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斌 《现代哲学》2007,(3):44-48
该文试图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小问题入手,来探讨这部著作在思想传承上对于阿多诺所具有的意义。首先,我们考察了这个时代所普遍存在着的对理性的误解。接着,我们通过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对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的论述,分析了一种反理性的倾向。最后,我们在阿多诺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反理性的倾向在当代通过占星术的形式更为貌似合理地深潜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对此,阿多诺是一个洞悉者和批判者。这种洞悉和批判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理性传统的承继。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全集第Ⅳ卷的出版,转束了苏联于1929年开始的对于德国这位伟大思想家的遗著的出版工作。这一卷里包括世界哲学文献中的一部十分卓越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强调指出这部卓越著作在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时,曾把它称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称为“黑格尔的圣经”。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死于一八三一年,他留下的著作和讲稿很多,除生前出版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等著作外,大部分著作和讲稿是他死后由他学生整理出版的。黑格尔死后第二年,即一八三二年,他的学生米希勒等人即开始印行《黑格尔全集》,历时五十五年,到一八八七年出齐,共十五卷。这是第一部《黑格尔全集》,通称米希勒本。这部《全集》尚未出齐时,在一八四○年又印行第二版,编者米希勒对黑格尔的讲稿作了文字加工,读起来比较顺畅,编排上也讲究些,但距黑格尔原著稍远,不无走样。  相似文献   

4.
国人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多从他的成熟时期的著作《精神现象学》开始,而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哲学思想鲜为人知。宋祖良同志在贺麟先生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列入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论丛》出版)。较全面地探讨了青年黑格尔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思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使用了"反驳法",并在导论中展示了运用此方法的范例——对"自然的意识"的批判。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论中不仅完成了对康德知识观的清理,而且也开辟了通过其"现象学"方法来展示真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问题与方向探讨——访张世英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英,男,1921年出生。1941年秋入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43年转入哲学系。曾在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任教,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西方哲学史》(合...  相似文献   

7.
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黑格尔的最新著作:《黑格尔走向<逻辑学>的道路。系统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的形成》。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从系统性和历史主义问题看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篇“《精神现象学》中的系统性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精神现象学》这部波澜壮阔的意识发展史中,黑格尔在“自我意识”“理性”和“宗教”三个阶段着重论述了人类劳动的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其中,劳动对自我意识的确立是学界关注最多的话题,甚至被视为《精神现象学》关于劳动的唯一观点。这种看法有失片面。因为苦恼意识使得劳动和享受丧失了意义,最终自我意识仅凭劳动无法确立起来。从总体上看,黑格尔关于劳动的论述还涉及劳动与苦恼意识的关系、劳动对交往的作用、宗教中的精神劳动等多维面向。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6年,在一个新世纪的开始;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开在1930年到1931年之间,而他的《存在与时间》则在三年前已经出版,大体上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初开始时的作品。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算起,两个世纪快要过去,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世纪交替的时期,“哲学”也似乎又处在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关口,于是研究一下我们的前辈大师是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的,自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一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是他自己哲学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我常常感到,一个哲学家,在他第一部阐述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0.
J. 塔米尼奥不久前对《伦理生活体系》一书的翻译和介绍,表明目前人们对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著作很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与上一代黑格尔主义者对该时期著作所感到的兴趣是不同的。目前,黑格尔的著作已大量地被译成法文。因此,人们地时对这篇或那篇文章特别重视,这本身并不带有什么特别的含意。我们需要对已有译文的全部黑格尔著作进行反复的研究,同时还需要对各篇的形式与内容给以同样的重视。然而,法国的哲学家却特别偏重于研究《精神现象学》以前的著作,这或许是由于他们暗中希望把内容看得重于形式。在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明历史的开端“现象学”一词首次出现于 J.H.朗伯特的《新工具》(1764年)一书。这个词也出现于康德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初基》(1786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雷诺维叶的《哈密尔顿爵士的哲学的片断》(1840年)、哈密尔顿的《逻辑学讲稿》(1860年)、E.冯·哈特曼的《道德意识的现象学》(1879年)等人著作以及其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1930/31年对《精神现象学》的阐释在这部著作的效应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海德格尔极为重视其中的"自身意识"之思,认为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已经触及了作为形而上学之隐秘根据的"基础问题",对未来思想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海德格尔的阐释指明了"自身意识"的关键性,但这种阐释的基本意图和问题语境却长期没有得到深究,以至于这一阐释工作本身的深远意义还需一种适宜的澄清与照亮。  相似文献   

13.
从方法论角度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具有极重大意义的著作。《精神现象学》是借助唯心主义的辩证方法论证过渡到资产阶级社会的世界历史必然性的最全面的尝试。黑格尔的哲学渗透了对理性的无限威力的信念,渗透了一种无限认识的乐观主义。他对同时代的非理性主义和认识论的贵族派(浪漫派,谢林学派)的毁灭性的批判,以及他同历史过程的心理学解释的论战是必要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后来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与浪漫派认为历史是一个人类没落过程的观点相反,黑格尔主张历史具有向上发展的规律性;与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史思想时常常陷入的一个误区是 :只在《哲学史讲演录》和《精神现象学》中探寻他的哲学史思想。这一点 ,甚至连文德尔班这样杰出的哲学史家也不能幸免。① 事实上 ,在这方面长期遭到忽视的逻辑学才以更深刻、更简要的方式表述了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念。众所周知 ,成熟时期的黑格尔的逻辑学包括以下两部著作 :一是初版于1812 -1816年的《逻辑学》 (研究者称其为《大逻辑》) ,1831年准备出第二版 ,但黑格尔刚写就“第二版序言”就去世了。二是初版于 1817年的《哲学体系第一部·逻辑学》 (研究者称其为《小逻辑》 ,贺麟先…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海德格尔在许多地方都涉及到黑格尔,而在这些涉及到黑格尔的地方,表扬的话比批评的话更多。然而,就黑格尔辩证法而系统地、完整地分析和评价黑格尔的,要首推他的《黑格尔的经验概念》一文。该文是海德格尔1942—1943年为他举办的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研究班所做的报告,1950年被收入《林中路》在法兰克福(美因)出版,后编入《全集》第5卷。在该文中,海德格尔逐段地、在一些地方甚至是逐字逐句地梳理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的十六段文字,进行了一种表面看来严格按照文本、实际上是“六经注我”的诠释。这些诠释的一个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杨寿堪教授的新著《黑格尔哲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黑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本书对《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的考察、概述,对黑格尔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作了有见地的分  相似文献   

17.
去年暑假在长春市委艺校举办了黑格尔哲学讲习班。由国内著名黑格尔专家张士芙教授主讲。共5讲:1、黑格尔哲学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2、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从西方近代哲学史看黑格尔关于如何把握“最高统一体”的理论;4、黑格尔的《逻辑学》;5、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此外还专门讲了“新黑格尔主义论人”。参加学习的有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对海德格尔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工作的一个简述。文章首先简述了海德格尔解读《精神现象学》的三次尝试及其相关文献情况;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之《精神现象学》解读中所致力考察过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都是从《精神现象学》一书标题之变更出发而引伸出的重大问题;最后,文章提示了进一步解读的三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该文是对海德格尔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工作的一个简述。文章首先简述了海德格尔解读《精神现象学》的三次尝试及其相关文献情况;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之《精神现象学》解读中所致力考察过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都是从《精神现象学》一书标题之变更出发而引伸出的重大问题;最后,文章提示了进一步解读的三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对社会和政治哲学以及对历史哲学的贡献,他的哲学史讲演以及他对人类历史细节所作的综合性分析,均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常常加以探讨。在这些领域里,他提出的许多最具独创性的、最能引起争议的见解,其中大多散见于他那部卓越的、受益于无数详尽评注的《精神现象学》。但人们很少(尤其在二十世纪)注意到黑格尔的仅有两部真正著作中的另一部,即他的《逻辑学》。这种忽视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黑格尔本人经常声明,《逻辑学》是他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