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齐聚奉化雪窦资圣寺,缅怀近代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追寻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人间佛教”思想,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纪念活动的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变革,佛教也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经历了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2.
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东汉已传入我国,但直到东晋才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这实与曹魏末年东吴高僧康僧会在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密切相关。具体说来,康僧会对印度佛教的汉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上而下传教方式的积极尝试;第二,对印度佛教“四大成物说”元气论的改造;第三,对印度佛教人性论思想存有论的转换;第四,对儒佛二家思想矛盾的巧妙化解。 韩国良,文学博士,南阳师院文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位历史人物便是道安。道安(312-385)是东晋时期一位著名高僧,其一生致力于“佛教中国化”的事业,主要有两大贡献:其一,推动佛教理论上的中国化。道安本着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组织整理大批佛教文献,推动了中国翻译学、目录学的发展,并于此基础上将我国本土的儒道二家学说与佛教思想相结合,推动了般若学的兴起;其二,推动佛教僧团组织管理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明末四大高僧云栖莲池、憨山德清、紫柏真可、灵峰蕅益著述中反映永明延寿思想影响的文字资料为主要依据,辅以他人的有关评论为佐证,说明永明延寿的思想与行持对晚明佛教复兴基本走向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由此管窥永明延寿思想对中国佛教入宋以后诸宗融合、导归净土的新格局形成与演进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台高僧法尊法师将“戒为根本为基础为前导”的次第思想付诸于学僧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师徒授受模式转为学堂形式;教育内容由传统的经典诵读、仪轨因袭转为以传统佛学为主、新知世学为辅;教育理念由培养潜心清修的悟道高僧转为培养知识全面的僧才等,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佛教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晚明时代佛教义理全面中国化,阳明心学与其在义理、修持、道德观等方面多有互鉴之处.但王阳明与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蕅益智旭二人之佛教观代表了佛儒二家思想旨趣之根本互异.阳明心学的开创与佛教心性论的发扬有直接关系,阳明心学的发展在对佛学义理进行摄取的同时.也刺激了明代佛学思想的发展.阳明心学与晚明佛教思想的关系是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9.
峨眉山早期是道教尊奉的名山,后来成为普贤道场,并逐渐发展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峨眉山佛教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明代是峨眉山佛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本文以明代峨眉山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四位著名高僧的事例为代表,分别从四个方面对明代峨眉山佛教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佛教义学的创新主要有老派高僧的“推陈出新”、居士佛学的“返本开新”与新派僧人的“综合创新”三种方式。谛闲、印光等老派高僧积极投身于讲经说法、弘宗演教之中,以复兴隋唐祖师的学修为己任,使这些久成陈迹的宗派在民国时期气象一新。以欧阳渐为代表的居士佛学以经典研究和教理疏理为入手处,大力批驳中土流行的“相似佛教”,寻绎深蕴在佛教经典中的“真实教法”,希望返回印度佛教本来面目。以太虚为代表的新派僧人在义学上综合佛教在历史上和世界各地的长处,主张以禅宗为主体,发掘中国佛教各宗的优点,借鉴世界各地佛教的经验,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人生佛教的新阶段。民国时期中国佛教三大派别的义学创新各有悠致,而尤以新派僧人的综合创新最为成功。  相似文献   

12.
九华山与地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明代佛教九华名山确立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九华山则是其一,因以尊奉地藏菩萨而闻名于世,故成为独具特色的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佛教在唐代已经知名,《高僧传》里专门记载了开山祖师金地藏的事迹。金地藏以“和尚如斯苦行”,赢得了众人“莫不宗仰”。②唐朝廷对他也敕赐有加,唐肃宗至德元年,在成都大慈寺“敕新罗全禅师为立规制,凡九十六院,  相似文献   

13.
普正 《佛教文化》2007,(5):117-123
义天是高丽时期著名的高僧,于宣宗二年四月(宋元丰未至元佑初)入华求法,遍访当时耆宿,受学各宗高僧,回国后担任高丽僧统,在中韩两国佛教的交流和推动韩国佛教发展贡献巨大。编撰藏要,整理典籍,堪为典范。在佛学思想方面,圆融无碍,形成了独有的会通思想,为之后解决因宗派之见而障碍佛教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之道,也是今天韩国盛行的通佛教基磐。  相似文献   

14.
佛教平等思想意蕴深刻、内容丰富,对南北朝社会观念产生多方面重大影响。透过南北朝时期一些重要政治、文化和宗教事件,我们可以梳理、勾画出佛教平等思想影响社会观念变迁的具体细节和曲折历程。颜延之通过对“人”的重新诠释,消解了佛教“众生平等”与“三才”观框架下“人为灵长”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梵网经》则从菩萨戒授受方面直接冲击“三才”观,把“众生平等”前所未有的贯彻到佛教信仰的各个角落。南北朝时期的素食、戒杀、祈愿,无论本土固有的还是域外传入的,都逐渐成为与“众生平等”观念相联系的生活习惯、伦理规范和信仰诉求。基于僧俗平等的理论,北魏确立了“国主即是当今如来”的“以政统教”模式,《梵网经》则提出了“以教统政”的新理论。梁武帝与北周武帝都倡导僧俗平等,却分别推出了“崇佛”和“灭佛”的相反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5.
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慈善活动则是佛教徒基于这一思想的社会实践。明末四大高僧基于这一基本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既包括宣扬慈悲思想、参加社会救济、从事公益活动,也包括参与政治、批判弊政、平息动乱、为民争利等。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拯救民众,也有利于晚明佛教的复兴,更是佛教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屈丽蕊 《法音》2020,(3):12-18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真可(1543-1601),在明末佛教复兴运动中举足轻重。紫柏法师名满天下,身边众多宰官居士。其佛学思想自成体系,影响了当时居士文人的修学理念,也影响了后世"人间佛教"的佛学理论。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复兴寺庙,发起民间刊刻"方册藏",营救太守吴宝秀,后因受晚明党争牵连而圆寂。鉴于在佛学界和思想界的特殊的身份和不平常的社会经历,紫柏是明代佛教史、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也是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关注的对象。笔者纵观紫柏研究的文献资料,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梳理、比较和述评。  相似文献   

17.
北宋高僧明教契嵩对儒家四书极为重视,透露出在理学酝酿和兴起之际儒佛关系的某些新动向。契嵩著《中庸解》五篇,将“中庸”解释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品格、一种高妙的人生境界,着重探讨了中庸与礼及人性的关系。契嵩研读儒家的经典和义理,主要是为了辅助佛教的弘扬和传播,从而促使儒家的学者理解和信仰佛教。其以儒家四书辅助佛教的思想特色在《辅教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反驳那些以韩愈为首的排佛学者,契嵩著《非韩子》三十篇,大量引用四书的话,对韩愈的名作“排佛论”进行了驳斥。契嵩的博学和智慧为佛教争得了一定的思想空间。其广引四书,对儒家四书学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前佛教界几个思想理论问题的反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桥 《法音》2006,(2):4-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大陆的佛教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社会各界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影响也日益扩大。正因如此,佛教界搞好自身建设的任务也更为迫切,其中包括佛教思想理论建设和文化建设。近现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基督教文化的迅速传播,由于科学的昌明和唯物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汉传佛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嬗变,其表现可以说比比皆是。其中在思想理论上,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人间佛教”(或人生佛教)的思想,其它还出现了“佛教是文化”、“佛教是科学”、“佛教是哲学”、“佛教是教育”等等提法。此外,唐代以…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是享誉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唐代时五台山佛教达到鼎盛,寺庙林立,高僧倍出,“学佛道者,多宗旨于五台”。因此并有许多国内外的僧人前来巡礼弘法,特别是吴越之地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华严宗四祖澄观等高僧至五台山弘传天台教义与华严宗旨,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的兴盛发展。五台山也有好多僧人至吴越参访弘法。这种相互交流为两地的佛教文化丰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浙江成功召开,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海会云集,围绕“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或引经说法,相机对机;或纵横捭阖,建言立论。同种善因,共结善果。不仅深刻揭示了佛教的和谐思想与和平传统,显扬了佛教的和平智慧之光,也向全世界传递出了一种强有力的和谐声音。本刊第4期曾经对论坛进行了报道,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让读者进一步加深对论坛的了解,分享论坛所凝聚的佛法智慧与思想精华,我们本期从宗教文化出版社推出的《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文集》(三卷)中,选摘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希望能带给大家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