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贡救鲁的外交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春秋时卫国人,是孔子的学生,有谋略,善辞令。曾在鲁国做官,当齐国即将兵临鲁国之际,他游说四国,不发一兵一卒,成功地使鲁国转危为安。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以弱胜强的谋略。齐国的执政官田常,企图夺取国家权力,所害怕的是高、国、鲍、晕晏四大家族。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他打算兴兵讨伐鲁国(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齐强鲁弱,鲁国面临灭亡的危险。孔子是鲁国人,得知齐国将要侵鲁的消息,他召集学生们说:“鲁国,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今国家危险如此,各位为什么不出去想点办法?”话刚说完,学生中一个名叫子路的就挺身而出,孔子把他劝住…  相似文献   

2.
规则与道德     
正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帮他赎身,回国后再到政府报账。孔子一个学生赎人后未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批评了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暗地里却死死地较着劲。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的势头很好,照这样下去,鲁国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牵制一下鲁国呢?"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国生产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信将疑地把这个事情交给管仲去负责。管仲就规定齐国的所有人都只穿鲁国生产的衣服,而且下令禁止齐国人织布,  相似文献   

4.
贪心的后果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缟(鲁国生产的一种绢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  相似文献   

5.
正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搞垮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不穿齐纨,只穿鲁缟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半  相似文献   

6.
文化中心由曲阜到临淄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曲阜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到了战国时期,文化中心就转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它标志着旧学的衰落与新学和百家争鸣的兴起。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就派他的儿子伯禽到殷人的重要根据地奄(曲阜)建立了鲁国,作为统治东方的中心。周公制礼作乐,以从政治上、思想上和文化上加强统治;作为东方统治中心的鲁国,最有力地贯彻了周公的这个方针。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  相似文献   

7.
由于齐国和鲁国的治国策略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差异。齐国开展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民强国,称霸诸侯,而鲁国则是为了维护和推行西周宗法社会的礼制。本文借助现有齐、鲁文化典籍就齐、鲁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宁赢拒从     
正春秋战国时期,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此人平时喜欢高谈阔论,又好自以为是地教训他人,摆出一副有知识和学问的样子。有一次,晋襄公派他到其他诸侯国访问,回来的时候路过鲁国的宁城。宁城有个叫宁赢的人,跟他交谈后,认为他非常有学问,打算陪他一起同行。可是,走了几天后,宁赢却离开阳处父独自一人回家了。宁赢的妻子见他回来,感到很纳闷儿,便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宁赢回答: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谁都恨敌人,一些人甚至希望自己的敌人死光死净。可是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人,对敌人不仅仅是恨,也感谢,甚至在看到敌人死亡时会生发出兔死狐悲的感情。孟孙速和臧孙纥都是鲁国大夫,虽然同朝为官,可孟孙速却非常憎恶臧孙纥。正当一些人感叹臧孙纥冤家路窄时,孟孙速死了。  相似文献   

10.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弘扬的儒家,不太涉及"公平"、"平等"这类权利观念。《论语·季氏篇》有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按,孔子这段话,是就季氏已占有鲁国二分之一的领土,还想伐取属于鲁国辅臣的颛臾的一小块土地而提出的批评。但因为孔子提升到"有国有家者"的普遍意义上说,也常被指认为孔子有"均贫富"(2)的思想。即便如此,孔子也只是对施政者提出的要求,无关乎个人的权利问题。孔子、孟子都不太有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2.
曹刿,又称曹沫、曹(?)。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鲁国人。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初期,确凿生卒年月待详。据《左传》等史籍可考,曹刿最初为一介平民,而非出身于当时社会的“肉食者”贵族阶级,后因其军事才能卓著,并曾“以勇力事鲁庄公”(《史记·刺客列传》),被鲁庄公任命为鲁国大将。关于曹刿及与其有关的军事、外交等活动的史事,很多史料均有记载,如《左传》,  相似文献   

13.
柳下惠道德思想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他不仅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而且颇具儒家道德的理想形象。后人总结说:“孝恭慈仁,允德日义,约发亡想,益抑下惠之行也。”(《史记索隐》引《天戴礼记》)他的行为受到了孔子、孟子等的表彰。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成了后人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学者刘逢禄甚至将他与孔子作比,说:“在鲁言鲁,前乎夫子而圣与仁,柳下惠一人而且。”(《论语述何》,见于《皇清经解》)柳下惠生活在春秋前期的鲁国,他的思想深深地打着鲁文化的烙印。欲研究作为儒家文化渊源的鲁文化,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韩非子在《外储说》中讲了一个故事:管仲被鲁国人俘虏后,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决定迎管仲回国。名义上是向鲁君索求管仲回国受罚,实则是要任管仲为齐相。为了掩人耳目,管仲双手被绑缚着,从鲁国被押回齐国。管仲在路上又饥又渴,恰好在绮乌这个地方遇到一个边防官,于是管仲向他乞食。边防官跪着给管仲东西吃,并给他水  相似文献   

15.
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鲁、齐两国的始封问题杨朝明鲁、齐两国分处于泰山南、北,这里是我国上古文化的发达地区之一,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同时,在周初,这里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之地。齐国深入夷人腹地,鲁国则位处商奄旧地,又紧临徐戎、淮夷。据说,当初武庚叛乱前,“奄君、薄姑谓禄父曰...  相似文献   

16.
泮池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泮池考论张亚祥泮池,也称半月池,是一个外圆内直的半圆型水池,位于孔庙的第一道门“棂星门”的内外,它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学孔庙型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官学的代表,是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象征,具有庄严性和神圣性。泮池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鲁国,鲁僖公...  相似文献   

17.
明代惠州,有一对亲姐妹嫁在同一村庄,互为邻居。姐姐没有生育,其夫又娶了个小老婆。正巧,妹妹生了个男孩,姐夫的小老婆同时生了个女孩,但他们对外诡称生的是儿子。一天晚上,村上一家失火。姐姐及家人乘村上人慌乱之际,偷偷将自家的女孩与妹妹的儿子互换衣着,用女换男。妹妹发觉后,前去索要,姐姐不肯,于是告到官府请求决断。  相似文献   

18.
在父子互隐案例中,一般认为孔子会赞成父子互隐;但如果从礼与直、道与鲁的角度则会得出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子讲"吾党之直者"如此,直者是父子互隐,而孔子则不能简单认为是直者,孔子应是礼者;直者有优点,也有缺点,"直而无礼则绞"、"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孔子主张由直而进至礼."吾党"是鲁国当时社会现实如此,但孔子还说过"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即虽然孔子认为鲁国多少比齐国好,但鲁国也不是完美的,鲁国也应进一步改进,进至完美(道)的境地.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简单地维护现实,也努力批判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一 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孟子弘扬的儒家,不太涉及“公平”、“平等”这类权利观念。《论语·季氏篇》有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按,孔子这段话,是就季氏已占有鲁国二分之一的领土,还想伐取属于鲁国辅臣的颛臾的一小块土地而提出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儒教、佛教、道教是我国流行的三大宗教,儒教的创始人为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著作有弟子辑的《论语》。佛教是由印度传来的一种宗教,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