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绝三弃”是指《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所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论是弃利、弃义,还是弃智,并不是弃真利、真义与真智,而是摒弃那些被装饰了的不当之利、不当之义与不当之智。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哲学学就是“关于哲学的哲学”,它只有唯一的视角和向度,即“哲学对自身的反思”,在自我分化的“哲学镜”中观照自身。哲学学的反思,应有两种视角,两面镜子。一种视角是上述的哲学反思,或曰“哲学镜”;另一种视角是从与哲学紧密联系的若干科学的角度,对哲学的反向思考,或曰“科学镜”。  相似文献   

3.
通过典型案例综合分析了“武攻式医闹”、“文攻式医闹”和“文武式医闹”的各自特征以及“多元化地发展”和“边打击边反弹”的总体特征,提出医闹成因分析需要对其滋生背景和盛行原因区分思考,在对其严重危害、滋生背景和盛行原因分别剖析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提出了根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为学习而测评”理念,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本研究进行了基于认知诊断测评的个性化补救教学效果分析。首先,以“一元一次方程”章节为例,编制两份平行的认知诊断测评试卷。然后,通过对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七年级学生的施测与分析,发现城市学生对属性的掌握情况优于农村学生对属性的掌握情况。之后,选择农村学生为补救对象,通过对比基于认知诊断测评和传统教学两种个性化补救教学的效果,发现两种补救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学习成绩,但前者的补救效果显著优于后者的。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认知诊断测评的个性化补救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为实践者应用认知诊断测评促进学生学习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池出生在湖北农村,是喝着碎米糊糊长大的。母亲对他说:“如果你长大了能够当老师,就天天有白米饭吃了。”为了吃饱饭,年幼的他早早就立下志向:我长大了要教书。后来,他考进了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6.
有一类文章,题目常常是“对……的哲学思考”。从农村责任制到城市经济改革,从开放政策到“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厂长责任制到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竞争,总之,对每一现行做法或生活中的每一种变化,他们都可能来一番这样的“哲学思考”。每读这类文章,总恨自己不能集中思绪,反而四下里生疑:“这一类的思考究竟能否算得上哲学思考?真正的哲学思考应  相似文献   

7.
妙华 《法音》2002,(8):30-33
佛法的认识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人生宇宙的规律,其中对于“苦谛”的体认,可以说是佛法认识论的基石。对于人生是“苦”的分析和对于“苦”的原因的解释,在佛法修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学修佛法、出离解脱的基本理论依据。随着现代佛教文化思潮和修行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禅学和禅修方法的广泛传播,“快乐”、“轻松”、“自在”、“解脱”等概念出现的频率不断增高,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甚至于浊世“乐不思蜀”。因此我感到对佛法“苦圣谛”有重新确认的必要。苦具有逼迫性,是众生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关注高考作文有些年头了.今年的语文全国卷,也是我们安徽的考生答的卷,作文题是“奖惩之后”,我写了一篇,期望孩子们能对父母的“奖惩”多些体谅.做父母的,有的脾气实在不好,谢谢孩子们忍受了这样的父母, 从“奖惩之后”谈“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这样一组漫画,一个孩子一次考试考了100分被奖,一次考试考了98分就被罚;另一个孩子一次考试考了55分被罚,一次考试考了61分就被奖.如此奖惩分明、爱憎分明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使人类自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在中国先秦道家思想中 ,老子以独特的视角思考“天人”关系 ,提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意义的思想 ,是人们思考和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佛典和六朝及唐以后道典中的资料 ,通过对“弃贤世界”及与之相关的“五方国土”、“九方国土”、“郁单”、“禅黎”、“禅黎赤明”、“阎浮黎”等的考察 ,对道教的国土观念 ,尤其是对道教国土观念的变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它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要地位,灵活地运用知识并促成知识迁移,可见,物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往往被忽略。文章剖析了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并思考怎样推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提高对新课程探究教学认识,所以结合农村中学实际,采用适宜的方式,挖掘可利用资源,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应有的培养,这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震惊全国的广州“八胞胎”事件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并未结束.从伦理视角对该事件中暴露出的亲子关系的界定、“子宫”商品化、公平公正、多胎妊娠、代际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针对ART技术自身特点,从强化医疗机构和ART技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加强顶层设计,完善ART技术的法律法规;提高不孕症患者对辅助生殖知识的认知,加强生殖伦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北宋徽宗失国的原因,元朝丞相脱脱总结了三点,其中之一即:溺信虚无,怠弃国政,困竭民力(1)。其中促其达到“溺信”程度的首魁是林灵素。本文的目的并非为徽宗开脱罪责,仅试图通过探索林灵素对徽宗的影响来了解道教在北宋末政治中的作用。 一、促使徽宗“溺信虚无” 林灵素(1075—1120)。本名,字通叟,宋温州永嘉人。“少从浮屠学”,“嗜酒不  相似文献   

15.
关于“还原”和“突现”的概念分析——兼论心-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还原”和“突现”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已经为数不少,但都不能令人满意。其标志之一是,两位分析哲学的大家戴维森和金在权(Jaegwon Kim)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还原”和“突现”进行概念分析,以期涵盖对这两个概念的各种合理用法,同时摈弃不合理的因素,其中涉及戴维森、金在权、内格尔、奎因、库恩以及奥康纳等人的用法。一、两种还原和突现我们首先讨论两种还原和两种突现。关于两种还原。一种还原是整体对其部分或元素的还原,不妨称之为“元素性还原”;另一种还原是功能或性质对其原因结构的还原,不妨称之为“…  相似文献   

16.
书讯     
近期,由华侨大学杨楹、张禹东教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华侨大学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系列成果《生活哲学:探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本书立足于“生活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创新命题。在此基础上,多维度的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辩证思考,试图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范式。本书分三编十章内容,收录文章近80篇,70余万字,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语文课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解析语言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信息搜集把握能力强,不仅有助于学生感悟作品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进而积累材料、提高准确合理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学科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学校里,学生阅读情况并不乐观.这些学校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本,课外阅读微乎其微.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农村学校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呢?笔者凭多年的观察和了解,通过粗浅地分析认为,大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 ,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 :“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 ,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 ,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而《正统道藏》收录的《茅山志》中却清清楚楚著有“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那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道藏源流考》附录一云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  相似文献   

19.
老子曾作过周的史官,后去周遂隐。这是史书、经书均已肯定的,且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什么大争议。周始祖弃,自幼“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一带),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于是周族一直以农耕为主,在黄土高原上生产、生活。至弃的十三代古公蚮父(太王),为躲避戎、狄等弱小游牧部落的侵扰,几经周折,最后率领族人迁徙至岐山下的周原一带(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至弃的十五代姬昌(周文王)时,周吸收了商的许多有益文化,制定了很多巩固与发展本族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医疗卫生资源的城乡二元分布状况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缺位"是导致农村医疗卫生产品供给滞后的根本原因.以政府"缺位"为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就政府"缺位"的原因进行解析,从公共财政角度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领域中政府"缺位"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