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有《知道》篇,其中的"王道之昜昜",可对应传世本《礼记》"王道易易"。经考证,今本《礼记》的"易易"应该是"昜昜"的形近而讹,当以"昜昜"为古本,"昜昜"读为"荡荡"。  相似文献   

2.
本文继续对帛书《系辞》下半部分进行了解读,一方面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另一方面,由帛书《系辞》之易旨,结合历史背景,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由帛本"易有大恒",及师卦"开国承家"一句的今、帛、竹本异文,探讨对刘邦、刘恒、刘启之避讳,以证今、帛本确为汉人所抄成;今本改"爱民安行"为"禁民为非",体现了儒生们在整理今本《系辞》时,为迎合皇权政治的需要所进行的文字修改;观象制器章中,针对观离卦之象"作结绳而为罔罟",结合今本《说卦》、帛书《衷》篇、清华简《筮法》等资料,探讨离卦作"罗"为水、而坎卦为火的古义。与今本《系辞》相比,帛本缺少"大衍之数"章,我们认为,此非帛书本漏抄,而是其原本就无此章内容;今本之"大衍之数"章乃是汉代博士整理《易传》时所添入的。  相似文献   

3.
程平山先生的《百年来〈竹书纪年〉真伪与价值研究述评》比较客观、全面地了总结了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古、今本《竹书纪年》的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观点争论,文章建议跳出"《竹书纪年》本身以及将《竹书纪年》条文分离地和其他文献比较"的思维模式局限,作"在翔实数据下的系统研究",相信"全面系统地研究《竹书纪年》仍会有新的发现"。倪德卫认为今本"完好保存了""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竹简古书的原貌,以此来重订了夏商两代的纪年,并欲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古、今本《竹书纪年》没有价值者,盖因其所记载的舜继尧位、太甲杀伊尹和益启之争等与传统记载不符,从而判定系后世伪作。显然,如果能够确定今本《竹书纪年》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的话,不但对研究本身更加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使研究更加务实而简捷。因此,今本《竹书纪年》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之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把今本与古本的主要不同总结为在纪年方式、舜继尧位和益启之争、"帝王之崩皆曰陟"的表述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帝陟"的表述是今本最大、最显著却又一直没有被研究者所注意的一个特点,而前两者则反映了今本作者强调道统的思想。本文从"陟"的释义和使用切入,深入剖析韩愈《黄陵庙碑》一文,发现"帝陟"的表述与韩愈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韩愈就是今本《竹书纪年》最初的原创作者。  相似文献   

4.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神农本草经》中的道家养生思想,结合汉画像石中的羽人仙药图,说明秦汉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对《神农本草经》的渗透与影响,以及《神农本草经》道家养生思想对后世本草方剂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大汉简《老子》的公布发行,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历史上曾出土过项羽妾冢本老子,傅奕的古本《老子》据说本于它,但今天已经不复见古简原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弥足珍贵,可惜残损严重,而且有不少抄写错误。郭店楚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是战国时代的本子,但是合起来的全文只有今本的三分之一①,如何看待还有不同意见。现在的北大本汉简《老子》,是目前所见最完整、最接近今传本《老子》的汉代古本。整理者韩巍已经根据各种重要的《老子》传本,对北大简《老子》做了相当认真的整理工作,并且仔细分析了北大简《老子》与几个重要的早期传本之间的关系,持论甚平,断语审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北大汉简《老子》的出土,不仅有助于解决以往将郭店简、马王堆帛书与传世本《老子》对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而且对于《老子》的形成也很有参考价值。下面不揣浅陋,谈一点我们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陶弘景《登真隐诀》中所描述的《大洞真经》"大、小本"的关键区别"回风混合之道"入手,指出《云笈七签》卷三十《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即为其完整文本。由于其与修诵本经至为密切的关系,该经法本在原初《三十九章》前。在从《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高玄真经》到今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的发展中,该文本最终被剪辑编入《三十九章》中,从而形成今卷二至卷六的主体内容。通篇完整的文本对应、微殊差异以及本经卷一所启"大洞真经师"和"回风大混合师"的内证表明,今六卷本实乃陶氏所见含"回风混合之道"的"大本"在发展中改编增补而成,这是破解今本《三十九章》层次结构的密匙,可印证或纠正既有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维摩经》的古代汉译诸本中,支谦译本与罗什、玄奘的译本在一些地方不尽相同,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不二法门""菩萨佛国""文殊探病"和"菩萨行"等内容的翻译上。若以今存梵本《维摩经》为参考的话,则三位古人的相关译文,惟支谦译文与今存梵本《维摩经》保持了更高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意味着除了"理滞于文"的特色之外,支谦译经同时还兼具着"理达于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对南北朝道教文献的研究中,学界往往将这些早期道经视作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今天所能看到的早期道经有着多样的文本层次。《正统道藏》所载的《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有四卷,而陆修静"灵宝经目录"载该经两卷,学者一般认为今四卷本是由两卷本分割而成。实际上,今本《内音玉字》卷一关于该经的授受科仪应为后补;卷三、卷四对"大梵隐语"的疏释在南北朝中期可能也还没有形成。陆修静所见的《内音玉字》卷上应就是今本卷一、卷二对"大梵隐语"的描述,卷下则是类似《内音玉字》"序"的内容。《内音玉字》"序"的时代应该也晚于卷上。另外,在南北朝、隋唐之时,《内音玉字》可能还有另外的版本,有着与今本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从本文考察可以推断,范本应是唐宋间人士以傅本为底本加工而得。我们也许不宜说傅本与范本相合,而应倒过来说范本与傅本相合。范氏征引别本多达30余家,有些得存原貌,有些今已失传,故范书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与思想价值。南宋道士范应元对老庄思想颇有契会。老学方面,其《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依据"古本"(以下称"范本"),比对当时所能见到的很多《老子》版本,又汇集多家训释,故而在版本、集注方面都有很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对帛书《系辞》前半部分的解读,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进而,由帛书《系辞》所释之义,结合汉初历史背景,参照汉魏诸家易说,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帛书《系辞》以"马"代"象",当源自古《易》图,是"马龙出而大《易》兴""法之画八卦"的"马图""马龙"之简称;帛本"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今本为适应"独尊儒术"后皇权"官学"的新身份,改"众人"为"圣人",当以帛本为是,证明今本《易传》经过了汉初修订;今本《系辞》多出"冶容诲淫"一句,考前后文义及所释经文,应是当时整理今本《系辞》的儒生们之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12.
先秦至汉初文献中出现"专气"、"行气"与"食气"等说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道家内部与受其影响的神仙方士有关气的炼养思想。上述内容均可回溯至《老子》文本,而其中出现的"专气"说,已经奠定了气在哲学上精神性的修身与以"长生久视"为目标的养生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前者局限于道家谱系内,而后者则主要为方士所发明,并进一步演化出"行气"与"食气"的观念。在这两种对于气息的调理技巧中,"食气"稍后出也更为复杂,且其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后世内、外丹道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三台县云台观创建于南宋,明代以"西岳云台"之誉与"武当太和"齐名,受到来自蜀王府和明朝廷的护持。历代蜀王均出资大力修建云台观,明万历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明神宗两次赏赐《道藏》到云台观供奉。建国后这两部《道藏》分别被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本文基于对两部明代《道藏》的考察,分析两部《道藏》流转、版式、存本等重要内容,并对其中版式和图文进行辨析,以期推进对现存古本《道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剑 《周易研究》2020,(1):67-76
日本室町时代(1393—1573)部分写本《周易》既有宋刊本特征,又有唐写本的异文,是一种融合了宋刊本与唐写本的特殊文本。此类文本今时日本早稻田大学、内阁文库各有一本。杨守敬日本访书时亦曾据此类文本影抄一部。根据校勘,《七经孟子考文》记载的足利学校所藏三种古本《周易》与此类文本大体相似。江户时代(1603—1867),这类特殊的《周易》写本过渡到刊本形态,刊本当中包括《七经孟子考文》所引足利本《周易》,以及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活字本《周易》。  相似文献   

15.
正道教医药学是在道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医药学。这不仅是因为道士以医术布道促进了它的发展,而且是由于这类医术和药物本身就含有道教修炼的特征。中国古时巫医不分,医家治病多用巫术。春秋时巫、医并行,战国时医药学渐从巫术中独立出来,医生以方士的身份治病,出现方士医药学。汉魏时视医术为"方技",职业医生为"方士",医药书称"方书",学医叫"为方",治病有效叫"善为方"。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等促使中医药学成熟,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16.
王艮根据古本《大学》,明确将"八条目"划分为三个次第:一是"格物致知",即在以身格家国天下的过程中认识到吾身为本,并认识到吾身应当达到的至善境界;二是诚意,即躬身践履,把"格物致知"的内容实现出来;三是正心以及修齐治平,即在践履过程中自觉本心,使本心在吾身与世界的交接过程中真体存存,进而将本心推扩到一家、一国乃至天下,最终达到至善之境。王艮的工夫论特重践履,对阳明心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以智《药地炮庄》目前所知的刻本,称"浮山此藏轩本",此本有四种古本及影印本,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美学林排印本。已有的研究对四种古本的认知不全,对不同古本间的篇目以及内文的残缺未作细致辨析。本文通过详考现有四种古本及其影印本和排印本,指出学界对《药地炮庄》的版本认识不足,并特别指出安徽省博物馆藏大集堂本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帛书《系辞》内容与今本《系辞》大致相同,二者间除用字及局部的文句差异,最大差别在于帛书《系辞》较今本《系辞》缺少若干章节。今本《系辞》与帛书《系辞》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意见框架中未得到圆融的解释。结合文献线索及对古书成书及流传情形的新认识,《系辞》成书及流传过程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体认,今本《系辞》与帛书《系辞》的关系问题可在此框架下得到更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赤松子章历》是早期天师道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对今本《赤松子章历》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为中古时期的用法,也有一些是唐代才出现的,可见今本《赤松子章历》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少后人增补的内容。书中出现了"贴""对""事""铤""管""笏"六个唐代新兴的量词,特别是频繁使用"笏""管",由此可以判定今本《赤松子章历》的最后成书时间不可能早于唐代。论文从量词角度所进行的语言学分析,或可为《赤松子章历》的时代判定提供新的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道藏》第一经"的大型道书———六十一卷本《度人经》的编撰历史、内涵及其寓意一直存有许多未解之处。本文指出,《度人经》共分古本(魏晋本)与宋本两个部分,宋本《度人经》是对古本《度人经》的模仿与增添,是延续魏晋道教"天文"与"真文"信仰的产物。宋徽宗等人将魏晋时期风行道教的壬辰谶纬及终末论预言融会其中,突出该经作为"太平圣君"符应和祥瑞的地位,并仿效上清的"降经"模式来神化其编撰历史,使宋本《度人经》成为论证宋徽宗道教"神王"身份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宋本《度人经》是魏晋时期道教的"千禧年主义"及与之相应的"救世主"观念在宋代的延续。对宋本《度人经》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学界理解该经的宗教内涵与政治寓意,而且有助于解析宋徽宗于政、宣年间积极崇道的背后原因及其内在逻辑,深化对宋代道教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