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化课堂不仅仅以教材的美学价值来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而且还以课堂教学的过程美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发挥教学审美化功效,既能体味课文的语言美,也更能突出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最终必宥基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对教材进行生活化解读,视生活为语文的源头活水。教材解读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完成与教材(作者)进行跨时代、扩时空的对话。今天看来,这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元化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学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语文美育的课堂艺术化,旨在发掘语文教学中各要素、各环节蕴含的美。通过对课堂艺术化境界的追求,使课堂情理交融、情境陶然,达到美对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4.
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美术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能用掌握的美术知识创造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一、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探究,不仅掌握美术理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教育发展过程的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身心感受愉快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学生在兴趣中感悟语文,在微笑中认识语文,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学习语文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相似文献   

8.
美是人人都崇尚的一种境界,美育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当前国家要求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认为素质教育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和美育的完美结合和统一.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它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育让学生感受美,懂得鉴赏美,进而去创造美,其实,这正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学生通过对美的语言、人物形象、意境等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从而崇尚美,受到美的启迪,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生命之光,语文是文化之根,语文是灵动的,灵动的语文需要语文教师独具慧眼,捕捉契机,激发参与,让学生共同领略语文的满眼风光,使学生徜徉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里,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学习、灵气十足的课堂,成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几个会做题的高分学生,而应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生活独特之美的眼睛,这是语文教师最崇高的使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与途径。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的渴望,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底,笔者有幸到南宁参加由程少堂、陈玉中等老师组织的“名师大课堂”观摩课活动,他们的课丰富多彩、语文味浓厚,尤其是刘飞耀老师上的那一堂作文课不仅感染着学生,同时也感动了我们听课的老师。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语文课堂如何体现出语文味,我觉得很值得探导。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这句话说明的正是“语文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历了数次的教材改革,在各级教育学家、教育专家的倡导下,也积极的尝试了数次的教学改革,但回头反思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深深地感到:语文教学不能起花架子,还是应该回归本色。见识过这样的一堂课,一位老师在上《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学生用手拍击桌面,体会拍击的节奏,感受安塞腰鼓的节奏美。我惊讶,一堂语文课老师不讲语文知识而居然变成了音乐课!  相似文献   

13.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语文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是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也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审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虽不乏名篇佳作,但有些篇目存在与时代和社会脱节的问题,也缺乏职教特色,对语文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发展个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同时,我们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仍然是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常规化的教学.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读书,很难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模式化,自我休验和感受教条化,感觉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引导学生变阅读到悦读.  相似文献   

16.
杨天顺 《美与时代》2013,(12):81-81
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美”的教育的重要使命。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抓住课文特点,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把学生导入构建和谐优美的妙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写作技巧与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创新的写作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生活,增强体会,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更新写作素材,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本文就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其教学优势,以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更好的运用这一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何让学生沉浸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等成为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而"互动性"这一理念能够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很好地连接起来,能够深入推进这三者的合作与融合。只有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性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艺术之美、感受美术之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也当以生活为基础。“让美术回到生活中,体现生活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要使孩子们通过美术课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就要求我们要创造出和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发、自主地去获取相关的美术知识。一、把美术课堂生活化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小学生再认知发展过程中仍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