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词     
APEC蓝 APEC蓝,是指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点评:中国进入举世瞩目的“APEC时间”,风起云涌的政治议题还在酝酿,头顶上的蓝天就已抢占头条。连日来,北京等6省市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北京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晴天一碧、晴空万里、云卷云舒,互联网上、朋友圈里,“APEC蓝”迅速成为热词。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人们都被蓝色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尤其那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的"克莱因蓝"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艺术世界,成了一道孤绝而闪亮的风景。人们沉浸和迷失在蓝色的明净和空旷之中,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缔造"蓝色狂想曲"的男神——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1928年4月28日,伊夫·克莱因出生在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3.
蓝色思念     
蓝天用蓝色诉说纯洁与幽静大海用蓝色讲述宽广与奔腾我在蓝色的天空下在蓝色的大海边遥望你远去的方向你送给我的那串蓝色风铃在我蓝色的窗前摇曳倾听着我的思念秋天的雨滴沾湿了我蓝色的风衣铭刻着每一丝气息和无名的泪滴夜是蓝色的憧憬着明天每一个幸福的日子伴你走过春秋冬夏(编辑艾然焦秀兰)蓝色思念@黄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屏面背景亮度与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所需亮度对比度阈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CRT 颜色字符的视觉辩认绩效与屏面背景亮度和字符亮度对比度有关。随背景亮度的提高,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均随之下降,且在一定的作业绩效水平上,背景亮度与字符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代偿关系”以及“代偿比例转换”的关系;(2)在同等背景亮度下,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红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明显低于蓝色字符。  相似文献   

5.
范晔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0-130
地中海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地中海终年少雨,艳阳高照阴影庇萌的需求塑造了半户外的回廊,根据地理环境的影响,灰岩的生产,造就了灰白手刷墙面绵延的风貌蓝天碧海的色泽的地域特征,感染了白墙之外的瓦窗门栏一片蓝色景致;文化上,手工艺术的盛行,提供铸铁,陶瓷,马赛克,编织等装饰的温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地中海”的真实元素。  相似文献   

6.
引用是修辞常用的一种手法。写作时引用前人或今人的那些有着真知灼见或者生动地写景抒情的语句,可以使文章增色,能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量,有时还能起到给人以遐思和引起联想的修辞效果。但如果引用不当,特别在引用古诗文时,对所引语句在原作中的含义不甚了了,望文生义,不注意原话使用的语境,这样的引用适足以产生相反的效果。譬如,在引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成语时,有的同志误将“蓝”当作蓝色,  相似文献   

7.
不宜开展类似“混水摸鱼”的游艺活动齐岳云我在某企业青少年文化宫里,看到一个叫“混水摸鱼”的游艺节目:一个大布口袋里装有五种颜色的硬纸块剪成的“鱼”,伍角钱一摸,如摸到红色的“鱼”是一等奖,摸到蓝色的“鱼”是二等奖……。奖品有香烟、饮料、糖果等。有一次...  相似文献   

8.
李灿 《美与时代》2013,(12):1-1
一同事擅长摄影,经常出去采风,前几日向我展示了一张他新拍的照片,蓝天下的银杏树,那银杏树的叶子金黄金黄的,那天空湛蓝湛蓝的,愈发显现出秋日的唯美。我毫不犹豫,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就问,“又去哪里采风了,出去玩也不叫大家同去同乐?”在我的印象中,这种蓝天现在只能出现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或者沙漠草原。同事呵呵直笑,“哪都没去,就在咱们楼下拍的,这你都没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论伦理命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在有意无意之间坚持了伦理命题没有“描述性”意义的教条。从“意义单位”理论出发 ,一个语言单位 (语词、语句或话语 )的意义 ,内在于它与同类单位发生联系而构成更高层次语言单位的能力 ,因此 ,一个有意义的纯伦理命题应该是一个“实质蕴涵”的复合命题 ,即“‘应该A’蕴涵‘应该B’”。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诞生之前,哲学家们围绕着人自身的“对象、现实、感性”进行过长期不懈的思考,留下过难以计数的有关人的自我认识的“自画像”。然而遗憾的是,他们要么对人只作纯客体性的抽象直观,将人等同于纯粹的对象物,要么对人只作纯主体性的抽象直观,将人等同于人的思想、意识或理性;那些不断更换的人的“自画像”中没有一张真正像人。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人学理论诞生之前,如果从有关人的思索与认识的提问方式与回答方式上看,西方人学理论发展史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提问方式上看,它经历了从“这物…  相似文献   

11.
李晓岩学成归国之后,被任命为“深圳”舰见习舰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李晓岩要在大海大洋中纵情驰骋。每当他伫立在战舰的驾驶室里,风从海面上浩浩荡荡地吹过来时,无垠的蓝色就充满了他的双眼,一种担当,一种责任,还有一种自豪,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2.
正在澳洲的大堡礁,有一种高智商的鱼,因为它的牙齿外露,人们称它猪齿鱼,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会利用工具的鱼类。在蓝色的海洋里,猪齿鱼随性而游,上下缘的4枚犬齿非常醒目,而这牙齿也正是它的工具之一。它们是一群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鱼类。这种鱼的幼鱼身体呈褐色,背鳍后有一黑斑,随着成长身体转为红棕色,每一鳞片均有蓝紫色缘,是一种非常美  相似文献   

13.
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用正常人和聋哑人作被试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将“红”“绿”“黄”“蓝”四个汉字中的每一个都用这四种颜色中的三种写成,然后按着事先排列好的顺序,分组呈现,并且在两种条件下分别要求被试延迟不同的时间进行反应,一种是刺激呈现前就告诉被试对“字”或“色”反应;另一种是刺激呈现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向被试提出对“字”或“色”反应。实验结果发现,聋哑人和正常人在色—字干扰任务作业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语义的自动加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选择性注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被试的作业成绩,但颜色命名仍比字词反应困难;Stroop效应在延迟反应条件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Stroop效应与记忆过程有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用人的问题上,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宁用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能人,不用没有缺点的庸才”。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们这里不管它在实践上是否行得通,也不管它在理论上如何,只从逻辑上加以分析。上述说法的前一分句“宁用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能人”,在逻辑上似乎还通,而后一分句“不用没有缺点的庸才”,便违反逻辑规律了。矛盾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想不能自相矛盾。“没有缺点的庸才”的中心语是“庸才”,前面用了“没有缺点”加以限制。所谓“庸才”  相似文献   

15.
读诗说美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我最喜欢唐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每每吟起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时,便会有一种美的向往和遐思在心中轻轻地荡漾,也使我神魂俱醉而目光如翼翩然于蓝天彩云之际。  相似文献   

16.
淡泊     
淡泊即恬淡洒脱。“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这便是淡泊的感觉。“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担凤月,担到时也要息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便是淡泊的风格。没有美丽的彩虹、绚烂的云霞,甚或没有几只鸟儿在飞翔,淡泊是固守纯静明丽的一方天空。没有巍峨的山、浩瀚的水,甚或没有成群的牛羊在嬉戏,淡泊是辽远而空阔的一片草原。没有争流的船舸,没有戏水的海鸟,甚或没有风没有浪,淡泊是处子般平静的一湾海域。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语言学习》去年第四五期合刊发表了汪柏树同志的《“没有一棵活杨树”的充分条件是什么?》一文。该文从1981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抽出了这样一句: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作者反复强调这种讲法不对,因为“有一个人去毁它”并不是“没有一棵活杨树”的充分条件。我认为这种批评是不对的。汉语的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不同涵义。就虚指而言,如“九牛一毛”的“一”极  相似文献   

18.
一天,陪着孩子读图画书。书上有一组图是连结的。第一幅是一头牛在吃草;第二幅是一只羊在吃矮树叶;我问过女儿,她一一答了。但第三幅图是画了一只长颈鹿,正高扬着头,站在蓝天下。画面上并没有画它吃的东西。我问:长颈鹿在干什么?女儿略略一顿,说:“长颈鹿在吃天。”这回答一下把我惊住。“吃天”?多奇怪的念头,然而又是多么精彩,多大胆的想象啊!这是我们这些具备常识却囿于常识的成人难以想象的。 后来,常常听到孩子说一些“无理”的话,便渐渐留心起来。我发现,孩子实际是将自己从有限的知识中得来的思维方式随意“移位”到…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6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和一些非宗教组织的代表,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上通过了一份《全球伦理宣言》。《宣言》认为,各种宗教之间已经有一种共同之处,它可以成为一种全球伦理的基础;这种“全球伦理”, “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宣言》指出:“没有新的全球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一义两说”句子是指表示同一意思而表面有相反、相对两种说法的句子。如: ①没有经验难免要犯错误。②没有经验难免不犯错误。从表面看①是肯定句,②是否定句,但都表达了“没有经验会犯错误”的意思。这种“一义两说”的句子,是两种说法都对呢,还是只有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