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谶纬与齐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谶纬为齐学,齐地滨海,海中云气像楼台,故有海市蜃楼。相传东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为仙人所居之处。故海上方土慕神仙,求不死之药。大海浩瀚,无涯涘,游于海上,致人遐想,发奇幻窈妙之思,而神怪迂诞之说由是起。故齐学恢宏而肆,其弊则流于荒诞不经。议代经学有齐鲁之分。鲁学有《鲁诗》、《鲁论语》。齐学有《齐诗》、《齐论语》。《汉书·儒林传》云:“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孝经》则有博士江翁著《孝经江氏说》一篇,博士江翁即传《谷梁春秋》的瑕丘江公之子孙,这是鲁学,而后仓的《孝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留下一篇《稷下赋》,对学宫盛况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写了荀卿与齐王的对话,也颇为得体。只是其中提到“行其言不必饱其腹,用其道不必满其屋”。这不可能是荀况的观点,而是从孟轲到韩愈,到二程,到朱熹一派的观点,董仲舒有一句名言:“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谊不谋其利。”把这一派人的观点表述得最清楚。中国哲学史上有所谓“义利之辨”,反映了鲁学(即儒学)与齐学的分歧。荀况的思想基本上是属于齐学的。司马光对荀况思想的这种篡改,反映了鲁学与齐学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自晚清以来,研究者围绕着齐学与鲁学的含义、典籍、差异、冲突及其联系进行探讨,形成了一些共识:汉代齐学与鲁学的内涵应当从经学派别的角度去界定,它们各以不同的典籍为载体,在学术旨趣上有很大的不同,进行过四次交锋,又因同属儒学和今文经学而具有融合的天然联系.但是,在五经中一些典籍的学派归属、齐学和鲁学的特点与齐文化、鲁文化特点的关系等问题上,研究者之间还存在差异.共识是学术积累的体现和学术进步的基础,差异则是学术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过去读《论语》每至《雍也》:“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辄惑不解。近几年研读秦汉历史,纵观前汉齐、鲁门户纷争,后汉今古派系对立,考其线索头绪,复以夫子“齐→鲁→道”之变较之按之,幡然似有所悟,于是不揣谫陋,命笔遂成是篇,以期与同志切磋,以求于大家指教。 先秦的齐学与鲁学 中国古代学术,于先秦言是为子学,于两汉言则在于儒家之经学,这种学术一般特征也反映在当时的地域文化之中,齐、鲁之学亦复如是。 齐、鲁地虽毗邻,俱为周初泱泱封国,但是由于一些地理的和人文的差异,造就出两种风格迥异的地方文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便形成了齐学。  相似文献   

5.
公羊学与齐鲁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它以鲁学为骨干,以齐学为灵魂,是整个齐鲁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汉书·儒林传》韦贤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战国时代稷下齐学,丰富多采;其后流衍之迹,线索犹多未泯。今从汉代《公羊》入手,清理旧说,寻求根源,便可窥见上承齐学,灼然无疑。一历来提起《公羊传》的述作,大都信奉戴宏的说法。唐徐彦《公羊疏》引《戴宏序》说:  相似文献   

7.
1996年9月初,由山东省孔子学会和淄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在淄博市召开了《春秋》经传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省市以及港、台和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对《春秋》及其三传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据到会的资历较深的专家学者反映,这种高层次的把《春秋》经、传,齐学、鲁学放在一起进行研讨的大型学术会议,至少自辛亥革命以来是第一次。从本期起,我们首先发表杨向奎等先生为大会提交的论文,以后将陆续选择部分论文在本刊刊发,以飨读者。同时也想把这个“经学论苑”栏目继续办下去,希望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8.
汉初黄老之学主要是来自齐学,已被许多学者所承认。任继愈先生曾说:“汉初黄老之学源于齐境。”(《中华学术论丛》,中华书局出版,第467页)但是,齐学在西汉初年是怎样传播的?汉初黄老之学对齐学作了哪些继承和发展?对此,学术界尚缺乏深入地研究。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粗陈浅说。  相似文献   

9.
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范学辉齐学存在广、狭二义之分,广义齐学泛指战国时代形成兴盛或流传于齐地的诸家学说,主要以“稷下学”为代表;狭义的齐学则专指儒学传入齐后与齐地的齐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齐地儒学。本文所谈齐学即是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10.
据史书记载,董仲舒所治《春秋》是公羊学。《公羊传》应是一位姓公羊的经师在其以前传经学者的基础上综合成书的,大概形成于战国末年。就孔子弟子看,子夏与《春秋》的关系最为密切。子夏之后,孟子、荀子对《春秋》重"义"的思想都有论述,而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最重视此种思想,因此,孟子、荀子思想对公羊学也有重要影响。此外,齐学对公羊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军校学员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时间管理倾向(TMD)问卷对265名军校学员进行测试,并与其上学期各门考试课程的平均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军校学员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也很显著,但时间价值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由此本研究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军校学员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学校课程教学调查项目”中1811名八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亲子沟通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数学成绩;(2)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331名初中生为被试,收集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和父母参与,及学生成绩,以验证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业成绩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师支持对父母参与这一中介作用的调节。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绩;(2)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预测中,父母参与发挥了中介作用;(3)教师情感支持调节了父母参与中介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测量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绩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成功动机、促进性紧张、期望水平和自己责任性方面差异显著;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因素;对学业成绩正向预测作用最强的是自我效能,其次是促进性紧张和成功交往动机。  相似文献   

16.
世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一般都有其承继性与融合性特点。作为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齐国乐舞当然也不例外,它也是在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承继了东夷乐舞的成就,融合了尧、舜、禹三代之乐而形成的。东夷族是个喜歌好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舞活动,不仅造就了众多乐歌和乐舞,而且催生出了众多乐器,同时还出现了乐教、乐论和礼乐。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太3伏羲氏、少3金天氏、葛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大舜有虞氏、东莱部落和夷夏部族联盟,就是他们为齐国乐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郭丽 《管子学刊》2010,(4):38-41
公子诸儿、公子糺、公子小白同是齐僖公的儿子;诸儿因年长而继承王位,是为齐襄公。襄公俊美多才,有图强之心。他攻打鲁国,讨伐卫国,灭掉纪国,帮助卫惠公登上王位,齐国一时强盛。齐襄公和鲁桓公于桓公十八年在泺会见,鲁桓公夫人文姜随行。齐襄公复与妹妹文姜私通,并派力士彭生杀死鲁桓公。襄公做事随意,喜怒无常,最终被公孙无知杀死。公孙无知夺得齐国王位后,亦因暴虐被杀,齐桓公登上王位。襄公的功业,为桓公称霸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相似文献   

19.
执行功能子成分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信息刷新功能)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任务对85名大学生的执行功能子成分进行测量,并进行执行功能子成分的Stroop效应、转换任务效应及信息刷新任务效应对学业成就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制子功能的Stroop效应及信息刷新子功能的任务效应对学业成就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两者共同解释学业成就变异的15.1%。其中,抑制子功能的Stroop效应预测作用最大,可解释学业成就变异的8.5%。结论:执行功能抑制子功能的Stroop效应及信息刷新子功能的任务效应可作为学业成就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