献   

3.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北宋景德元年(1004),东吴沙门道原撰。载于元藏“振”至“世”函、明藏“合”至“弱”函、清藏“誉”至“青”函、频伽藏“云”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先是有唐金陵沙门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胜持,于贞元十七年(801)编次禅宗诸祖传记偈谶,及宗师机缘为《宝林传》。至光化二年(899),又有华岳玄伟禅师,编次贞元以来禅宗宗师机缘,为《玄门圣胄集》。道原“续后粱开平以来宗师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撰成此书(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因灯能照暗,禅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犹如传灯,故取名为《景德传灯录》。书成以后,诣阙进呈,宋真宗诏翰林学士杨亿等刊削裁定。“其有标录事缘,缕详轨迹,或辞条之纷纠,或言筌之猥俗,并从刊削,俾之纶  相似文献   

4.
陈逸鲁 《天风》2018,(7):42-43
《箴言》2章10节说:"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陈泽民老院长十八岁那年,神的智慧入了他的灵,他受感动,决志奉献身心,为主所用。二十岁那年,他进入沪江大学学习,1941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入金陵神学院读研究生;1950年调入金陵神学院任教;1952年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  相似文献   

5.
耕心 《天风》2022,(6):前插1-前插1
有人说:"不会祷告,读《诗篇》;不会做人,读《箴言》.""研习《箴言》最容易的方法是按照主题,但是阅读《箴言》最佳的方法却是逐章翻看."(威尔斯比)《箴言》10章1节至22章16节,以及25章1节至29章27节的大标题是"所罗门的箴言",在形式结构上,属于平行的箴言短句;在内容分析上,则无一致性主题呈现且当时处境多元(梁薇,《天道圣经注释·箴言》).人生也是如此,好像有主题,但日子似乎是散装的,天天过得并非规律.近日读《箴言》20章1节至30节,犹如一幅众生相与智慧谱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6.
保守你心     
张克全 《天风》2008,(20):14-15
重视心灵对人生命生活的作用,是圣经的一个特点。圣经谈到“心”的经文有多达四五百处。《箴言》是希伯来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圣灵感动下对生命、生活思考的成果,其中也论到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活动中最基本最先决的活动就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生产劳动。首先,“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1—32页)。其次,这个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社会提供了“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正是这个致关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解经家意识到《箴言》1—9章同10一3l章相比,有其不同的特性,诸家公认1—9章是10-31章的“导论”。本文主旨在于揭示“妇女主题”是《箴言》1—9章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个渐演渐烈的主题,表现为1—9章两个“妇人”被安排在一场。延客的竞赛中。  相似文献   

9.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隆初年,刘体恕、黄诚恕等人在明末刊刻的《道书全集》所收《纯阳吕真人文集》的基础上,汇辑江夏涵三宫等乩坛所出的经卷,编成32卷本《吕祖全书》。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年,邵志琳在杭州全真道士蔡来鹤等人的支持下,将32卷本《吕祖全书》增补为64卷。本文对32卷本《吕祖全书》的编纂过程和每卷经文的来历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64卷本增补的内容。尹志华,哲学博士,现为《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编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20卷第2期,我们终于攀到了一个关口,一个历史的节点。20年、20卷、32期,将近1 500万字,“马美研究”微信公众号也得到众多学者的好评和喜爱……在全球范围内人文主义研究遭遇自启蒙主义以来最为艰难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学教师经历高等教育历史上最严厉、最“刚性”的考核要  相似文献   

12.
华主席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号召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当前特别要学好《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也要继续学好其他各卷。” 为了给《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最近收到母校寄来的《金陵神学志》(增刊)《神学生论文选》专辑,一口气读下来,阅后甚感欣喜。作为校友,不仅为正在接受装备和操练的神学生在学识上的进步和成就而欣慰,更为母校在神学教育事工上做出的见证心存感恩。“金陵”自81年复校以来,在《金陵神学志》上能如此集中地刊登有较高神学涵量的论文,似乎是第一次,实为可喜可贺。这不仅是20年来,“金陵”在培养神学人才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是中国教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以来,在“金陵”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同时也是在普世教会面前做出的美好见  相似文献   

14.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天竺僧伽斯那法师为了弘扬大乘教义,从修多罗藏中辑录成书的。全书两卷,共九十八则寓言,加上卷首引言和卷末偈颂,聚为一部,概称“百喻”。中天竺求那毗地法师在南齐建元初年来到建康(今南京),于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将此经译成中文。齐中兴二年(502)求那毗地病逝于中国。鲁迅先生在一九一四年七月和十月两次出资六十元,委托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并亲自为之断句。一九一五年一月《百喻经》刻成后,鲁迅以三十余部分赠亲友。  相似文献   

15.
不可自欺     
经训:林前3章18至20节 欺,有欺人、受欺和自欺之分。欺人与受欺皆司空见惯。唯有自欺令人费解。《朱子语类》第18卷中说:“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旧约箴言书指出:“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唯有耶和华衡量人心。”(21:2)人出于自爱和自我为中心的本性来看自己时,往往沾沾自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我所承担的国家课题的结题成果,诸葛婴同志看到后写了书评《勇气与眼光》,(见《哲学研究》1998年第12期,下简称诸文人诸文主要是对我曾经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有不同看法。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值得欢迎的。然而,诸文所提出的问题、对本人的指责及其该文自身的严重失误,我觉得都有必要给予回答,且愿借此机会请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关于“马克思的箴言”诸文大段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4-265页的话,意在指责本人“不去考察原意,应该说有点儿戏”。这里有个问题:假若作者真的“仔细…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预定三卷本《管子》的第一卷,前两卷是《管子》全文的译注,第三卷是关于《管子》的研究。《管子》一书卷帙浩繁,内容复杂,是各种不同学说的汇集,包括政治经济学说、军事学说、类似《左传》《国语》的历史事件叙述、黄老道家学说、以及李克所谓的“自然主义者”的著作等,称为《管子》的只是其中某些最明显的部分。《管子》虽然名义上与齐桓公的名相管仲联在一起,但显而易见(也是长期以来的看法),其中所反映的事实更接近于公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国内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追问已经延续了20多年。在诸多有待深化的问题中, 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那就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第 96 页) 而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这样说道:“事实上,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  相似文献   

19.
杨玲 《孔子研究》2023,(6):56-65+158
《诗经·周南·卷耳》主旨纷纭,其阐释分歧主要集中在“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之“周行”的训释。经学主训“官列”,由此产生“官人说”。文学主训“道路”,于是有了“怀人说”。通过引证本书、他书、小学典籍分析考辨可知:“周行”非“周道”,无道路义。《卷耳》之“周行”如训为“道路”,诗意难通;训为“官列”,则诗意豁然,且上博简《孔子诗论》“《卷耳》,不知人”也可得妥当解释,《卷耳》的经典特质、丰富内涵和本事均可揭橥、呈现。于此可见训诂之于《诗经》文本阐释之重要。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6,(4)
十地经论义记二十四卷(金陵刻经处本)隋释慧远撰。《十地经》者,即《华严经十地品》异译也,世亲造论释之。魏永平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及菩提留支译。当时习者称地论师。远公之言曰:“十地者,盖是集一切智一切种智功德法门。”记初以十门階则慧光于此论最为精熟。其弟子法上讲《十地》、《地持》、《楞伽》、《涅槃》,轮次相续,并著文疏。远公承三叶之渊源,集华梵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