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先林 《佛学研究》2004,(1):331-336
虚云是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他根据自己对禅学的深切体验,结合现代人的根机,对看话禅的方法从信解行证、起疑情看话头等多方面作了非常具体而切实的阐发,这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志阳 《法音》2021,(1):28-32,33
虚云老和尚(1840-1959),俗姓萧,法名古岩,字德清,是近现代的高僧,对佛教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对虚云老和尚的研究分布在多个领域,如侯坤宏《证悟与契入——对现代四大高僧修持观的观察》[1]、欧阳镇《虚云和尚看话禅的特点》[2]等,着重于考察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宋颖、曾衍桃《禅诗与生态:虚云诗偈中的生态观》[3]、党晓龙《虚云大师诗歌创作特征析论》[4]等,则从虚云老和尚的诗歌创作来研究其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焕长老是中国当代佛门泰斗、禅门尊宿,临济宗第44代传人。自1980年3月,他着手恢复中国大陆的佛教寺院,重振禅宗,以"看话禅"度人,以"普愿禅"利生。本焕的宗风,继承来果、虚云两位近代高僧,以禅净双修的法门,劝人"照顾话头",并以"普贤十大愿"接引众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伍先林 《法音》2024,(1):71-74
<正>一诚长老(1927-2017),1927年2月2日生于湖南,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1840-1959)传法弟子。在法脉传承上,一诚长老直接继承了虚云老和尚的禅宗思想和实践体系。同时,与虚云老和尚一样,他也主张禅净融通,且又以禅宗为主,兼摄净土法门。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2月3日,传印长老当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是一位克勤者,受戒于虚云老和尚,协助恩师复建云居山道场;他是一位精进的修行者,禅净双修,蒙虚云老和尚授予沩仰宗法脉,住持庐山东林寺  相似文献   

7.
在韩国看话禅的传统谱系中,太古普愚是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禅师。普愚早年修学中,因循知讷、慧谌所引导的看话禅传统通过参究话头而悟道,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禅师。后来,普愚入元寻临济正脉至湖州霞雾山石屋清珙处。从普愚与清珙的交往过程来看,一方面石屋清珙印可了普愚的悟道,并以袈裟表信,将禅法传于普愚;另一方面,普愚在此主要是继承了临济宗法脉,并不是继承了大慧宗杲的看话禅传统。也就是说,普愚的入元求法直接继承了临济宗正脉,从而确立了他在高丽末期弘扬临济禅法的正统地位。从思想上看,普愚所重视的看话禅则主要继承于高丽知讷、慧谌以来的看话禅传统,但又表现出融摄其他禅修法门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颖 《管子学刊》2012,(1):93-96
中国佛教史上禅净双修三种传统模式在近现代的转型时期均得以重建.以禅摄净模式以虚云为代表,理论上坚持禅宗的唯心净土观,修持上以禅宗的看话融摄净土念佛.导禅归净模式以圆瑛为代表,教法上融通性相,教禅双弘;教行上禅净双修,导归净土.以净统禅模式以印光为代表,反对宗教混滥、禅净混融,主张诸宗归净,倡导净土念佛.  相似文献   

9.
高永顺 《法音》2019,(6):61-64
正虚云和尚(?或1840-1959),是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在他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一生中,百城云水,万里烟霞,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奠定了在中国佛教史上不朽的地位。一、虚云和尚隐修经历与所修法门虚云和尚一生中的主要经历,可以大致分为两  相似文献   

10.
谁缚汝     
昔日禅宗大德为开悟世人,留下无数公案话头,公案玄妙,话头深奥,似颠似痴的言语中潜藏了本不可言传的涵义,留待后人细细体会,慢慢琢磨,于是渐渐便有颂古、评唱之类,一为颂赞前人妙悟之功,二为诠释古德机锋之意,以思议思不可思议,以言诠诠不可言诠,也算是循指窥月的权宜方便。‘禅话百家’一栏,即追踪前人‘颂古’、‘评唱’之意。‘禅话’自是指昔日禅师语录话头,‘百家’则是指诠解者不限一家,禅话含蓄玄妙,各自体悟不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故可各呈心得,此处虽无禅师印可,却也有读者默契心会,所以‘丑媳妇见公婆’也罢,‘妙悟心解单刀直入’也罢,不妨各呈己见;‘现代阐释借题发挥’也罢,‘墨守家法以禅说禅’也罢,何不百家争唱?唯望各方善识强记博文多才之士赐下佳作,让读者于会意中分得心香一瓣。此期‘禅话百家’交稿日期迫近,仓促之中难以组稿,不得已之下,想到‘求人不如求己’,于是不揣冒昧,躬自献丑,草草写成《禅语经解》三篇充数,只望它成引玉之砖。所谓‘禅语经解’,只是以佛经比照禅话,显其来历,意在说明禅师话头并非凭空杜撰,亦非信口开河,不过‘经解’既不干‘查三代挖祖坟’之资料考据,也不是‘顺藤摸瓜’的历史溯源。说起来,只是读书人无事时信笔写下的几则随笔,与郊外牧童之‘野笛无腔信口吹’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药山寺而言,农禅的意义是将"生活禅"的精神落实到生态农业的事业中,在诚实劳动中践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命境界。七月流火,药山寺生态农业园的水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两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不停穿梭,寺院僧众与居士、村民们一起顶着烈日在收割过的田地里打包运送、捡拾稻穗,他们头戴斗笠,汗流浃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稻田深处,树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的是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禅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我国佛教现代史上的一代宗师、佛门泰斗虚云老和尚示寂五十周年。虽然时间过去了五十年,但虚云老和尚的音容笑貌经常闪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为法忘躯的精神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虚云老和尚是我们佛教界永远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2,(8)
广东曹溪南华寺是六祖惠能传禅说法之处,也是虚云和尚中兴的道场。不唯是庾岭圣迹,亦为中国禅宗发祥之地。自惟因法师圆寂后,南华寺方丈一职虚席已久,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广东省佛教协会的委任、南华寺两序大众恭请佛源和尚主持法席;5月17日在南华寺隆重举行了升座仪式。虚云和尚舍利塔和惟因和尚舍利塔亦相继建成并举行了开光法会。出席法会的有香港、北京、南京、湖北、湖南、陕西、广东等十八个省市诸山长老和四众教友万余人。香港觉光法师、圣一法师等都送来贺仪、贺幛,赵朴初会长因正出访日本、昌明法师亦因重要法务不能前来,都派代表携贺仪、贺联入贺。是日上午方丈入院升座之际即下起大雨,而冒雨陆  相似文献   

14.
净慧 《法音》2009,(11):14-18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今年是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今天,我们有幸能邀请到各位嘉宾会聚一堂,借《虚云和尚全集》首发之机,为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举行一个简短的纪念活动,我心里格外高兴,同时又非常感慨,因为《全集》的编辑出版牵系着我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心愿。  相似文献   

15.
海慧 《法音》2009,(11):26-32,33-35
一、人间净土思想缘起 (一)现实中人间秽土的挤迫 虚云和尚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代.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这三大政权的更替,用虚云和尚自己的话说即:“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日军的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是巨大的,虚云和尚曾说:  相似文献   

16.
看话禅以宗杲而风行,宗杲也以看话禅而名世。宗杲对看话禅的推举,虽说是对默照禅、文字禅的矫枉,实际上是默照与文字间的折中形式。而且,看话禅毕竟是在颂古、评唱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虽然有贬抑文字禅的倾向,但受时代风气之熏染,实不脱以文字说禅的风气,尤其是对以语言文字为看家本领的士大夫的疏导,融合儒释,以庄说禅,更加适应了当时士大夫禅学的需要,从而,借助禅学在士大夫思想行为中的渗透,推动了禅宗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虚云和尚生前整顿道风,除弊布新,不遗余力,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虚云和尚道风建设思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坚决改变寺院不如法的道风;二是坚守戒律,而且在求戒、传戒、受戒、诵戒、持戒、守戒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三是灵活运用戒律,创新适应现实的法规,进一步推进佛教戒律的本土化和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一个难得的机缘让我认识了何明栋先生。在交谈中,他得知我下大鸡足山创建虚云禅寺,我知道他正着手编《虚云和尚传》,共同的志向使我们为有缘认识感到高兴,并就弘扬虚老和尚精神交换了看法。此后我们便经常通信往来,何先生为虚云禅寺建设做了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也为他编写传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我能做到的帮助,互相以虚老和尚精神共勉。共同的事业,使我们结下了深深的缘。今天,何先生编写的《虚云和尚传》出版了,我主持创建的虚云禅寺也已在虚老驻锡弘法过的鸡足山大觉寺遗址上崛起。  在建寺过程中,许多人士问我为…  相似文献   

19.
欧阳镇 《法音》2013,(8):43-48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高僧虚云和尚(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19岁时在褔建省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此后,虚云和尚四处行脚,参访名山,拜师问道,足迹历经四川、西康、西藏乃至印度、锡兰、缅甸等地。在他的参访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藏传佛教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的经历。虚云和尚于光绪十  相似文献   

20.
本焕长老传承了禅宗的话头禅和默照禅等禅学思想以及修行观和培福观,并指出禅宗的宗旨是"即心即佛",主张成佛要自修自度,修行方法是活泼泼的、不拘一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