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音乐是艺术地、典型化地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域的社会生活和人化了的自然界的真实,它是典型地、具体形象地再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生活.音乐对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艺术的典型化的反映,是在音乐形象、情节和场面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外加进去的."艺术的民族性也具有特定的阶级内容.艺术的民族性,离开民族发展和民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历史阶级的内容,是不能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浅论苏南民歌地方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的地方色彩问题是民族音乐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对音乐的创作、音乐表演有很大的影响,与民族旋律学、润腔学、音乐美学和民俗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南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汉族民歌基本风格与苏南地方局部特征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音乐图像学是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步引入我国。音乐图像学,顾名思义就是以与音乐有关的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的一门学科。由于该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在学界从事此学科的研究学者们还是屈指可数并且研究范围亦是有限。通过对该学科的由来、学科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研究价值作以简要阐述,能更好地学习与理解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和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满族萨满教艺术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其艺术形态既有萨满教元素的体现也有本民族对萨满教理解的审美追求。图像学是一种解读文化的方法,而非一种技术。本文论证在用图像学解读满族萨满教艺术作品的同时,在"没有绘画的绘画"艺术作品中,萨满教艺术造型创造的审美构成也是图像学需要充分考量的要素,从而说明艺术的非纯粹形式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6.
黄明珠 《美与时代》2006,(12):75-76
从学科综合的高度,以音乐学、舞蹈学、舞蹈教育学为理论依据,对在高等师范大学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中,将民间舞的动律学习、舞蹈表现力的开发及即兴舞的训练与相关联的音乐节奏、旋律、调式等要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马莱首次提出图像学概念后,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概念发展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成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氏所谓象征意义,即作品背后的潜在意义。现代图像学涉及的学科也非常众多,如形式分析、社会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与它们的交叉也是现代图像学的一个特点。在绘画领域,图像学应用广泛,它不仅用于研究西方绘画作品,对于我国绘画作品也同样适应。通过图像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并接近其背后的真相。文章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在研究苏百钧《清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学知识分析阐释《清辉》,以期为绘画作品的研究分析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孟凤英 《美与时代》2005,(12):87-88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是祖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使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在下一代中不断地继承、弘扬、发展和创造,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乐律学、音程和弦调式、音乐发展、乐器造型、乐器的音律定律、乐器的表现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的各方面与黄金分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真正感受到正是冥冥之中的黄金分割,才使我们创造出无比美妙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0.
论道教音乐种类及其层次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问,道教作为我们本民族的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本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当丝毫不难理解。那么,道教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割断的密切联系,以至道教音乐由此而反映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也当是顺理成章,不言而喻的。然而,道教音乐在哪些层面吸收或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其吸收方式和吸收动机如何?民间俗乐与宫观仙乐的矛盾是如何以宗教形式统一起来的?在迷惑中,笔者试探着从道教科仪与道乐的关系入手,在理清道乐种类的基础上,分层次对道教音乐的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道教音乐的种类按照传统的习惯,道教音乐分为由用人  相似文献   

11.
你对自己说过多少次"唉,我看我没有天分,还是算了吧",这句话通常被用来当做宣告某一段努力完全失败的休止符。天分有那么重要吗?一位被称为音乐神童,长大后在音乐方面有相当成就的大提琴手,他否认自己是个天才。在他的成功之中,天分占了多少比例?"我想,20%不到吧……不过,这20%当中,我那从小就逼我学琴、不让我出去玩的妈妈,大概贡献了15%以上。"天分确实因人而异,但我们常高估了它的影响力。一位园艺高手指着一株几乎生气全无的盆景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音与戏曲演唱同根同源,都是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二者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在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不能一味追求西洋美声的唱法而忽视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可以吸取戏曲演唱中的高位置念白、润腔技巧、舞台表演技巧等,以使民族声乐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完美。  相似文献   

13.
"跳端公"是一种以舞蹈为中心,兼及图像、音乐、诗歌和戏剧元素的传统信仰疗法,是人类巫医文化的类型之一。西南地区的"跳端公",以楚巫文化和氐羌民族从西北携带至西南的巫文化,兼及古傩文化为基础,融合了道教及佛教的文化元素,是一种混合型信仰形态。作为一种信仰疗法,"跳端公"以神灵信仰为基础,充分利用舞蹈、音乐、图像、诗歌等综合性艺术治疗手段,使疾病和治疗的经验具体可感,在人与神交流、人与病患心理交流、表演者与观众交流三位一体的交流模式中,对病人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从而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对图像学和潘诺夫斯基的研究,在之后也传入了中国。读了潘帕夫斯基的这一理论,我们体会到他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是通过人们精神生活产生的,它所表达的是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这一理论的了解,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西方图像学的变化和发展,以至于创作出自己的理论指导。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来解读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不同境界,主要从第三个方面,解释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在意义,并对内容进行解析,从而体现颜真卿书法在书坛上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颖  夏天生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596-1606
近年来, 随着音乐的神经科学与神经美学的发展, 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即音乐的神经美学。这一研究领域关注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 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审美活动中的感知、认知和情感解释。音乐审美加工引起了相应的审美反应, 其中有三种音乐审美反应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即音乐审美情绪、判断与偏好。研究者围绕这三种反应, 对音乐审美反应的知觉、认知、情绪加工和影响因素以及其神经机制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音乐和美学的行为与神经机制提供了经验性证据。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由于对传统诗性文化认识的缺失造成的创作中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强调中国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要坚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我们却又在热衷西方音乐文化的语境中悄然地稀释和边缘化自身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正是当下中国民族声乐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管子学刊》2001,(3):11-16
《管子》是先秦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全书有十多篇文章论及音乐,每篇文章涉及音乐的文字多寡不一,内容涉及音乐各个方面,无论是乐律学、古代音乐史,还是兼采诸家之说阐述先秦音乐的美学思想,其深邃的文字,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关乐律学的文字记载,现成为今人研究古代乐律学的经典,一些美学观点曾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名著《乐记》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是一项综合课,如何把这门课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探讨的课题。本人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首先,谈谈在音乐教学中美育的作用。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学音乐不仅是为了学习音乐知识,更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启迪人的智慧促进大脑均衡发展,增长人的聪明才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音乐教学要从思想内  相似文献   

19.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河南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河南戏曲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民间元素也应该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首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了解河南戏曲,掌握河南戏曲音乐的旋律特点,学习音乐创作中主题与旋律如何能够完美融合,把戏曲音乐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与演出中,使河南戏曲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