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作者在儿童科学概念认知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儿童的朴素生物学、朴素物理学认知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关系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儿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发概念,包括对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生命现象的认知,探查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学概念(如力等)的朴素认知,力图发现儿童早期认知中的潜力,同时探明他们相应的错误概念,并采用教育干预实验,促进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化。还探查影响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教育条件以及个体认知能力(如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推理能力等)。研究发现,儿童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前就对人类重要的科学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他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作者主张儿童的科学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朴素理论”为基础,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孟宪忠、丛大川二同志的《发展哲学论纲》 (见本刊1991年第8期),提出了创造性的、建设性的设想。我认为,要想建立发展哲学,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何以必要,二是何以可能?作为核心的,是要对“社会发展”概念给出科学的界定。作为日常语词的“社会发展”无非是基于一种经验假设:事情总是发展的,社会当然也要发展。这样浅显的意义,显然不能成为对一门学科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因此,讨论“社会发展”概念的规定性问题,并不是一种纯理论的嗜好,而是为了确定“发展哲学”的“对象域”和“意义域”,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3.
各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其概念的完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概念的明确化和具体化,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这项任务不仅有术语学上的意义,而且有方法论的意义。这对于多含义的科学概念尤其重要。“统一性”这个概念就是这种多含义的范畴之  相似文献   

4.
去年谈了交叉关系的概念的特殊处置问题。现在再来谈谈从属关系概念的特殊处置问题,主要是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的问题。从属关系的概念允许并列处置的情形怎样呢? 由于长期沿用的结果,“团员”与“青年”,“共产党员”与“先进分子”.以及“生产、工作、学习”中的“生产”与“工作”这些从属关系的概念,在特定情况下也已约定俗成,有时被当作非从属关系的概念,而加以并列。如在“团员、青年是文艺体育活动的骨干方量”、“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都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以及“在生产、工作、学习中,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体现了我们社会的美好  相似文献   

5.
马雷  田艳平 《哲学动态》2023,(8):102-110
构元论从实用主义和可错主义出发,将科学研究语境化和情境化,指出科学中存在一些仅在功能上被视为相对稳定的“构元”,它们是后续探究的必要起点和工具。这些构元也不是不可改变的,针对这些构元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触发基础概念的合法变化。在科学史上,概念的变化是由针对构元提出的问题所触发的,由此存在一个理解科学概念变化的逻辑。但是,构元不能解释自身变化的合理性,因为构元也是科学理论的一部分,从理论内部寻找的合理性依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合理性问题。协调论基于问题的功能性提出概念变化的协调力模型,尝试解决构元本身变化的合理性问题,为科学概念的变化寻找更深层的合理性理由。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论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理论?何谓科学理论?“理论”这一概念,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早期,“理论”是一个与“实践”相对立的概念,概念的内涵比较模糊。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理论形式的成熟,“理论”一词专指具有一定结构的陈述系统,严格地说来,它应是一个演绎陈述的等级系统。而“科学理论”则还必须满足另一些条件,特别是它必须具有经验的内容。与这些发展相适应,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也愈来愈为科学哲学家们所关注。本世纪以来,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可谓是科学哲学研究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其中,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又可说是被…  相似文献   

7.
“虚概念”是曾经困扰我国逻辑学界的一个问题。前辈们关于虚概念的提出无疑是有功绩的。但这一提法本身不尽科学,最好予以废止。一、就其原定义而言,所谓“无外延或外延为零之概念”,不合逻辑、概念理论体系和客观实际本身。如果承认一个概念,竟然可以没有外延,那么还能称为“概念”吗?而在实践中如果承认这种“畸形概念”存在,又会导致把“共产主义社会”这类概念归入“虚概念”范围。如果不承认其存在,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算“实概念”吗?但外延所指在现实中又不存在,虽然“必然存在”,但毕竟尚未存在。如果释为“真实概念”,是完全正确的。在这里“虚概念”究竟与“实概念”还是与“真实概念”相对呢?始终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关于概念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过窄的毛病。经典作家,包括黑格尔、列宁和毛泽东关于概念的论述,当然是有权威性的生动的,但是应该看到,他们的论述主要是在辩证逻辑的范围而不是在形式逻辑范围中的,他们论述的“概念”基本上属“深刻概念”和“科学概念”。归结起来,可以用这句话来说明“定义过窄”的问题,即: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总和的思维形式。”第一,所谓“客观事物”指何而言?“客观事物”极易与“现实中已客观存在的实体事物”混为一谈。于是那些在现实中尚未和暂未存在的客观事物,如“共产主义社会”之类的概念就不知所归,“飞碟”这类假说概念便不能被视为概念或只能视为“虚概念”(甚至“虚假概念”,“空概念”),“虚概念”的种种问题和争端由此产生(关于虚概  相似文献   

9.
“教师”表示什么概念?——“‘教师’这个概念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实体概念和正概念。”这是《普通逻辑》的回答。(见该书一九八二年版第24页)但是这样的回答未必是确切的。因为“教师”这一语词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非集合概念。比如,在“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一判断中。“教师”就是一个集合概念。然而,这种脱离概念的论域判别概念种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在一些逻辑著作中,诸如不顾论域地断定“书”、“山”、“人”是非集合概念的做法,是不  相似文献   

10.
我刊近期就“物质”概念展开的讨论揭示了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的关于物质的内容和定义的观点(参见《关于“物质”概念的定义》,载《哲学科学》1989年第12期;1990年第2期)。看来,应当承认,哲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大相胫庭是合情合理的。思想上的停滞状态(一潭死水)反而是不正常的。什么是“第一性的”:是物质还是世界观?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注意。物质概念并不给人先验东西,个人的世界观并不是从它开始形成的,而且远不是在每一个个人的世界观中都有这个概念。但是,如果已经有了,那么它首先表现为独立认识世界的结果。这就是说,在个人  相似文献   

11.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2.
各门科学和工程技术学总是由形成该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概念来说明的。因具体对象(问题)不同,形成概念的科学方法在“方法论”这座空间中也纷呈出五光十色的图景,但究其实质是,由其生成的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结层性和侧综性。正确地认识和应用它,对于把握概念的生成、作用、形成或确立新概念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数学)概念的结层性所谓“结层性”是指.结构性与层次性。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者成才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它是各门科学和工程…  相似文献   

13.
效用主义伦理学一直面临一个现实困难,就是“效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各派效用主义理论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早期的效用主义者用快乐、幸福来代表和计量效用;中期的效用主义者用福利、增量社会价值来表示效用的实质概念;而现代派则主要用“偏好及其满足”的内涵来定义效用的实质。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效用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及延变,并且用心理学的知情意概念系统对它们做了新的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乙、异化和物化这里我们集中论述两个问题:第一,马克思著作中的物化概念;第二,卢卡奇著作中的物化概念。马克思除了使用Entfremdung和Vergegen-standllchung,即“异化”和“客观化”以外,还用了Verdinglichung“物化”(reificatio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es”——“物”)。这个词无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还是在近年来有关异化问题的论战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些人已开始认为“物化”这个概念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围绕着真理与价值问题的讨论,有些同志提出了“价值真理”的概念。袁贵仁同志的文章《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9期,以下简称袁文),其目的就是要证明价值真理概念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以消除其他同志对价值真理所持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关于异化概念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现今捉摸不定的西方社会里,许多概念常常被滥用,“异化”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在最常见的、而多数是含含糊糊的解释中,“异化”这个词,常常被理解成了一个哲学概念、道德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异化是有学识的人,为了用“科学”方法来表达他们所面临的、但并不赞赏的状况,表达他们在这种状况下的烦闷心情而使用的一个概念。在使用异化概念的人们的头脑中,常常有一种与理想的状况相脱节的表象,而  相似文献   

17.
一、对哲学概念的两种观察视角:逻辑的和语词的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概念的语词特性。这个讨论有一个合适的角度,即对哲学概念的“翻译”。但在传统的哲学平台上,翻译似乎天生不是一个合适的哲学问题。这是因为,为了使哲学成为严格科学,传统哲学家们总倾向于在应然的、理想的意义上使哲学概念等同于逻辑化的概念。“逻辑化”的首要特征是形式化,它要求哲学概念具有康德意义上的先验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虽然仍没形成象数学、物理学那样一套严密的概念体系和理论系统,但在大量、厌杂的概念、术语中总有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专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工作者,他之所以和“流行心理学”读者有所区别,其主要表现就在他掌握着这些基本的术语和概念。那么,哪些概念和术语才是这种最基本、最重要、应首先掌握的呢?为回答这个问题,乔治麻逊大学的C.阿兰·鲍纽进行了一种“沙里淘金”式的调查。这种调查不论对心理学教学还是词典编写工作都极为有用,而且甚至还能有助于人们对心理学重心的把握,因此其意义重要性是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9.
在这些精美的邮票上,还可见到名花异鸟,珍奇动物,历史人物,成语故事,民间寓言,古代碑文,出土文物,体育运动……真是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学、艺术无所不有。1984年12月23日《北京晚报》第二版《神奇的火花世界》鸟是动物,异鸟则是珍奇动物,异鸟包含在珍奇动物之中。在上述文字中,作者把“异鸟”和“珍奇动物”这两个相容的、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起来,造成了语义的重复。同样,当我们单讲“科学”时,就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历史、天文、地理均包括在“科学”内,行文时不能将它们与“科学”简  相似文献   

20.
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声 《心理学报》1985,18(1):33-39
通过对行为主义和传统的本能理论的批判,马斯洛提出了“似本能”这一重要概念。“似本能”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概念对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以及他的心理学理论的理论后果,并且列举了一些直接或间接支持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最后,本文指出了这一概念的理论意义,其中主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以人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的问题。只有从这种统一出发,才有可能深刻理解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