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城市动画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提高城市文化消费水平。文章通过选取苏南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影响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的因素,建立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自变量)的面板计量分析模型,得出:江苏苏南四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文化服务支出具有正相关关系,苏南四市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水平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程度有着较高的关系,无锡、苏州、南京城市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  姚晓霞 《学海》2002,(3):184-189
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主要是“九五”时期以来的收入进行较详细分析 ,指出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长 ,但并不如人意 ,且影响消费需求的提高。为此 ,提出应从实际出发 ,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增加居民收入 ,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等措施 ,使城镇居民真正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3.
席卫群 《学海》2014,(2):126-132
本文运用资金流量表分析流转税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同时从需求弹性角度分析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消费品的税收转嫁情况。发现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流转税越来越敏感,低收入人群由于需求弹性小,承担的流转税税收负担高于中高收入人群。为了扩大居民消费,建议抓住"营改增"减税契机,进一步降低流转税税负,减少税制的累退性,提高人们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消费需求不足的难题,并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对此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从如何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入手,对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阻碍我国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1、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使消费收入弹性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也打破原有平均化格局,呈现出差距逐渐拉大之势。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宋臻 《学海》2003,(2):115-121
“倒U理论”与“市场转型理论”均未能完全解释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现象,原因在于它们均试图用经济发展或市场化水平的单一因素来解释收入差距变化的复杂现象。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是一个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复杂现象,因而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珠海、无锡三地的调查数据,解释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依据“工业化理论”进一步说明收入差距的合理化问题,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大,从而使得教育因素对于城市就业者收入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结果促进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震 《学海》2003,(5):62-67
为探究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水平 ,本文在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评估。通过对城乡居民进行数据处理后的收入差距、现金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以及区域间差距等多方面的分析 ,本文认为江苏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要明显大于名义上的收入差距 ,并提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程度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原因的伦理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讲,影响居民收入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来自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只从伦理学角度来探讨收入差距拉大的非经济学原因,以求对这个问题有个深刻而理性的价值审视和道德判断。首先,制度伦理有失公正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随着老年群体生活观念的改变、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经济收入的逐年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体制的增强,老年人外出旅游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另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增加,老年人休闲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引人注目。老年体闲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开发不足,与老年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相比,就是九牛一毛。本文主要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调查访谈上海市三个区(黄浦区、浦东新区、松江区)的老年人选取样本,发放问卷。黄浦区位于上海的最繁华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在整个上海居于上游地位;浦东新区是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结合,地理位置特殊,居民的特性也体现了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特点;松江区位于上海外围,居民多为原来的郊区居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我们特选了黄浦区作为城区的代表,松江区作为郊区的代表,而浦东新区则是作为城郊结合部分的特殊代表纳入我们的调查范围的.由受访者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月收入、居住情况以及收入来源等,对老年人进行分类分析,从而了解上海老年人休阑旅游消费模式以及影响老年人休闲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从人口、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上海老年人休闲旅游消费市场开发的可行性,提出建议帮助旅行社设计适当的旅游产品以满足老年人在休闲旅游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区居民文化艺术需求与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出发,对受访居民的需求与消费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并通过调研结果对提高居民文化艺术消费水平提出可能性建议,促使艺术普及教育以及艺术实践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的需求。文章指涉的文化艺术消费有别于大众化娱乐消费,可理解为严肃艺术,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当代艺术、现场艺术等。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把城乡居民的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扩大消费需求涉及面广,牵扯的问题多,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目前扩大消费需求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几个问题:一、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从地域看,扩大消费需求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与乡村居民消费需求两大块。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应克服以往存在的重城镇居民消费,轻乡村居民消费的现象。各经济主体应…  相似文献   

11.
消费热点的形成条件和培育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华 《学海》2001,2(4):185-189
消费需求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在买方市场的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干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扩大取决干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消费热点是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发动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必须要有新的消费热点作支撑.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转换,国内原有的一些消费热点逐渐消失.从我国消费结构变动、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市场走势来看,电信、住房、教育、旅游、轿车、食品等将会成为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大市场有效需求,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了解居民就医需求,改善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调查山东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多种因素对居民就医过程产生的影响。采用描述分析法对居民基本情况及就医行为进行分析;设立初始路径模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参照多种指标综合评价拟合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居民就医行为存在差异;就医行为受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关注低收入群体就医需要,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医院医护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态度;实行定制化医疗服务,完善居民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特殊性:一个比较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卫平 《学海》2005,(6):151-154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开。同样有着儒家文化传统的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常被认为是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相对平等的收入分配的典型。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源于中国的特殊矛盾。要从解决中国的特殊矛盾着手,探索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乔为国 《学海》2007,(5):141-145
本文以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为框架,对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偏低、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直接用于消费比例偏少、以及较少储蓄转化为居民消费等的共同作用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低.  相似文献   

15.
江苏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证分析显示,在江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影响劳动所得比重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承接国际产业资本向外转移、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劳动者收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明  孙爱军 《学海》2011,(6):57-62
通过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以江苏为例,应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农民人均消费与人均GDP之间则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方差分解分析说明农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递增作用。在此基础上,剖析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席卫群 《学海》2012,(2):38-42
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我国社会保险缴款对居民消费确实产生了"挤出效应",存在"社会保险缴款和实际费率越高,居民消费越低"悖论。因此,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对提高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丹 《学海》2012,(4):59-65
本文以江苏Z镇的389份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乡镇公共服务的社会满意度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乡镇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本文认为,乡镇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居民的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次序性.伴随着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成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于政府行政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6,(3):174-182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现已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成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概念进行比较,对其进行定义并给出低碳消费的三大特征,然后从利益关注、道德规范、非理性因素、情境因素四个角度对有关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剖析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江苏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集中指数及其分解技术,分析江苏居民健康不平等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在存在居民健康不平等的情况下,居住在城市、家庭规模、医疗保险等变量能够缓解健康不平等趋势,而教育、年龄等变量对健康不平等趋势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