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风建设关乎宗教的存亡,每一个教职人员都应慎重对待.在阴阳的运动、天地的气数的影响下,现阶段人们失去了本性,七情逞狂,物欲膨胀,社会的道德滑坡,人们自私自利的思想严重.一切修真悟道者,在这复杂万端千姿百态的世道中,如意志不坚,信念不真,经不起诱惑,就会被世俗淘汰,以至信仰淡化,戒律松弛,随波逐流,趋向世俗,俗不俗、道不道.在此情况下,加强道风建设、丕振玄风为当务之急,而道风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一个戒字,下面我们先讲这个"戒"字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道不无人人远道矣"。历代大修炼家都要发出这样的感叹。道不远人。道,并不是虚无缥渺,让人捉摸不定,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道,就在人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体内。人远道矣!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道的理解、认识、接受程度,更由于人们的生理障碍,特别在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许多心理障碍,使人们却远离了道。道,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不少大修炼家,用明白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以"直讲"、"浅说"、"指要"、"真诠"等为名,著书立说,向修炼者传道、解惑,反反复复地指出"道不远人",而对于"人远道"的问…  相似文献   

3.
关于秩序的思考是贯穿于先秦儒家治世之道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理路.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意识到等级秩序的破坏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秩序构建是治世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以秩序建构为逻辑起点,儒家设计了其治世之道.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系统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秩序的思考既是其逻辑起点,又是其最终的价值归依.人伦关系协调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人"还是"伦"的思考,秩序构建始终是贯穿于儒家人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言关系在庄子思想中居于重要地位。庄子对语言的质疑,出于对文明异化的考虑,而语言又是文明的核心载体,与意识形态、权力、伦理道德、人类成心等相关。然而,以往研究都认为庄子发现了语言的局限性,而这造成了言和道的背离。这一观点把"道言关系"问题转变为"道如何被言说"的问题,却忽略了庄子思想的深层问题,即人与天的分离以及人向天的回归。而实际上,天人关系是庄子思考道言关系的重要思想背景及问题意识所在。  相似文献   

5.
乾空 《法音》2014,(3):23-28,33,34
正序言佛陀成道五年之内,僧团和合清白,行为清净。佛成道后第五年,有比丘造作有漏过失,佛陀开始制第一条淫戒,次年再制盗、杀、妄等诸广戒。佛陀成道十二年中,仅诵略戒:"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十二年后,有人违犯前制广戒,故佛不再诵戒,而将广戒交付弟子来诵。在其后的弘教岁月中,佛陀就弟  相似文献   

6.
"御"起源于驾车,定型于君主专称。本文通过梳理"御"观念的演变,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治国之道的关系。文章首先简要论述马在国家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指明以御为治国隐喻的发生根源。接下来沿动、静两条线索展开:第一,御的动词式演进,经历"御马→御民→御臣"的转化。先秦诸子对此均有贡献,但是充分奠定御的君术地位的无疑是韩非,他的"驾车喻"具有"技艺""控制""主体客体对抗"等特征。第二,御的名词式演进,经历"御者→御礼→御制"的转变。这是一个从具体名词到抽象概念凝固化的过程,仪式是名词性演化的核心。秦汉之际,皇权建立,御最终转化为君主专称,儒家的御礼和法家的御臣术共同缔造了强大的君权。御作为君制概念反应了先人对于治国的理解:君主以仪式和控制实现统治,政治生活中充满了对抗,又不乏协同。  相似文献   

7.
丧葬仪式是包含多重角色扮演和差序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戏剧"与社区公共事件,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但关于丧葬如何实现"过渡"功能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作为丧葬仪式中的重要媒介,身体实践与物象隐喻提供了分析仪式过渡机制的新路径。"送梅山"是桂北红瑶送亡灵回归梅山祖地的丧葬仪式,通过亡人、孝亲、师公等主要角色的身体实践,灵堂、祭品、器具等物象,实现了"家先-后人"社会秩序的再生产,以及从阴阳区隔到"阴阳一理"的空间动态过渡。探讨社会中模棱两可与秩序之间的边界和张力,有助于反思仪式过渡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应澳门道教协会邀请,中国道教协会黄至安副会长率团于2009年11月26日至30日,参加了"澳门道教文化周"活动,随同参加活动的还有我会副秘书长张立光,北京白云观经乐团等二十多人."文化周"期间,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及澳门回归十周年"金箓大醮"科仪,澳门道教协会新址落成仪式及新址神像开光科仪,以及道乐演示,道教养生、武术表演,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展览等.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8月 2 2日至 9月 11日 ,千山五龙宫方丈升座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真派第三次传戒法会 ,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五龙宫隆重举行。本次入坛受大戒的弟子近 2 0 0人 ,受方便戒的弟子也有 2 0 0人左右 ,他们来自全国各名山宫观。8月 2 2日上午 9时 ,全体戒子、经乐师、八大师衣冠整齐 ,在五龙宫山门前列队恭迎王全林方丈入宫。王全林方丈在无量观监院王崇道引导和仪仗、经乐师、八大师、侍者的护持下 ,逐殿拈香礼拜后 ,在请堂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仪式后 ,在宫外广场举行了祝贺王方丈升座和开坛传戒庆典。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代表中国道…  相似文献   

10.
吴昊 《中国宗教》2020,(2):54-55
老子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观点充分体现在太极拳的运动之中,成为太极拳技击的根本宗旨。太极拳以柔为主的技击艺术,具有松、柔、圆、缓、匀等特点,只有动作自然安舒,轻松柔和,方能使内气顺畅地运行,同时能促进人的意识在太极拳吞化和发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柔的功能,为以柔克刚创造必要条件。太极拳通过身体运动形式阐释"道"的内涵,是道教"动功"修炼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为修炼者提供悟"道"的实践途径。太极拳遵循"太极生两仪"的阴阳变化原理,强调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将虚实、动静、刚柔、开合种种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新闻特载     
《法音》1998,(10)
普仁法师荣膺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方丈本刊讯9月3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隆重举行普仁方丈升座仪式。上午九时,西园寺大雄宝殿内钟鼓齐鸣,香烟缭绕,来自省内外各地寺庙的诸山长老和本市佛教四众弟子数百人云集于此,恭迎普仁法师升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广西大瑶山上的瑶族分五个族系,汉族称他们为:茶山瑶、花兰瑶、坳瑶、盘瑶、山子瑶,他们语言各异,风俗有别,本文就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 茶山瑶崇信道教,其中又分为“道公”、“师公”两大支系。在茶山瑶中,论信教与否,人人皆信,但是能够举行“度戒”(传授法术的仪式)的人,则是少数,而且只限于男子。以金秀、白沙、六拉、昔地四村为例,计有师公四十五人,道公五十二人,共九十七人。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统治可被视为权力合法性的实践与生成过程,而合法性实践既是统治者迎合"文化剧本"、即呈现和表演都深藏干一个文化传统中的合法性信仰的过程,又是统治者对这些合法性信仰的操控过程.正是这种表演和谋划,直接导致了帝制中国的一整套合法性的象征系统如礼乐制度、政治制度、政策过程与文化符号等等;存在于这一象征系统中的元叙事,就是以现实中的君主("时君")为指向的合法性论证,各种种种后果主义、功利主义、化约主义和命定论则是这种合法性论证的基本策略和逻辑,其目的在于缩小甚至混淆现实中的统治者(时君)与"理想君主"之间的界限,以缓解那"永恒的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14.
正《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周易>的占筮功能出发,认为阴阳观念表达了一个限定性含义,从而使阴阳所范围的一切对象具有了非自在的性质,而这之中的例外就是"神"."神"在<易传>中既是一个客观的自在之物,同时又具有主体意义.从作为客观的自在之物的"神"转化为主体意义下的"神",必须通过道德践履;而道德践履所以可能,正在于"神"的保障.这样一个双向过程正是<易传>本体论和工夫论合一的德性领域的开启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时"与《易传》德性领域的开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足易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通过阐述"时"与<周易>卜筮、阴阳符号及阴阳理论的关系,揭示"时"、一阴一阳之谓道、德三者的贯通.并见其由趋时变通到随时从道的转化,及<易传>德性意义的开启.  相似文献   

17.
《太平经》继承了道家关于“道”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宗教化改造,形成了神秘的思想体系。《太平经》的“道”是一个多元化结构,由“自然之道”、“阴阳之道”、“神明之道”、“养性之道”和“治国之道”等因素构成,融哲学、伦理、宗教和政治思想为一体。这种充满矛盾的多元结构,体现了其道论正处在道家向道教的过渡阶段,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论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黄帝内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神"及其相关词语"精神""神气""心神""神明""形神""守神""全神""神机"等构筑了中医哲学的形上之道,也是中医养生学的根本道理所在。阴阳不测之神明,是天地动静、万物生化的主宰与统一性所在。神在阴阳之上,又在阴阳之中,此为在天、本体之神。在人主体之神,与本体之神是贯通一体的,但其功能活性之展现,就客观而言,与水谷精气、五脏特别是心所主之血脉、肺所主之呼吸,以及大脑等身体机能和饮食呼吸都有密切关联;就主观而言,通过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神守天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等修养方法可以得神、通神明,使主体心神与本体神明融通,从而神全则形全,得以益寿延年、长生久视。"神"无法理性化、逻辑化,是无法言说的整体性存在,需要以虚无、静漠、精诚之心去体会和参契,同时规律、法则又自然内含于其中。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12)
武昌洪山宝通寺,为湖北省名刹、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今年九月份,经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批准,恭请道根、昌明、显光分别任得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敦请慧清、果一、常乐等七师任尊证阿闍黎,从农历九月初一日(10.8)开堂,十五日(10.22)圆满,有来自各省、市、县求受净戒的四众弟子七百余人,其中比丘、比丘尼近四百人,五戒弟子(男女居士)约三百人。这是建国四十多年来,道根和尚升座主持该寺后举行的第一次传授三坛大戒。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宪章中指出,人,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健康与疾病不但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健康,是一个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