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考古发现的两例道符为五斗米道的遗迹,在墓葬中起到升仙、驱邪、劾鬼功用。《太平经》复文是已知最早的道符,与滨海地区早期道教有关,其他地区的复文道符皆来自该地域。《后汉书》所说的张陵“造作符书”,非指道符为张陵所创,而是张陵在《太平经》复文及中原早期的道符基础上改造形成。新发现的瑞麟寺道符既有滨海区域因素,又受到中原早期道符的影响,对于研究五斗米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加深 《管子学刊》2008,(1):104-108
武则天曾经采纳过他人进献的十八个新字并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字在构字方式和书写特点上与以往的汉字有着较大不同,笔者认为这些字的创造是受了道符的启示,同时在形式上也借用了道符的外壳,这可通过新造字与道符之相同特点、选字原则与道家(教)文化,个别字中的道文化因素,以及来自道教的各种可能性等方面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3.
罗骞 《哲学研究》2022,(6):22-31
哲学性质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概念是在与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路向相对照的意义上得以确立的。它标志着后形而上学时代即后黑格尔哲学时代的到来。从认识论路向转向实践哲学路向,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趋势。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实践哲学路向的开启者和典型代表,它具有多重不同于认识论哲学路向的基本规定。从认识论哲学路向到实践哲学路向的转变并不只是人类思想内部的自我变革,而且是时代变迁和时代精神的哲学表征。从与当今时代精神内在关联的角度看,实践哲学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世俗性、包容性、创造性、可能性、主体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道藏》中涉及《周易》八卦在道符有廿余道,大多数以几道符组成一个系列符的形式出现。如奇门遁甲八门符分别载于《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灵宝玉鉴》、《上清灵宝大法》等。这些符都以乾、坤、坎、离、艮、震、巽、兑八卦和奇门遁甲中的景、死、惊、开、休、生、伤、杜八门相配,有的还以八卦在五行属性相属。这些符以八个单独的符组成一个系列,以之说明整个符的义蕴。从道符的结构看,《周易》八卦在道符中是以下列几种形式出现的。第一,以八卦之名命符。如《灵宝玉鉴》卷十五所载飞盘奇门八门符是乾宫杜门…  相似文献   

5.
六合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宇宙观,作为建筑形制经历了初现、发展、成熟和衍变阶段。六合形制的初现至发展阶段,体现在由四面围起的空间转换成四壁、屋顶与台基,象征着天地四面;六合形制的成熟阶段,体现在四合院的四面建筑物、院落和台基,以及位于天下之中、四面筑有城墙的都城;在六合形制成熟的基础上,衍变出了像符望阁这样拥有中心寝宫、四个“凸”字形空间加上顶层六个空间的特殊建筑。六合形制的演变,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样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6.
浅谈符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峡 《中国道教》2001,(1):31-32
符和由符演变而成的符书、道符或符 ,抛开它的宗教内涵 ,就其形式而言 ,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 ,是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枝奇葩。符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传黄帝讨伐蚩尤 ,战于涿鹿之野 ,西王母遣人授以神符 ,其形制为“太一在前 ,天一备后”。黄帝设坛祭神 ,佩其符出战 ,“即日擒蚩尤”。《事物纪原》认为 ,黄帝所佩之符乃符之始。世称“佩符”或“黄帝符。另据《越绝书》记载 ,大禹治水时有神人授“灵宝五符” ,禹佩符治水 ,获得成功 ,遂藏符于洞庭灵山之穴 ,后为吴王所得 ,称其为“禹…  相似文献   

7.
宋代佛教从高深的义理之学转而成为大众的实用之学,它广泛深入到民众生活之中,信徒扩展至官僚、士大夫、地主、普通市民、村民以及商人等社会各阶层。佛教信仰不仅仅只是一种精神心理活动,更外化为信徒们参与的各种佛教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本质上多属于一种消费行为,具体表现为购买放生物、购买或刊印佛经、塑造神像、修庙建塔、做佛事、转轮藏和其他布施行为等。在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宋代的佛教信仰消费也具有了世俗性、大众化的特点,同时,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渐浓。  相似文献   

8.
论道符的结构与笔法李远国本文对道教符的结构及书画笔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辨。指出道符有一个由粗糙到精致,由无序到有理的演变过程;道符自有其内在的结构体系,一般均由符头、符尾、符窍三部分组成;其书画符的过程,实际包含着一套相当繁杂的道教科仪活动。作为道教所...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府对僧众的管理制度中的一环 ,僧尼总是隶属于政府的某种机构的管辖之下的 ,而其隶属机构的变迁则多少会反映政府的佛教政策的变化 ,并会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宋代僧尼的隶属机构问题 ,日本学者高雄义坚和田茂雄先生曾有过研究 ;本文在吸收其成果的基础上 ,更进而在 (一 )对僧尼所属机构的判定、 (二 )变迁发生的具体原因、 (三 )所属机构在管辖范围上的特点的成因、 (四 )变迁的意义认知等问题上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作了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论宋代墨法     
有宋一代,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之时,不仅强调笔法、章法,也十分讲究墨法。宋代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宋墨有了一个大发展。宋代的墨法为书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同时也展示了墨法的变迁。文章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宋代墨法进行分析论述,从而深入了解宋代的墨法,为当代的书法创作和墨法运用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靠师徒口传心授,能够传世的古建筑专著可谓凤毛麟角;在现今宋代建筑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营造法式》的记载可以让后人对宋代建筑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而这部著作对于宋代佛教建筑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挖掘研究。《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为北宋李诫"奉敕编修",颁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这部著作参阅了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了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之一,被梁思成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课本"。本文以《营造法式》的记载为例,介绍宋代佛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中国,历经了二千多年沧桑变化,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到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代的朴素内敛、明清时代的浮华繁复诸相,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能追寻到一定的历史印记,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3.
五代时期敦煌石窟艺术是在承袭晚唐范式的基础上适应时代、逐步发展的.莫高窟第100窟作为曹议金夫妇功德窟,本文通过对晚唐及五代以来敦煌石窟形制与壁画布局的分析,探寻第100窟形制和图像的设计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正浙江地区遗存下来的七佛塔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宋代僧塔同源而异流,虽然同属宋代五轮塔形制,但风格迥异。本文将从造型和纹饰两方面分析、总结两地五轮塔的风格特点,以及形成各自特点的宗教文化背景。中国汉地的五轮塔起源于唐代密宗(史称唐密),密宗在唐代一度兴盛,但经唐武宗"灭佛"及唐末的战乱后,唐密趋于衰微并最终失传。唐密的咒语、法器、仪轨等逐渐融入其他佛教宗派之中,五轮塔为其他佛教宗派所继承、流传。  相似文献   

15.
宋代作为让中国人骄傲的时代,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也是空前巨大的,其社会繁荣程霞也可以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一窥究竟,而绘画方面也是硕果累累。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道重笔,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这个时代里统治阶级所设立的画院则在整个宋代画坛中占有绝对的主要地位,归其原因则是因为宋代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和管理机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从选拔人才到教育教学的成熟艺术教育模式。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画院培养了大批的绘画人才,从而促进了宋代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集约化效应,人口聚集,进而导致社会基础发生深刻变化,大城市的社会变化尤为明显。城市化进程意味着城市社会在物理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心理层面的重构,这种社会的变革引起宗教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的变化。大城市宗教信仰的产生方式、发展方式和表现方式都受到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这种变迁导致了当今时代大城市中信仰"碎片化"现象。在实践中,我国大城市中出现了宗教冲突与宗教融合并存,制度性宗教与弥漫性宗教的地位发生转换,建制性宗教与非建制性宗教并存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凯 《中国哲学史》2006,(3):96-103
中国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历史可谓经学的阐释历史,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朱熹就是宋代理学确立的关键人物。文章在叙述宋代理学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探讨了经学向理学转向过程中的阐释学思想的变迁,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说明朱熹在其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文章包括五部分内容: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三、“尊德性”与“道问学”,四、“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五、朱熹在经学阐释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变迁,服装审美价值取向在近代中国也发生了变迁。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虚礼、讲美、求性、重实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宗教伦理有世俗性和超越性两方面。宗教伦理的世俗性,是宗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使人有序安定地生活在人世间,能够信仰宗教和实践宗教的基础;宗教伦理的超越性,是宗教倡导信仰者要超越自我而与神的规范、教诲相联系,超越人的现实性而与神的永恒性相联系,超越现实世界而与神的彼岸世界相联系。世俗性和超越性是宗教伦理作用于信众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就艺术美感而论,历史地看,它会因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及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美感的演变反映到艺术中便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大雅与大俗,以及雅俗共赏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