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佛教文献以及龟兹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龟兹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早期流行阿含部,法藏部也杂有流行,还发现了密教的经典。龟兹佛教受到罽宾一带佛教的影响,后来小乘说一切有部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当地出土的梵文、吐火罗语文献绝大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经典,这与古代高僧的记载相一致。从龟兹保存的石窟中可以透视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流行情况,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唯礼释迦"的小乘思想,并且有些题材仅出自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  相似文献   

2.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设立,龟兹石窟艺术出现"回流"现象。文章以龟兹地区阿艾石窟、库木吐喇石窟中汉风"卢舍那佛"为例,探讨敦煌壁画粉本对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同时对比龟兹汉风石窟与克孜尔石窟、于阗地区发现的"卢舍那佛",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区域间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以增添美术粉本的实证。  相似文献   

3.
杨波 《法音》2010,(4):38-40
<正>龟兹是古代西域著名的佛教国家,中原佛教素来受惠于龟兹,如中原净土信仰之形成就与龟兹僧人对净土经典的传译分不开。但是,公元7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唐朝对西域的经营,并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大量汉族僧俗西渡流沙,来到龟兹,出现了中原佛教向龟兹的回传。汉人在遥远的龟兹开窟建寺、绘制壁画,为汉人热烈推崇的净土艺术也在龟兹石窟内大放异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可  相似文献   

4.
克孜尔千佛洞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克孜尔镇附近的一个山谷里,这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处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目前尚保存着236个石窟和约近1万平方米的壁画。在克孜尔千佛涧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涅槃变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考察和认识克孜尔千佛洞的涅槃画,对于研究古龟兹佛教史、探索克孜尔千佛洞佛教艺术的特色以及进行克孜尔千佛洞的分期,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大乘与小乘教外有教,教内有派,佛教也不例外。同是佛教,却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别。虽然在五台山历史上流传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但它何以名大乘,它与小乘有何区别,仍有了解之必要。自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之后,开始了佛教史上的“原始佛教”时期(约公元前六、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也就是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积极活动,宣传、发展佛教的时期。释迦牟尼死后不久,他们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在朱汉明带之际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此后在中国传播流转千余年之久。佛教艺术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中就有飞天这个题材。飞天,即佛教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请佛菩萨的天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飞天形像,几乎贯穿我国各地、各个时期的石窟、寺院。以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段,不同绘制时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著名者如龟兹壁画及普陀洛山等处实例外,以敦煌飞天为最精。敦煌佛教绘画中的人物造型,大概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佛像画,它是以佛祖释迦牟尼为主,有严格仪轨,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其中包括:佛、菩萨、罗汉、…  相似文献   

7.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3):49-53
《佛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事。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佛教认为一般人都离不开轮回之道,只有成了佛才 能超出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怎么也有前生之事呢? 这里要给读者说明一下。在佛经中释迦牟尼成佛之 前还是菩萨,仍脱离不了轮回。因此才有佛的前生 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寓言、童话,长期流行在印度民 间,内容生动,寓意深长。作为一种寓言可以通过说 因果,讲轮回明白善恶的真理。正如佛经所说:“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龟兹和焉耆曾起过中介作用。鸠摩罗什前,龟兹佛教已进入前期鼎盛,此时统治龟兹的是小乘律。鸠摩罗什学问由小乘转为大乘,是其一生极为重要的关头,这期间,龟兹戒律也转为大乘,此为罗什影响所致。在说服其师归依大乘后,罗什渐“道流西域,名被东国”。鸠摩罗什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依然兴盛,只是龟兹已渐转为小乘律天下了。鸠摩罗什曾非常向往中原,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9.
佛教产生之初,释迦牟尼佛宣说法教完全出于因机施教,而无“大、小乘”之别。至于后世落入大、小之争,实是后代修行者自执所修学的方法而排斥他宗。综观佛教的本怀,实应含自利与利他,也就是大乘与小乘融通才是佛陀出世的本意。。因此,佛法的实践可先小后大或大中圆小(利他中完成自利),本无矛盾,只怕行小乘后无法发大乘心,故佛陀屡屡劝行者要发大乘利他之心以成就佛道。  相似文献   

10.
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绘制于4世纪至8世纪,壁画的样式基本是统一的龟兹风格。然而龟兹地区的库木吐喇石窟却是特例,它有大量的汉风壁画的遗迹,呈现出中原的绘画风格。由此,文章对7-8世纪的库木吐喇石窟汉风壁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佳慧 《中国宗教》2022,(12):74-75
壁画是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佛教寺院(召)大多有绘制壁画的习惯,例如,呼和浩特的乌素图召、大召、席力图召,包头的美岱召、五当召等佛教寺院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以佛教画为主,包括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尊像图、传记画(本生图)等,还有重要历史人物、高僧的肖像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本生》与《佛传》是佛教文本与图像表述的主要内容,但大多学者对这两个内容的研究,多以考证图像的出处,即辨识出图像出自什么本生故事或佛传的哪个情节,做到图与典的还原就终结了。这种范式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佛教艺术的研究方法,即辨识图像事实上只是研究的初步阶段,下一步的阐释,即如何解读这些画面才是研究的重点,但往往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二是对于图像资料与文本资料的利用来说非常浪费。因为这些材料对理解佛教经典与图像的关系、补充或纠正佛教史来说,更真实可靠。本文尝试从对《本生》与《佛传》的分析,来说明佛教发生与佛教史编撰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千佛的经典依据及其界定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佛教世界有三佛、五佛、  相似文献   

14.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的简称,其菩提汉译为觉悟,萨汉译为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之物),全译为觉有情、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修行的层次,菩萨可分为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或等同于佛。每尊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八大菩萨”,即是释迦牟尼佛左右的胁侍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  相似文献   

15.
高艳 《中国宗教》2023,(3):82-83
新疆石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始凿于约新公元3世纪左右,现今石窟遗址主要分布集中在三个区域:古龟兹区(在今拜城-库车一带)、古高昌区(在今吐鲁番附近)、古焉耆区(在今焉耆地区,为唐代佛教文化遗存)。新疆石窟大都选址于山寂空远、溪水中流处,洞山为窟,石窟内的艺术形态丰富多彩,包括各种彩塑和壁画,而壁画艺术更是占有突出地位。新疆石窟壁画内容丰富,绘制技巧精湛,见证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宗教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西方净土经变画中“宝鸟”内容的绘制,使得西方净土变充满生机与活力。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西方净土变”中就有依据佛经描绘的各种鸟类,而以人头鸟身迦陵频伽为特征的“鸟吟妙法”场景绘制自敦煌初唐时期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石窟开凿之末,敦煌石窟壁画中保存下来的迦陵频伽形象数量最多。结合佛经文献与敦煌石窟壁画,梳理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人头鸟身迦陵频伽形象,进而探讨石窟中西方净土经变画的流变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佛教在美国     
原雅娟 《法音》2013,(6):45-5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的含义就是觉者,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人。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其佛教经典是全世界知识宝库中最熠熠发光的明珠。佛教研究的是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内容涉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佛教不但启迪人们的智慧,还规范人们的行为。佛陀教育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人们引向善良、诚实、友爱、无私利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正库木吐喇石窟在规模上仅次于耳熟能详的克孜尔石窟,而且更多开凿了不少具有汉唐风格的石窟。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表明了龟兹佛教的中国化色彩。龟兹石窟融合了东西方的佛教文化艺术于一身,尤其是库木吐喇石窟,更是佛教石窟当中的瑰宝,广受瞩目。龟兹国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镇,位于现在的新疆库车、拜城一带,从公元前后直到唐朝后期,延续了一千年左右。龟兹国处在丝绸之路上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段,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处。这里不仅集中了古代天竺和大秦、波斯等地的佛教艺术,还深受汉唐寺院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纳光舜石窟,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寺庙建筑之一。石窟,在印度称为"石窟寺",是在河畔山崖就着山势开凿的佛教寺庙。早期主要是供佛教僧侣居处。其历史可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一般石窟是开凿岩窟成一长方形,中间为僧侣聚会处,较为宽敞,两边作住房。后...  相似文献   

20.
"行者"王征     
痴心无悔的"情缘" 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并任中亚美术研究所主任的王征,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在克孜尔千佛洞面壁九年,对龟兹壁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临摹、整理、编纂和研究. 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八至十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