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的快乐     
正柏拉图说:"经过一番劳作,我得到一块面包,足可以让我快乐无边,这是我在追求中得到的快乐。"有一次,孔子带子张去登山,上了山顶,一身疲惫的子张说:"好快乐!登上山顶的感受真好。"孔子坐在地上休息,脸上汗珠直冒,拿着水壶喝口水,看了子张一眼,"上了山顶是好,但我还是觉得上山的过程最快乐。"子张不解地问:"老师,你让我们出来登山,不就是想登  相似文献   

2.
诡辩是种技巧,自然,能玩诡辩的孩子特别聪明。不信,请细细思考以下事例。其一:爸爸对睡懒觉的孩子说:“快点起来,早起好”。儿子问:“为什么早起好?”爸爸回答:“因为小鸟起得早才能捉住小虫。”儿子反驳:“可是,如果小虫不起那么早,不就安全了吗?”爸爸哑然。其二:妈妈对兵兵说:“千万别跟丁丁玩.”兵兵问:“为什么?”妈妈回答:“因为丁丁是个坏孩于。”兵兵问:“那么,我要是听您的话,我就是个好孩子了,是吗?”妈妈点头:“是的。”兵兵又问:“那——是不是大家都应该限好孩子玩?”妈妈点头:“是的。”兵兵;“…  相似文献   

3.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4.
唐朝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力大无穷,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天下无敌,战无不胜。一天行军至山顶,忽雷电大作,无所畏惧的李元霸勃然大怒,一边怒吼:“老天,为何老在我头上打雷?”一边向空中挥舞铁锤。随着一声霹雳巨响,李元霸当即被雷电打死。为何单单打死他一人?是上天惩罚他吗?从科学来讲,李元霸骑马置身光秃秃的山顶,手向上挥舞铁锤,刚好成了雷电导体,所以被雷击中而死。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长度     
有一天,朋友手执一本书,走到我身边,神秘兮兮地问我:蝴蝶漂亮吗? “当然。”我回答。 “那你知道蝴蝶能活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长度     
有一天,朋友手执一本书,走到我身边,神秘兮兮地问我:蝴蝶漂亮吗? “当然。”我回答。 “那你知道蝴蝶能活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利未 《天风》2014,(2):I0001-I0001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不用功,怎能毕业?”他回答说。但那人又问:“毕业以后,要怎样呢?”“毕业时可戴方帽子:人生如意事,岂非‘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人非常哆嗦.又问:“戴了方帽子,以后又怎样?”“当然是结婚,以后有了子女,就要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8.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9.
迎向风雨因为有几个大学生在登山时遇到泥石流丧生,记者特别访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岩石比较坚固的山头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头风雨不是更大吗?"记者不解地问。"往山头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起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和泥石流而丧命。"登山专家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可能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可能获得新生!"挺胸学生时代,有一位长辈对我说:"你要成功,就得挺胸,改掉弯腰驼背的毛病。"在那之后,我虽然照他的话去做,但并不了解为什么挺胸有那么重要。所以最近当我又遇到  相似文献   

10.
爱人的眼睛     
那天下午,我很开心地去参加丈夫分公司的开业庆典,在席间无意中感受到了一些年轻女子对我丈夫的注视。那种热烈而赞叹的目光触动了我别样的心绪。当晚,我坐在梳妆台前的时间格外的长。直到丈夫罗伯斯走过来亲吻我问我怎么了,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你还爱我吗?”罗伯斯笑着说:“你很少问我这个问题,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1.
爱的方程式     
刚下班时,她改变了主意。她决定不像往日那样回家、做饭,与他无言相对地看电视。结婚5年了,日子变成既定模式,他们的对话也成了方程式里固定的函数。他问:“回来了?”她说:“嗯。”她说:“吃饭了。”他说:“好。”她问:“你爱我吗?”他说:“犯什么神经?”她的心里深深失落,她想,曾经的爱恋已经在淡如水的日子里冲洗掉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爱莲 《天风》2012,(4):47-47
“孩子,为什么你希望以后我要帮你照顾孩子呢?” “因为你平常那么的爱我,我也愿意把我爱的孩子交给你。” “万一我太老了怎么办?” “没关系,我会一起照顾你和我的孩子。” 我一定要帮你带小孩吗? 多年前,4岁的加加正自得其乐地扮着家家酒时,爸爸问她:“你将来长大结婚生小孩后,我可不可以到你家去玩?”加加高兴地回答:“可以啊!欢迎您来。”爸爸再问:“那我到你家,你怎么招待我呢?”  相似文献   

13.
徐晓鸿 《天风》2018,(4):20-22
一天论第一 问曰:“人是何物作?” 有人问:“人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答曰:“有可见,无可见。何在作?何无作? 回答说“有可见(物质的一面),有不可见(非物质的一面)。哪些是被造的?哪些不是被造的?  相似文献   

14.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答:“这是飞来峰。”苏东坡又问:“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要拿着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有两个小幽默。 其一、A是面包厂厂长,B是砖头厂厂长。一天,A在法庭上怒火万丈地控告B:“你供应我们的砖头太软,简直就是面包!”B也立刻反驳:“你卖给我们面包太硬,简直就是砖头!”而法官意欲出出他们的洋相,就故意指着B问A:“他供应你们的面包简直就是砖头,是吗?”答曰:“是!”又指着A问B:“他供应你们的砖头简直就是面包,是吗?”答曰:“是。”法官又问:“真的如此?”两人答曰:“真的如此!”再问:“此话绝不反悔?”两人再次答曰:“绝不反悔!”法官立刻宣判:“既然如此,本法官郑重宣布,A立刻将B所…  相似文献   

16.
登山运动员桑巴,在登山时,离正确的路线只差了半只脚。但就是这半只脚,使他跌入冰川,陷入了死亡之谷。10天后他意外获救。大家问桑巴,10天里,在死亡之地,你都想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七年一闲田     
无言之时,朋友关切地问:“在想什幺呢?那么深沉。” 我摇摇头,仍是无言。 我能做什么?有什么值得深沉的呢?无非是发呆罢了。  相似文献   

18.
求职应聘总免不了要经过面试一关,在面试过程中总免不了要回答考官的一些问题。同一道招聘考题应该是同一种符号答案,别人答了获得了成功,自己以相同的答案答了也应该获得成功。可是实际情况并不这样简单。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一次招聘公务员的面试,自我介绍后,主考官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回答1+1=?”这位毕业生稍加思考便十分自信地回答:“你需要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结果他被淘汰了。这位主考官解释原因时说,有一位企业的老总在招聘部门经理时也问过“1+1=?”的问题,其中一位应聘者的答案与这位毕业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正帕特里克是瑞士格劳宾登州的一名酒店职员,他喜欢登山和冒险运动。每逢节假日帕特里克便组织登山爱好者去挑战各种秀美山川。几年的时间里帕特里克和他的队友们爬过了瑞士几乎所有的山,然而,最让他留恋的还是阿尔卑斯山脉。一次,帕特里克和他的队友们爬到了海拔为1970米的山顶上,到达山顶已经是傍晚时分,帕特里克和他的队友们都已精疲力尽。看着红色的落日,有人说:"我们还是赶快下山吧!不然太阳落山,我们就无法下山了。"  相似文献   

20.
张效法 《天风》2008,(14):35-35
问:神在伊甸园里设立一棵分别善恶的树,人因吃了禁果而堕落。然后再差遣基督道成肉身来拯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神为什么要这样做?神既是全知,应该知道人会因摘吃那“果子”而犯罪,为何还要放那棵树使人陷在罪中呢?甚至有人说:“这样,人类犯罪,神也要负一部分责任!”这样的理解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