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教学应该做到具有审美的、诗意的、趣味的。许多语文老师都以“诗意语文”和“诗意课堂”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学活动。一、“诗意语文”教学艺术、观念分析诗意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正确传达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对诗意语文的教学艺术性和教学审美价值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知识拓展,努力突出不同于我们现实语文作品的艺术审美性和高度。那么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艺术与观念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张笑 《思维与智慧》2023,(22):10-11
<正>梁启超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教育趣味”的教学理念,他将“教育趣味”与“趣味教育”相区分,强调从教育本身获取趣味与兴趣,而不是流于形式与表面。他的“教育趣味”理念与他的美育思想紧密相关,也即是他所提倡的情感教育。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具有明显的个体倾向性,能够引起主体情感的反应。语文教育是“趣味教育”的重要实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践行“趣味教育”的教育理念,应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及其载体入手,深入挖掘语文学科内部的“语文趣味”,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对教材进行生活化解读,视生活为语文的源头活水。教材解读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完成与教材(作者)进行跨时代、扩时空的对话。今天看来,这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元化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学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赵善华 《学海》2003,1(4):169-172
“新潮”小说创作以“先锋”、“实验”的姿态进入文学领域时 ,一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便是创作的“文本”意识和“文体”观念。“文本”意味着以文为本 ,以人与故事为结构基础 ;“文体”构成的基本层面和实存状态是一种话语方式。在作家的具体写作行为中“文本”和“文体”应该水乳交融 ,因为“文本”的意味只有在“文体”的抖露中才能有效地呈现  相似文献   

5.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语言表达模式.如文革过后出现的“伤痕”绘画、“寻根”绘画,其情感展开遵循的是情感文本写作中的线性意指关系;“85新潮美术”,其情感展开遵循的是空间意指功能模态;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文化时期,绘画作品则显示出语态文本写作中的显现自律功能模态.其从绘画语言模式的变革来看,绘画艺术存在的意义除了给人一种视觉或是精神上的享受或震撼外,还在于它对社会的监督、肯定、反思以及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6.
教育永远与人对美的事业的追求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更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健康优美的素质教育都充满了美。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没有这一项是不完全的。 语文教材本是“文质兼美”的,它融内容美、艺术美于一炉,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蕴涵着美,为我们进行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当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出发,在“大语文”观的关照下,将语文教学回归到对美的追求之中,将语文教育回归到培养文雅而淳乓的“成人”教育之中,以此探寻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小学的教育,而对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开放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进行开放教学的涵义、原则和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11-111
古人说的好:“改革是痛苦的,但改革能让国家日益强盛;改革是悲伤的,但改革能让适者生存。”教育教学工作有其特殊性,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不同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有其时代性,上至几千年的私塾教育,到近代的班级授课制,教育的形式在不断的改革和推进。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时代在变、文本在变、对象在变,教学方法必须随之改变,改革就势在必行。但对于改革,如果把握不当,不但不能在改革中重生,反而会在改革中灭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改的步步深入开展,“大语文教学”的说法日益深入人心了,“语言文学”的概念扩大到了“语言文化”,大家纷纷寻求语文学科与各类知识的横向关联,并在教学中极力加以体现。另一方面,大家也在努力探宄“大语文”的内涵,试图在语文教学中求证并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尹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45-145
常听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语文味”体现在哪里,最近在听几位老师的课时,再次激起思考,在观课和自己上课的过程中,我把对“语文味”的理解大致归纳为以下“三味”。  相似文献   

13.
张天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12-114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三维”设计思路来设计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三维目标”不应该是平行递进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试从信息时代的阅读,信息论和接受论的角度进行论证,并对阅读教学提出加强情感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在多年的课程改革中,笔者钻研教材,积累经验,不断的探索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文学文本从来不是一个封闭自足和凝固不变的存在,而是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在传统作者论时期,文本对于它的接受者而言,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性存在;在现代,随着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出现,读者地位得以提高,文本对于它的接受者而言,是一种主动的意义阐释对象.在读者的阅读范式转型下,当代批评实践强调文本意义是由读者生产而不是由作者准备好的现成品,从而在对语言结构的认识中重构文本的诗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新阐释梁启超的小说教育观念,对于重新定位和理解中国当代语文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条道路不仅通向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而且还昭示出当代语文教育目的的某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西方研究者在文本阅读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主要体现在文本表征结构的层次性与情境模型多维性两个方面;而对于文本表征的加工历程则存在较大争议,形成了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建构主义文本加工观和情境模型多维加工观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任何语文教师都必须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整个教育过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与心理紧密地联系着.因此,高明的语文教师必须成为心理学的行家.一、理论意义心理学在语文和各门学科的发展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心理学是科学的科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心理学是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语文)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共同活动,是一个双主体的过程,即教师主体是教,学生主体是学。但长期以采往往重视教师作为教导主体的能动作用,却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实行语文双主体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