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兰经》新的英译本的诞生,为18世纪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借助于由安德烈·莱德(Andrédu Ryer)完成的《古兰经》法译本[1],这个新译本相比于苏格兰人亚历山大·罗斯(Alexander Ross)的英译本,要远为精确、出色。这便是乔治·萨尔(George Sale,1697-1736)的译本,他是一位职业律师,也是英国第一位非牧师的阿拉伯学家,尽管他为(英国)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SPCK)做了很多工  相似文献   

2.
张慎诺 《天风》2008,(3):34-36
"扫罗"的原义是求问(神)、借给(神)或(向)神求问之意.他是神为以色列人所膏立的第一个王.他的身材魁梧、高人一头、相貌堂堂、健壮俊美,具有一副理想君王的仪表和风度.在他为王的初期,尚能顺服神,颇有战功(撒上14∶47-48).但后来就与神离心离德,不能完全服在神的手下,没有完成神托付,是一个失败的王.  相似文献   

3.
冀慎杰 《天风》2007,(21):12-13
神是万有之源(参出了3:14),他是全能的主宰。"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他能叫流泪谷变成泉源之地(诗84:6),叫坚石变为泉源(诗114:8)。他是我们救恩的泉源,智慧的泉源,活水的泉源,生命的泉源。一、救恩的泉源圣经中提到:"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赛12:3)救恩出于神(约2:9),神是救恩之源。"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并蒙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来5:9—10)神有丰盛的救恩(诗130:7),他的救恩永远长存,直  相似文献   

4.
郭学道 《天风》1994,(5):2-3
读经:创12:8 亚伯拉罕一生筑过许多祭坛求告耶和华,他的经历给我们不少教训,他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一、解决旅途航向问题(创12:8)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11:8)为了解决旅途航向问题,亚伯兰(即亚伯拉罕)筑坛求告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他就迁到伯特利。圣经说:“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曾在中国居住过廿三年(1923-1946)的法国神父,他在中国写完使他名扬四海的著作,最近几年,为庆祝他逝世五十周年,全球四洲举办五年十场大型研讨会来纪念并发扬他的思想:2001-Hastings(英);Lille(法)2002开罗:巴黎2003北京;Stras-bourg(法)2004罗马;巴黎2005纽约;巴黎。对中国人,尤对中国天主教而  相似文献   

6.
经窗漫笔     
佛教旗的来历1880年5月17日,一位美国佛教徒满怀宗教热情,从印度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从事复兴佛教的工作。此人就是著名的佛教活动家柯尔葛特(1832~1907)上校。他和他的学生、印度摩诃菩提会创始人达磨波罗(1864~1933)一起,为复兴印度、锡兰等国的佛教,开展佛教文化和教育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二十二 老子、庄子 老子,一种意见认为是春秋时老聃(约前580—前500),据史书记载,他曾当过周王朝的史官,孔子三十岁时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古礼的问题。老聘晚年回到故乡楚国过隐居的生活。另一种意见认为老子是战国时的李耳。从《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反映的社会情况和思想情况看(书中评论了儒、墨、法家),此书当为战国作品。庄子(约前355—前275),名周,战国时蒙(河南、安徽交界处)人。曾在家乡作过管漆园的小官,不久就隐居了。据说他的生活贫困,曾向别人借米度日,有时靠编草鞋过活。楚威王曾派人聘请他做相,他对使者  相似文献   

8.
此文批评了维特根斯坦的说明和描述的学说。首先作者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见解及其论据:(1)维特根斯坦认为说明自然现象是科学的独特的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将对自然现象的说明还元为尽可能少的若干原始的自然规律;而哲学断然不是科学,因此决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他把形而上学的源泉归之于哲学家们企图按照科学的方法求提问题、回答问题的倾向。他认为哲学是“纯粹描述的”。(2)他认为“说明”是一种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意见的一致;而对哲学问题大家却不能达到一致的意见,所以在哲学中人们决不应当来说明。(3)他认为描述并不是描述现象,而是描述语言的用法。因为在他看来,语言用法的错误就是一切哲学问题困惑的根源和原因。哲学问题的原因就是一团语言的混乱。接着,本文作者以心理意象问题为例对维特根斯坦的见解进行了批评:(1)维特根斯坦尽管把哲学问题当作胡说,然而他自己却仍然被他看作为哲学的问题所引诱,如在心理意象一例中,他提问“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含糊的问题。(2)维特根斯坦认为应从哲学中排除掉假说、原因及说明,而他自己却提出哲学问题的原因是辞汇的混乱,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说明,这是自身谬误之一例。(3)根据说明和描述的不同而将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截然分开是不对的,因为由科学之能说明推论不出哲学之不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我们检验了凯利的热情或冷淡控制对于人的第一印象和教学能力影响的研究。一位主持人以宝座教授的身分给240名大学生上了一堂课。在他到来之前,半数受试了解到他是一个相当热情的人,另一半受试则得知他是冷淡的,照此办理,告诉上述每一组中的一半受试他是一位体育教授,另一半受试则被告知他是社会心理学教授。对2(热情或冷淡条件)×2(主持人的专业)×2(受试的性别)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a)预先得知主持人是热情的受试比被告知他是冷淡的受试更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一个令人愉快,和蔼可亲,温文尔雅,幽默活泼的人。(b)主持人的专业和受试的性别都不影响受试对教师的认知。结果讨论涉及到晕轮、前后关系和身分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唐中宗李显(656—710),高宗第七子。高宗崩,他即泣,旋即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圣历二年(669年)召还。神龙元年(705年)复帝位,景龙四年(710年)被韦后、女儿毒死。他在位期间,信用韦后,宫闹靡烂,刑政错乱,官员冗滥,政绩平庸。但他之于佛道二数则是表面上平等相待,实质上护持佛教。这是因为,他从小就随玄奘法师出家,法名“佛光王”,又“受三归五戒”,披着“袈裟”服装,俨然是一位小沙弥。及长又受父皇、母后崇佛敬僧的影响,所以刚一即位便于诸州置寺观各一所,赐名“中兴”,后改为“龙兴”。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又下诏曰: 初太宗以老子为皇宗,升于释氏之上。至则天朝,复在释氏之下。今此以往,遂为正式。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3)
潘天寿先生(1897~1971)是我国近代花鸟画史上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又一杰出大师。他的书画布局奇新,气势磅礴,诗、书、画、印冶于一炉,亨誉世界画坛。但他早年较为强烈的佛教观念却很少有人提及。翻阅《潘天寿画册》,人们不难发现,他的很多画作及大号都与佛教有关。三十年代,他一度曾想出家为僧,后经导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劝阻,才未进佛门。这一鲜为人知的轶事,是1954年潘天寿自己在华东美术协会成立大会上披露的。  相似文献   

12.
一、哥尼流蒙主异象的指示(10:1-8)在使徒行传第10章里,主的福音工作有更进一步的扩展,主藉着彼得将福音传给一个地道的外邦人。他是罗马帝国的意大利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一个百夫长(古罗马一军团有十营,每营600人)。他是个虔诚人,全家都敬畏神,他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祈求神。他的善行,为犹太全国所称赞。有一天,约在午后三时,他在异象中清楚看见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端在荡子回头的譬喻中,耶稣基督的计划是为我们树立一个基督徒真心悔改、确实愿意回到天主身边的榜样。这个小青年自以为年轻有为,抛弃了父亲,离开了家庭,到远方去,企图不受父母、家庭的束缚,可以过他自由放纵的享乐生活。可是不久,他发觉自己上了当,走错了路,愿意回到父亲身边去。有三件事情促使他决心回到父亲身边:(一)他在短期内浪费了财产,陷于狼狈不堪的困境;(二)他内心悔恨自己的错误和罪过:(三)他相信自己思念和依恃的父亲是世界上最良善、最仁慈的父亲,他相信父亲一定肯宽容收留他。  相似文献   

14.
沃尔夫冈·伊瑟(Wolfgang Iser)是联邦德国接受美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不过他是审美反应现象学这一传统上的理论家。他的理论被称为“读者反应理论”,与他的成名作《本文的召唤结构》有关,这篇论文的英文译名为《未定点和读者反应》(Indeterminacy and the Reader's Response),在英美等国发生了巨大影响。伊瑟的读者反应理论虽然也是以读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本文为中心,但他和另一些读者反应理论的理论家如戴维·布兰克(David Bleich)或斯坦利·菲什(Stanley Fish)有所不同,他相信本文有一种客观结构,但是这种客观结构必须通过读者来加以完善。伊瑟最大的理论特点是对“未定点”(Indeterminacy)和空白(gaps)的强调,认  相似文献   

15.
圣经故事     
[卸下圣尸,安葬人椁]到了傍晚,因为是预备日(星期五),就是安息日(星期六)的前一天,来了一位富人——阿黎马特亚(Arimathaea,‘亚利马太’)人若瑟。他是一位显贵的议员,又是期待天国、善良公正的义人,他没有赞同别人的计谋和作为。他也是耶稣的门徒,只是暗暗的,因为惧怕犹太人的迫害。他大胆地进见总督比拉  相似文献   

16.
重回杭州——赵孟(頫)艺术创造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孟(頫)是元代成就最高的艺术家,"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他的诗词、书画、文章都达到了当时艺术的巅峰.他的功绩一是传承华夏文明,二是为江南士大夫指明了一条道路,三是为元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他一生无止境地追求的书画和文学艺术都是以杭州为圆心的.  相似文献   

17.
杜琪峰是香港的一位多产导演,从武侠到喜剧再到黑帮枪战片,都有涉猎.在武侠电影这一类型中,他在1992年与梅艳芳、杨紫琼和张曼玉合作了<东方三侠>.同年,他还和周星驰合作拍摄类型喜剧<审死官>等.但能体现他成熟电影风格的是黑帮枪战片(包括他监制的).这类电影有<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暗花>(-997)、<暗战>11999)、<枪火>(1999)、<非常突然>(1995)等10部电影.  相似文献   

18.
(一)概论十八、十九世纪间,西方出了一位大哲学家,他就是德国的黑格尔(Georg Wilhehn Friedrich Hegel)(1770—1831)。他的哲学观念的新颖,思想体系的深透及浩大,虽属嫌早去断言“绝后”,但很可以说是“空前”了。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在他之前西方各有名望哲学家之长处:如柏拉图(Plato)(428—328B、C)的普遍概念及理想主义;亚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物之兼有形容说,以及仅有物的  相似文献   

19.
(一) A·H·列昂节夫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工作,在苏联心理学界形成了以他为中心、人数众多、影响深广的学派。一九七五年正式出版、一九七七年再版的《活动、意识、个性》一书是他的晚年著作。书中表述的  相似文献   

20.
●“晕轮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想象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