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健  李锋盈 《心理科学》2003,26(6):1086-1090
本研究以24名优生和24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定向和反馈对优生的写作成绩影响不显著;(2)在成绩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其作文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在掌握目标定向时,进步反馈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3)在无进步反馈时,掌握目标定向的差生其写作成绩显著优于成绩目标定向的差生;在给予进步反馈时,目标定向对差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成败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在设置成功与失败的情境下,考察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有最高的业绩表现,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高于成功情境;(2)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与成功情境无显著差异,在成功情境下的业绩表现略高于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高于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3)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显著低于成功情境。  相似文献   

4.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共 2 1 3人为被试 ,采用 3× 2的研究设计 ,考察了在成功和失败情境下三种成就目标取向 (掌握目标取向、成绩接近目标取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取向 )的学生焦虑度的差异。结果发现 :(1 )在两种情境下 ,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的焦虑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学生 ,而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焦虑度与成绩回避目标学生的焦虑度无显著差异 ;(2 )三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焦虑度显著高于成功情境下的焦虑度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云鹏 《心理科学》2005,28(3):697-698
本文以12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等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取向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高师生的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明显高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2、高师生成就动机取向的性别差异不明显;3、不同文化背景(城市与农村)学生的成就动机取向无明显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成就动机取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检验了不同归因方式的诱导对自尊不同学生失败后测验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高自尊组在失败后的测验成绩显著优于低自尊组;(2)内部归因后,高自尊组的后继测验成绩非常显著地优于低自尊组;外部归因后,高、低自尊组的后继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3)对于高自尊组,内部归因后的后继测验成绩优于外部归因后的成绩,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对于低自尊组,外部归因后的成绩显著优于内部归因后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982名初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对个人目标取向、课堂目标结构及文化因素与学业求助策略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个人目标取向可以区分出任务取向、趋向型自我取向和逃避型自我取向,它们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是不同的,只有逃避型自我取向的学生才倾向于作不利于学习的执行性求助。(2)课堂目标结构对学业求助有影响 ,在任务取向的课堂里 ,学生倾向于作工具性求助。(3)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有影响。认同中国求助格言的学生愿意作工具性求助,在意他人评价的学生倾向于回避求助或作执行性求助。(4)个人目标取向、课堂目标结构和文化因素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刘志华  郭占基 《心理科学》1993,16(4):198-204
本文初次将成就动机与学习策略联系起来研究,考察出了目前初中生使用的九种主要学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学习策略在同等程度上影响学业成绩,两者间无显著交互作用;(2)不同成绩学生(优、差生)在成就动机和学习策略上有显著差异,这是导致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话务员成就目标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的成就目标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调查270名移动一线话务员。结果:1.掌握目标取向与负性的情绪耗竭以及玩世不恭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2.表现趋向以及表现回避与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成就动机存相关系数不显著;3.掌握目标取向负向预测情绪耗竭以及玩世不恭,而正向预测成就动机,而表现回避正向预测情绪耗竭和玩世不恭。结论:掌握目标取向的个体感受的倦怠程度越低,而表现回避和表现趋向的得分越高的个体感受职业倦怠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大学生学校类型、年级、性别三个维度,探讨长沙市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的特点。从湖南省长沙市三所大学中(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随机抽取300名大学生,每个学校各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大学生的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明显高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2)长沙市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无明显差异;(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取向无明显差异;(4)长沙市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的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综合测评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车丽萍 《心理科学》2004,27(1):51-54
通过对289名大学生成就动机、自信的测试,探讨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综合测评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信相关显著。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信诸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自信诸维度之间则呈显著负相关;(2)综合测评成绩与自信的少数维度有显著相关,与学生成就动机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文化背景中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兴贵 《心理科学》1998,21(5):470-471
1引言成就动机是在面临有压力的情境时,个体以内外在优秀标准要求自己,力争使活动取得成功的动机。它对于个人事业成功、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追求成功、避免失败虽然是人类的普遍需求,但是,象任何一种人格特质一样,成就动机也深深打上了文化环境的烙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主体成就动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成就动机取向,即个体成就动机的倾向与特点上。台湾学者余安邦、杨国枢(1982,1989)认为,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可因文化特质的不同而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个我取向与社会取向.西方人主要表现为一种个我取向…  相似文献   

13.
成就目标与任务投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的任务阶段成就目标对任务投入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配至掌握目标组或成绩目标组,考察两组被试在任务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任务投入水平,及相关动机变量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对任务投入的作用差异主要体现在任务结束之后,成绩目标组对尚未完成的实验任务的继续投入明显少于掌握目标组,并且成绩目标组在实验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愉悦感,对实验任务的内在兴趣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成就动机、物理学习成绩对其自我监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机选取高中生314名,采用量表和问卷法探讨了成就动机、物理学习成绩对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层次的动机,其自我监控能力不同,即高学习目标低成绩目标者监控水平最高,其次是高学习目标高成绩目标者,再是低学习目标低成绩目标者,最后是高成绩目标低学习目标者;2、物理学习成绩越好,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5.
成就目标分类的情景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咏梅  郭春彦  方平 《心理科学》2001,24(1):22-25,53
成就目标理论是目前成就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情景实验法十自我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以初中三年级学生为被试,以指导语形式学习目标组、成绩一接近目标组和成绩一回避目标组。结果表明:①三个成就目标组在认知方面具有差异,②三个成就目标组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不同特点,③三个成就目标组在情感方面不存在差异。此结果基本证实三种分类的存在,这不仅为深入研究成就目标理论提供了依据,也促进了成就目标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而且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生适应性动机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三所中学和一所大学431名被试,结果表明:(1)在学生的成就动机系统中存在着两组目标,其一是掌握目标;第二组包括业绩目标、成人赞扬目标和消极同伴赞扬目标。前者与适应性行为(如深度加工策略、对学校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和班级的归属感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后者与非适应性行为(如学业焦虑、回避努力和自我价值保护等)有非常显着的相关;(2)学校的文化环境比学校的类型、性质在学生的目标定向中有更大的影响;若学校强调任务目标,学生则采用掌握目标定向,表现出适应性行为;若环境(学校、家庭)过于强调业绩表现、能力比较,学生的目标定向则会追求赞许,表现出非适应性行为;(3)本研究初步提出了青少年适应性学习模型的构思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7.
曹蓉  刘鹏 《心理科学》2011,34(2):332-336
为了回应Locke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仍然需要发展”的观点,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目标设置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设置明确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比设置模糊或一般性目标会使被试产生更高水平的努力,从而提高成绩;设置明确但难度偏低的目标与设置模糊目标的成绩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被试对目标的可接受性程度越高,成绩越好;任务难度变量对目标难度与成绩之间的调节效应要通过被试对策略的发掘和使用以及在时间方面给予一定的压力才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东  冯晓杭 《心理科学》2006,29(5):1137-1140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小学2年级和5年级学生的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儿童年龄大小,启动掌握目标都可以有效地促进类比问题解决策略的迁移。能力知觉与回避型表现目标存在交互作用,在回避型表现目标启动条件下,能力知觉低的儿童迁移成绩较差。儿童自身的成就目标取向未对迁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秀丽  李红 《心理科学》2012,35(1):105-110
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设计了测量情感决策的经典爱荷华赌博任务并提出了体细胞标记假说来解释其研究结果,但迄今为止这一假说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可。许多研究提出了可能影响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的其他因素。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探讨风险取向类型这一人格因素是否影响正常个体的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风险取向类型的个体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成绩和表现截然不同。典型风险趋向型个体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表现类似于某些神经系统患者,倾向于更多地选择不利纸牌,其任务成绩显著差于典型风险回避型个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取向类型是影响正常个体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