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加强了,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并逐步得到确认,表现在宗教发展史上便是怀疑天命鬼神和重民轻神思潮的兴起。叔兴反对“陨石于宋”是天降征兆(《左传·僖公十六年》)、子产反对禳慧星除灾(《左传·昭公十八年》)和反对榮祭龙免水灾(《左传·昭公十九年》)、弥牟反对取征于鬼神(左传·定公元年》)以及季梁的“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太史嚣的“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2.
如同古今研《易》者都要醉心于《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一样,要探讨古代龟卜尤其是春秋时期的龟卜,比较卜与筮的发展状况,自然不可忽视《左传》、《国语》中所记载的卜例。为全面了解春秋时期龟卜发展概况,方便广大读者查阅资料,我们将《左传》、《国语》中的卜例全部摘录下来。以《左传》记载时间前后为序,分条述  相似文献   

3.
在刘逢禄之前只有怀疑、否定《左传》的零星论点,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但这些论点是刘逢禄否定《左传》的先声。刘逢禄在经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否定《左传》的系统思想:一是说明《左氏春秋》是与《晏子春秋》等类似的史书,从根本上消除《左传》与《春秋》的关联;二是指斥刘歆的作伪,攻击《春秋左传》是经刘歆作伪的产物。此论不免有牵强附会之说,但在清代经学史与后来的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左传》一书号称难读 ,其所以难读 ,一是由于书中人物众多 (据统计达 3 4 5 0多人 ) ,且各自的名号、世系异常复杂 ;二是因为此书的写作形式特殊———它是以“传”《春秋》“经”的形式进行写作的。平心而论 ,与《公羊传》和《谷梁传》相比 ,《左传》在内容上的确以史料见长 ,故而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一部“以史释经”之作。如果按照这样一种观点去看《左传》 ,那么《左传》在思想方面就不可能也不应当有自己的东西 ,因为它是完全依附于《春秋》“经”而存在的。清代学者方苞等提倡“《左传》义法” ,这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问题的要害之处 ,…  相似文献   

5.
颍上作为地名指颍水流域,属于概称,《左传》所载"河上"一词可作为确认颍上含义的参照系,《易》学风水系统的地名通则不适用于《左传》。慎地得名与白公胜封邑无关,而是得名于慎水样态及人口迁徙。颍上改名称慎之说,在汉唐文献中找不到证据,似乎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的病理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仲庚 《心理学报》1963,8(2):78-86
先秦古书中合有丰富的病理心理学思想資料。欲明先秦病理心理学思想的全部面貌,須将散見于这些古书以及甲骨卜辞、銅器銘文等的有关資料,作全面的、精审的探討。《左传》中的病理心理学思想自不及《內經》,甚或不及某些子书丰富。本文只就《左传》中的若干有关內容进行初步探討。《国語》是《左传》的姊妹作品,遇有可以互相参考之处,間  相似文献   

7.
对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批评与纠正,实与清代《春秋》左氏学史相始终,但学术界历来重视清代前期和中期的杜解补正著作,对晚清学人纠补杜解的成绩较少措意。晚清经学名家皮锡瑞的《左传浅说》,就是一部至今不为人知的杜解补正力作。本文从增加对杜解错误的纠正、改正清儒纠杜的失误、重视对孔疏错误的纠正、新解新说独具创见等四个方面列举例证,具体分析《左传浅说》纠补杜解的学术成就。皮锡瑞在继承和批评前人杜解补正成果的基础上,对《春秋左传正义》的错误与阙失作了一次认真清理,使杜解补正更趋完善,今天研究清代《春秋》学史和从事《左传》校注,理应重视《左传浅说》。  相似文献   

8.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象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象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象”与“用象”、“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古笈中,《周易》预测事例的记载不少,多不为人们所相信。《左传》《国语》中的筮例,多为研《易》者所趣读。其中有能够理解的,也有不能理解的。如《左传》《国语》中的“之八”、“皆八”就很难理解。前人尽管有其解说,总觉不通。又如《左传》成公十六年筮得《复》卦无动爻,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造成孙武在春秋时期不显于世,不为《左传》、《国语》所载的主要原因:孙武没担任过统帅或主将;孙武没有《左传》、《国语》已经记载过的伍员等人的地位高、权力大;孙武没担任正式的国家机构官职;孙武没有被封为卿或大夫;孙武相当于“军师”(或高参)职务位尊、显赫,但却是非正式国家或军队职务,不为外界所知;孙武及其兵法为吴国强大起了指导性作用,但兵法是为他人而作等等。  相似文献   

11.
张毅 《孔子研究》2020,(1):129-139
《左传》中的十三则筮例是传世文献中最早且成系统的早期易学史资料,自古以来即受到周易研究者的重视。近几十年出土的竹书文献中包含数量可观的筮占记录和数字卦卦画,可以填补《左传》筮例与今本《周易》经传流行之间一段漫长的缺失环节。本文对近三四十年出土的竹书筮占材料详加梳理,胪列了其中对《左传》筮例研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材料,并评介了它们当前的整理、考释、研究状况。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初步研究,认为新出土的竹书数字卦筮占资料对《左传》筮例研究可以有三方面启发意义:推求今本《周易》文辞的写定过程、搜集古卦象和总结观象玩辞的方法、探索运算成卦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左传》所释《春秋》书法考辨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所释《春秋》书法中,有的只据个别事例立论,缺乏普遍性,不能使人无疑。本文选取《左传》所言书法三例,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并进而指出:《左传》所标举的《春秋》义例,未可尽信。历代注家为之曲意弥缝,也是徒然。  相似文献   

13.
王竹波 《现代哲学》2012,(4):105-111
礼是春秋社会的核心观念。六经通于礼,《春秋》自身即为"礼义之大宗"。《左传》与周礼关系密切,其通过"礼物"、礼制、礼义三个层面系统深入论述春秋时期的礼,有"唯礼是从"的"唯礼主义"倾向;《左传》与《春秋》之间,《左传》"以礼解经",以礼释《春秋》之事、以礼释《春秋》之制,以礼释《春秋》之义,其解经可谓"以礼为上"。  相似文献   

14.
《公羊传》、《谷梁传》同《左传》一起,合称为“《春秋》三传”,三者都是对《春秋》经典加以解释,但三者所立角度不同。《左传》以阐述《春秋》历史的史实为主,是一部史学巨著,而《公羊传》、《谷梁传》则重“义理”,是两部政治哲理书。《公羊传》旧题战国齐人公羊...  相似文献   

15.
赵沛 《管子学刊》2007,(3):110-116
随着今文经学的复兴,晚清学术在今古文学的激烈冲突中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左传》研究一直是核心的内容。晚清《左传》研究主要呈现出刘逢禄、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学与章太炎为代表的古文学两大学派争论的态势。廖平的《左传》研究,与两派的学术路径既有联系,有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晚清学术研究中独树一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田艺景 《管子学刊》2020,(2):109-116
《左传》是我国先秦文献典籍中一部璀璨的书籍,《左传》的引用是其不可忽视的一大特色。《左传》之"引言",是其引用的重要部分之一,区别于引谣谚,在本文中特指《左传》引用的除谣谚外的古人之语。笔者总结共约82条,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类,主要引用形式为"言曰"式和"闻之"式,亦可根据内容分为劝谏性引言、评论性引言、预言性引言、生活性引言四类。  相似文献   

17.
曹刿,又称曹沫、曹(?)。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鲁国人。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初期,确凿生卒年月待详。据《左传》等史籍可考,曹刿最初为一介平民,而非出身于当时社会的“肉食者”贵族阶级,后因其军事才能卓著,并曾“以勇力事鲁庄公”(《史记·刺客列传》),被鲁庄公任命为鲁国大将。关于曹刿及与其有关的军事、外交等活动的史事,很多史料均有记载,如《左传》,  相似文献   

18.
许蔚 《周易研究》2006,(1):17-21
《左传》、《国语》所载之易例,向为历代易家所重视。其间在“卜史”名义之下,掌易者实际身份之差异及《易》之实际应用方式之差异之于考察春秋时代或谓《左传》、《国语》时代《周易》文本之传播、接受及其形成情况皆负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9.
《左传》、《晏子春秋》都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贤相晏子的引《诗》事迹.晏子熟谙于诗,具有深厚的《诗》学修养,他常常引《诗》劝谏统治者重德修礼,表达了对齐国政治生活中的德、礼期待.齐人、鲁人的用《诗》有着较大的差异,鲁人用《诗》多表现出对礼乐仪式的追求,而齐入用《诗》多重于政治劝谏,显现了极强的现实性与功利性.  相似文献   

20.
从宴会赋诗看春秋齐鲁文化不同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宴会赋诗看春秋齐鲁文化不同质张宇恕一春秋时期有不少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值得研究,宴会赋诗就是其中之一。宴会赋诗记载,见于《左传》和《国语》两部典籍,《左传》记宴会赋诗,起自值公二十三年,终至定公四年。记载最多的是襄昭两代。据统计,《左传》记赋诗3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