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长安道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唐代道教活动的中心,本文探讨唐代长安道观设置与道士活动,以见唐代长安道教概貌。 一、唐代长安道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活动多在名山福地,道士们远离城市,遁迹山野,结茅隐修,不问世事,超凡脱俗,蔚为风气。至李唐建国,以道教教主李耳为李氏皇帝远祖,尊崇  相似文献   

2.
贾静 《中国道教》2011,(4):20-22
道教与中国茶文化渊源颇深。尤其是道教繁荣发展的唐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僧人也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而唐代也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歌发展的光辉时期。所以,道教、茶、诗歌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唐代诗人、茶人群体身上有诸多表现,比如李白、温庭筠、李商隐、皎然、卢仝等人。作为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的皎然,虽属禅门中人,也深受道教思想文化的熏染和浸润,在其表达茶文化思想的主要方式——茶诗中体现了丰  相似文献   

3.
隋与唐初是从山林道教到都市道教的转型期,也是中古道教从领户治民到出家住观的转型期。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再造,此前分别发展的南、北道教传统也进一步整合,而隋王朝的新都——大兴城逐渐成为全国道教文化的中心。经过考证,可知大兴城共有十座道观,其中道士观八座,女冠观二座。除了三洞观、澄虚观、灵感观等三座道观始置年代不详、玄都观于开皇二年从长安故城迁来之外,其余六座道观均始置于开皇六年至八年之间,其中四座更与隋文帝直接相关。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石刻、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细致梳理了这些道观的置立及其在唐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虽然唐长安城在不同时期陆续新建了许多宫观,其中一些更曾显赫一时,但是,始置于隋代的这些道观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隋与唐初的佛道论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长安道教文化的底色。  相似文献   

4.
隋与唐初是从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期,也是中古道教从领户治民到出家住观的转型期。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再造,此前分别发展的南、北道教传统也进一步整合,而隋王朝的新都——大兴城逐渐成为全国道教文化的中心。经过考证,可知大兴城共有十座道观,其中道士观八座,女冠观二座。除了三洞观、澄虚观、灵感观等三座道观始置年代不详、玄都观于开皇二年从长安故城迁来之外,其余六座道观均始置于开皇六年至八年之间,其中四座更与隋文帝直接相关。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石刻、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细致梳理了这些道观的置立及其在唐代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虽然唐长安城在不同时期陆续新建了许多宫观,其中一些更曾显赫一时,但是,始置于隋代的这些道观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隋与唐初的佛道论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是长安道教文化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正4月17-19日,以"美丽中国,道教前行"为主题的第四次中国道教生态教育座谈会在陕西紫阳县举行,总结和交流生态教育经验,探讨进一步推进生态道观建设的路径,并发表《紫阳宣言》。本世纪初,陕西道教界发起了创建生态道观活动,逐步辐射到全国,先后在陕西太白山和江苏茅山召开了3次研讨会(论坛),并与世界宗教与环保基金会等国际机构合作,参与  相似文献   

6.
熊贞 《中国道教》2015,(2):37-40
<正>道观所形成的档案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如何搞好道观档案工作,是我国道教界和档案界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新课题。道观档案管理,就是科学地管理道观档案,为道观管理、教务活动以及道学研究服务。道观的档案应由道观实行统一管理,以便于利用。维护道观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道观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敏 《宗教学研究》2003,23(4):105-109
道教在唐代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传奇小说作为考试的行卷使用,它的思想内容与道教有着直接的联系。道教为唐代士人追求感官享乐的生活提供理论依据,传奇小说又成为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华美的文风、曲折离奇的故事是与这种生活取向是一致的。传奇小说的写作动因是文人的征异话奇,道教故事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并以此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唐代,种植中药花木已经成为道教宫观园林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道教园林的特色所在,如何继承这一优秀传统,是我们弘扬道教文化过程中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自古以来,道教建筑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观建筑园林中的中药园林更是具有鲜明道教特色,  相似文献   

9.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在蜀地弘道五十余年,对道教的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由此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考察杜光庭在蜀地的弘道活动来说明他对蜀地道教乃至中国道教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唐代的文人道诗颇多。唐代文人道诗描绘了道教神仙世界、道教信徒生活以及道教胜地景象,反映了当时的道教文化形态和儒释道融合的趋势,其中不乏文学佳作,为后人了解唐代的道教文化拓宽了研究领域。历代文士、诗人创作的反映道教文化的诗作,通常被称为"文人道诗"。  相似文献   

11.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道教在唐代成为国教,唐代是观察统治者与道教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阶段。大部分西方学者讨论唐代统治者与道教的关系会重点讨论统治者对道教的态度,却少见学者讨论道教徒对统治者的态度。从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到道教代表人物的"退让",不谋势力,愿作帝王师。作为研究道教的西方学者,如果利用独特的视角,将关于中国唐代统治者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与西方以及佛教具有相比性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可  相似文献   

13.
杜光庭(850~933)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对道教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由此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杜光庭一生勤奋,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今天的《道藏》中就保留了他的二十多种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依据唐玄宗注疏《道德经》的“圣义”而发挥己解所成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杜光庭在该书中对心与境关系的辩证诠释,为道教倡导修道即为修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在推进唐宋道教思想的理论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修道即为修心,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4.
正一、道观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1.道观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导向。做好当代道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传统道教文化。2.道观文化建设,要继承优秀传统。道观文化建设,要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道观是传统道教文化的载体,"返本开新"是道观文化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趋势。道教传统文化是道教的根基和灵魂,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唐代道教规模辨析张泽洪唐代的道士人数,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对唐代道观设置及道士人数作了较详细的辨析,认为唐代道教作为国家宗教,具备一定的规模,能保证其履行国家宗教的职能。作者张泽洪,1955年生,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副...  相似文献   

16.
由陕西省道教协会和白云山道教管委会联合举办的“白云山论道”活动于9月26日在陕西省佳县白云山道观举行。白云山道观是陕北最大的道教宫观,是一座拥有53座殿堂建筑群的道教活动场所,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与中国现代革命史密切的关系。上个世纪4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曾在这一带同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周旋了近百天,并来到白云山与道士们进行过亲切的交谈,至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白云山道观道友们的努力,多年未能解决的道观管理体制问题得以解决。党的宗教政策极大的激发了道友们的…  相似文献   

17.
正宗教信仰与社会管理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效应,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理想的互动状态。宗教事务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管理,即从国家层面对宗教事务整体展开的外部管理形式;二是教团内部管理,即宗教组织的自我管理。一道教在唐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表现为信徒众多、道观广布,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本土宗教形式。当时的唐王朝为了充分发挥道教对封建统治的维护作用,加强了对道教事务的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制  相似文献   

18.
张凯 《中国道教》2006,(5):33-33
应新加坡道教财神庙的邀请,以北京白云观常务副监院李海军为团长、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孙同昌为秘书长的白云观道教经乐团一行21人,于2006年9月28日至2006年10月9日参加了新加坡三巴旺财神庙新庙落成暨神像开光活动,并对新加坡道教总会及众多道观等进行了参访。代表团一行于9月28日到达新加坡,受到新加坡道教总会陈添来会长等的热烈欢迎。29日,应新加坡道教总会之邀,代表团一行对新加坡道教总会会址所在地———三清宫及韭菜芭城隍庙、洛阳大伯公宫高等道观进行了参访。29日,新加坡道教总会为欢迎白云观代表团一行,宴请了代表团一行,并与陈添来…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可以说根植于中国的道教。他自幼在西蜀向往道教;出蜀后,在洛阳嵩山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