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重要时期,专业儿童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连环画。文革十年,与其他文艺样式一样,本土绘本发展的脚步也几乎停滞,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绘本又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缺口,选取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绘本读物教材,针对绘本在培养学生心理和美术学习能力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阐述绘本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洛神赋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文学性叙事题材绘画,采用连环画式的构图方式,通过山石树木作为衔接点将画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串联起来,使得一个个孤立的画面相呼应,不仅打破了诗画界限,还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完成了文学艺术向绘画艺术的转化,营造了浓郁的诗画情意。同时,《洛神赋图》作为魏晋时期绘画风格的最典型代表,其表现出来的注重传神、超凡脱俗的基本审美倾向,树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典范,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雏形,对于中国早期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玲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作了许多辉煌的作品。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巨大变革到土改时期,面对近半个世纪的风云诡谲,丁玲始终用文字书写历史洪流中无数人的跌宕命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不仅是丁玲的代表作,更被视为反映土改运动的扛鼎之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详尽地展现了土改时期错综复杂的各类问题,蕴含着作家对于时代与人性的思考。1955年,由董洪元绘制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连环画出版,连环画对人物的塑造和诠释与小说相互辉映,对我们深入理解作家复杂深刻的心路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连环画是我国美术大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岩画、青铜器装饰画以及后来的插图艺术。清代末年,连环画的基本面貌已基本形成,民国时期,连环画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建国后,连环画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后来随着电影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连环画一度步入低迷。但从专业训练的角度看,连环画创作对绘画专业学生造型能力、构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表现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当今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体系中,连环画的价值和作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前后,乃至整个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巫祝、方士和隐士的活动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隐逸之风和民间的巫俗与淫祀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下特有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条件。下面,我们对道教在始创和逐步成熟时期社会上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的连环画在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方面与传统连环画还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形式类别有所不同而已。数字化的连环画集创意性、多彩性、趣味性和科技性于一体,它是现代数字媒体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受大众的欢迎,因此连环画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3D绘画、动态、音效等现代元素合理地融入,加以技术与艺术的巧妙结合,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是连环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懿 《中国宗教》2023,(7):90-91
近代基督教美术作品以连环画、宣传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和工具来表现基督教主题,使用通俗的文字、诙谐的画面深入浅出地将基督教思想呈现出来,体现了当时基督教美术的中国化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懿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90-91
近代基督教美术作品以连环画、宣传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和工具来表现基督教主题,使用通俗的文字、诙谐的画面深入浅出地将基督教思想呈现出来,体现了当时基督教美术的中国化尝试。  相似文献   

9.
"敬"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始终,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商、周时期由"敬天"转向"敬德"的以政治伦理为主导的第一阶段,此时的"敬"体现了圣王先哲的忧患意识,其主要理论载体为《尚书》;其次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礼履"敬"、以"敬"行礼的规范伦理阶段,这体现了纷乱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理性精神的升华,其代表性文献是《曲礼》;最后则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视"敬"为圣门至上心法的理学时期,此阶段的"敬"论最为系统,代表着儒家心性论、工夫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伊斯兰文化自一千三百年前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进入了这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国度。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特有的属性,儒伊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特征,从明清时期伊斯兰大师刘介廉等人的著作中颇能反映这一现象。民国时期众多伊斯兰期刊如  相似文献   

11.
魏华  蒋浩 《美与时代》2007,(11):40-4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拍卖会、交易会、精品收藏展示会中,拍卖的价格逐年走高,连环画收藏热兴起.从近年部分连环画拍卖价格分析,影响连环画收藏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否是名家名作:是否是初版初印;是否现存数量较少以及品相是否完好等.  相似文献   

12.
文本、解读、诠释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之剧烈、思想进步之巨大,是翻译外国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与思想产生重要作用之明证。翻译外国哲学著作这项伟大的事业为中国学界造就了一大批哲学翻译家,也给中国哲学库藏添加了一大批经典性的外国哲学翻译文本。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翻译是异质文化交流、会通与融合的关键,而哲学关乎思维方式,因此翻译外国哲学著作对于整个中外文化交流来说堪称关键之关键。一简略回顾翻译外国哲学著作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可加深我们对翻译工作之重要性的认识。“从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这是一…  相似文献   

13.
孟、庄“文论”中之儒、道文学观董正春先秦的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先秦文学的开启性的成就,已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所证明。清代章学诚"文体备于战国"之说虽显有夸大.但千里大江,起于滥觞.先秦文学对后世乃至今日的影...  相似文献   

14.
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清代朴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前后相继、此起彼伏的三起思想文化大潮,是该时期思想文化的主流。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汉唐时期的高度发展,至宋代,即达到了成熟的顶端。顶端同时也就意味着下落的开始。至明清时期,随着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封建制度更是进入了“天崩  相似文献   

15.
正"我画连环画,起始只是为了吃饭。我自幼性喜画画,故一捧上这只碗就爱上了这口饭。从农村到城市,从寄养生活到独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得多,体验较深,而这正是画连环画的丰富资本。所以,我一投入连环画这块天地,允我表兴,由我诚意,就深深地爱上了它。"老头在《贺友直自说自画》里这样说自己和连环画的故事。老头老家浙江宁波镇海。1922年11月,老头在上海出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莲花纹样,其应用始于商周,风格转变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到明清时期应用广泛,在当今社会中使用得也十分普遍。首饰艺术既决定于社会文化,又体现了社会文化。通过对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莲纹首饰的应用研究,探索莲纹造型设计思想在莲花纹饰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有助于重新认识、阐明不同时期莲纹首饰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中国首饰设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并且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对其加以发展提升,使之具有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中,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瓦当,其应用年代可追溯到西周中晚期,并有一种自然含蓄,古朴稚拙,原始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瓦当艺术受其影响和推动,逐渐活跃并迅速发展,赋予了极强的装饰功能,形成了地域性特征瓦当体系。齐、秦、燕三国瓦当艺术各具风格特点,地域特色鲜明。以树木纹为母题左右两边再置以各种动物形象等构成的瓦当画面,是齐国瓦当最鲜明特色;秦国瓦当的题材内容以写实的动物纹圆瓦当最具特色;饕餮纹流行于燕国瓦当的始与终。三国瓦当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8.
仕女画的概念在绘画史论中,最早出现在唐朝。仕女画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原指描绘上层宫廷女性生活的绘画,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对表现女性形象的绘画的代称。在中国美术史上,仕女画发端于战国,兴于唐宋,于明清之后衰落。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繁荣于江户时代,其风格特点与我国唐代仕女画有着一定关联。文章将以唐代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仕女画风格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明清时期的仕女画风格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的今天,中国当代建筑呈现复杂的、多样性面貌。复杂的、多样性的建筑面貌是人类审美差异的体现。文章以中国当代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桂林酒店建筑发展为切入点,试图从美学的角度,通过对其不同时期突出的形式特征及审美追求的研究,提炼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未来审美追求发展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五四运动,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终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传承并创新发展.中国革命道德创新发展的百年历程呈现出鲜明的规律特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